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吕布怎么死的被谁杀的,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

吕布怎么死的被谁杀的,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97 更新时间:2024/1/4 1:58:44

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吕)布与(萧)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从中可见,“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乃当时的实情,但吕布并不想割据称王,这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确实非常相似,操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然,吕布所拥有的地盘和政治军事实力并不能同曹操相比,但他其时身为徐州牧,也是一方诸侯,其势力并不逊于袁术。而且袁术称帝时,吕布“止之,而使不通章”同上。。这说明吕布的理想是做个汉朝的臣子,并无不臣之心,而且他还力图恢复汉朝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吕布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时,吕布曾向曹操建议:“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自视甚高,有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在不经意中说出,他欲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对吕布的这番话,“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说明曹操颇有几分赞同。

吕布的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说,还是深得部下爱戴的。例如,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慷慨赴死,都说明他颇得人心。当曹操兵围下邳城时,“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从“左右不忍”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吕布和部下的关系是融洽的,否则当此危急关头,手下人何不卖主,将吕布的人头献给曹操,以获取荣华富贵。吕布在大难临头之际,“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亦足以说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呢。至于他后来“下降”,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吕布对操言道:“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其在言辞间还是有一股霸气。

其实,曹操本不想杀吕布,“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但刘备却在旁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善于选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驭将,自古少有”《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如果操不杀吕布,让其为己效力,也许会使吕布成就一番功业。

吕布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吕布盘踞的徐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自曹操为父报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后,长期的战乱使徐州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缺乏巩固的根据地及可依靠的后方,制约着吕布集团力量的发展。从主观上看,吕布行事优柔寡断“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同②。部将高顺忠心耿耿,吕布不能用;谋士陈宫屡出奇策,吕布不肯信。高顺常谏吕布:“‘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陈宫被俘后也对曹操说:“但坐此人(指吕布笔者注)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总体来看,吕布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颇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并无大恶,从未有过类似于曹操的屠城坑卒残暴之事。所以我认为陈寿作出的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的评价并不十分公允。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哪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标签: 历史趣闻

更多文章

  • 负荆请罪的背景故事,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闻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负荆请罪的故事是什么时候的事?廉颇负荆请罪为什么?负荆请罪的意思

  • 李莲英是好是坏,李莲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闻

    自古以来,太监的地位都很低贱,很多人甚至都不将他们当做人来看待。就算是那些伴随在统治者左右,能够在某些时候影响统治者的御前红人,也一样轻视。尽管因为受到主子宠信,一定程度上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但是世人在他们面前,就算再恭敬,但是背后里绝对是瞧不起的。更别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太监了。但凡是在后世被人

  • 张良计是什么,“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典故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闻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是一句谚语。其中包含着两个事件。张良是汉初的谋臣,“过墙梯”是战国时期鲁班为楚惠王攻打宋国发明的。两者之间相差百年之久。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可以用“千古第一谋臣&rd

  • 俞强生是什么人,俞强声的叛逃和结局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闻

    俞强声(1940-1987?),浙江绍兴人,原北京市公安局官员,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任北美情报司司长、外事局主任。1986年,俞强声叛逃美国。俞强声出身绍兴官僚家族俞家。俞强声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文革前夕,1960年代中期,俞强声进入北京市公安局一处(政治

  • 杨家七子的故事是真的吗?历史上有杨家将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闻

    杨业生年不详,在公元986年去世,也有人说他原来的名字是重贵,而杨业是后来改的名字,也有的戏文立称呼杨业为杨继业。祖籍是并州的太原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抗辽将领。北宋杨业曾经官拜云州观察使、大同军节度使等等。生活在北宋杨业青少年时期风流倜傥,对于骑射都非常的精通,虽然不是很喜欢读书,但是对于狩猎等活动

  • 海参崴是中国的吗,海参崴什么时候被割让了?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闻

    说到海参崴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地方,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海参崴话说好像是中国的啊,但是又好像不是中国的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看看海参崴的历史吧!海参崴现在不是中国的,但是在1860年11月14日海参崴就已经不属于中国了,也就是说在清

  • 麻城冤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麻城冤案的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闻

    说到麻城冤案想必大家都有一点点耳闻,但是具体的还是不了解,这可不是什么现代案件,而且清朝末期的时候的一件案件,也被誉为是什么几大冤案之一,那么这个麻城冤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又有什么故事可言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看看这个麻城冤案的结局是什么吧。麻城冤案是雍正帝在位时期的一宗特大

  • 杜充决黄河怎么回事,杜充为何要决黄河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闻

    说起杜充这个人,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想到一个历史事件了,那就是杜充决黄河的事件。杜充作为南宋的重臣,不仅仅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去为老百姓做事谋福利,反而是害死了不少的无辜的生命。杜充这人贪婪好色,且好大喜功,想要功成名就,但是总是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情。杜充决江河这件事情就是最有利的证据了,那么小伙伴们

  • 韩世忠怎么死的,韩世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闻

    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认识韩世忠,其实韩世忠也是南宋非常知名的将军,也是民族英雄。岳飞被害死后,韩世忠也是帮岳飞打抱不平,是一位影响力非常大的人物。韩世忠一生立下无数功劳,但是名声却不是很大,毕竟关于岳飞的故事可能更多,流传的更广,但是韩世忠的贡献也绝不比岳飞低。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韩世忠,一起来了解下吧

  • 宁古塔是现今什么地方,犯人流放到宁古塔有三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闻

    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在古代,一般百姓是绝对不会去宁古塔的,因为宁古塔是只有被流放的犯人才会去的地方。被送到宁古塔的犯人基本上都属于有去无回,而且在宁古塔的生活条件也会辛苦很多,可能有些犯人过去还没几天就不行了。宁古塔冬天属于一片雪景,气候非常恶劣,而且指派过去的犯人也是有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