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棣留下了治世能臣,朱元璋留了哪三个人?

朱棣留下了治世能臣,朱元璋留了哪三个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63 更新时间:2024/1/19 11:16:57

古代皇帝在临死前,都会找几个顾命大臣,让他们好好辅佐新皇帝治理国家,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都为新皇帝留下了三个人。但是从留下的这三个人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朱元璋在看人的眼光上还是略微逊色于自己的儿子,因为朱元璋留下了三个书呆子,不仅没能帮助继任皇帝治理好国家,而且还一错再错让皇帝丢了皇位;而朱棣留下的三个人,个个皆是治世之能臣,在他们的辅佐下,明朝开创了盛世。

当初朱元璋统一天下后,随他打天下的名将因为各种原因死的死、退休的退休,而又经过“洪武四大案”之后,开国之臣能留下来的就少之又少。朱元璋这样做虽是为将来的新政权扫平障碍,但是未免操之过急了,现在把能用的大臣都杀光,将来太子继位又依靠谁来治理天下呢?不过朱元璋还是有准备的,他特意挑选了三个人留了下来,用来在日后辅佐皇太孙朱允炆,这三人就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朱元璋和朱棣都留下了顾命大臣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继位后立刻把当时还是地方小官的方孝孺召回京城任命为翰林侍讲,任命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学士。而后每逢大事,朱允炆都要与此三人参议一番,如果是一般政务,这三人或许还能胜任,但是朱允炆重用他们,却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做另一件事,那就是削藩。

削藩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君不见昔日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建议,最后惹得“七国之乱”,若非后来周亚飞力挽狂澜,汉景帝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而这次朱允炆也要行削藩之事,他重用了爷爷留下来的三位顾命大臣,准确的说是三位读书读久了已经读的麻木的书呆子。说三人都是书呆子,可能不准确,至少方孝孺和齐泰还是在削藩上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但是黄子澄绝对是名副其实。

当年朱元璋在位时就派黄子澄为东宫伴读,当朱允炆的讲师。一次朱允炆在东角门对黄子澄说到:“诸叔各拥重兵吗,何以制之?”黄子澄回答道:“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随后又以汉朝七王之乱被平定的事迹来鼓励朱允炆,因此黄子澄在后来的三人中更得到朱允炆的信任。

那为何说他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呢?这里说三件事以作证明。

第一件就是:朱允炆作为新皇帝登基后,按照惯例地方藩王是要进京晋见的,当朱棣到达南京后,户部侍郎卓敬劝朱允炆立刻把朱棣抓起来,削去藩位。但是朱允炆却说朱棣是他的叔叔,不能这样做。或许卓敬不是朱允炆的亲信,他人微言轻,不能让朱允炆采取这宝贵的意见,但是黄子澄却是朱允炆的亲信智囊,他的话朱允炆是无论如何都要听得。但此人仗着读《孝经》长大,绝不肯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打败敌人,所以就在朱棣晋见的整个过程中,黄子澄当了一回观众,从头到尾没有发一言、出一个计谋。这就很可笑了,之前在东角门时,黄子澄指点江山说的头头是道,真到了关键时刻却掉链子了,看来黄子澄不仅是书呆子,还是纸上谈兵的一把好手。

第二件是:朱棣回到北平不久后,朱元璋的忌日到了,同样按照规定朱棣是要进京祭拜的,但这次他没去,而是派了三个儿子做代表。朱棣的三个儿子进京后,三大顾命之臣中的齐泰就劝朱允炆立刻把这三人抓起来当人质,但是这时黄子澄站了出来,他认为此时行动可能会打草惊蛇。这就很自欺欺人了,前面已经有好几个藩王被削去王位,这时黄子澄却说不能打草惊蛇,简直是愚蠢到了极点。关键是朱允炆偏偏极为信任黄子澄,听取了他的意见,最后放走了朱棣的儿子。

第三件是:在朱棣靖难开始后,原本朱允炆派的统帅是耿炳文,但是因为作战不利,黄子澄趁机建议撤掉耿炳文的统帅之位,改成李景隆担任。关于李景隆,我在前面的文章《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是因为能打吗?这3个原因你是想不到的》中介绍过,此人实际上是朱棣安插在南军中的内奸。而黄子澄放弃了前朝开国老将不用,却执意要用这样一个纨绔子弟而且还是敌方奸细的人做己方大军统帅,最后能不失败吗?

南京统帅李景隆

如果把朱允炆削藩失败的主要责任扣在黄子澄身上,也不太正确,因为黄子澄只是作为建议者,而最后采纳建议的却是朱允炆本人,他放着另外两人的意见不听,非要听这个夸夸其谈的书呆子的话,那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实事求是的讲,这三人都是饱学之士,而且都是一等一的忠臣,朱元璋选择此三人做朱允炆的顾命大臣,是因为他们在太平之世,真的可以辅佐皇帝治理出盛世局面。但是没想到在自己死之后,皇孙却要在削藩这件事上重用他们,最后这三人不仅不能为皇帝分忧解难,反而出了一大推的馊主意。

所以在朱棣登基后,他就极为小心的避免当年侄子犯下的错误,他留下的三个人,都是经过各种历练,最终成为可以托付后事的人。这三人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史称“三杨”。此三人虽然在学问上不及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但是在治国为政的能力上,要远远超过他们。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得以顺利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三杨的帮助和谋划。而且后来,在三杨的辅佐下,明朝才得以出现“仁宣盛世”,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才得以成为一代明君。

朱棣留下的三杨

所以说,朱元璋在看人的眼光上还是要略逊色于自己的儿子朱棣,因为朱元璋留下的顾命大臣只能适用于太平之世;而朱棣留下的顾命大臣,则可以在太平时节和动乱时期都能使用。

标签: 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胤祺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胤祺,清朝,风云人物

    说起毒蛇老九这个名号,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了。九阿哥胤禟,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成员之一,也是八爷党的重要人物,据史载,九阿哥得毒蛇老九的名声,主要是由于他行事过于狠辣,是八爷党里最狠的一个成员。说起来,九阿哥虽然对夺嫡很热衷,但都不是为自己夺,只是先后支持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为此他真是上下疏通关节打点,

  • 书院作为古代特有的教育形式,它在宋元明清有何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其丰富的教

  • 五虎上将他打过三个,名将张郃的人物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张郃,战史风云

    你们知道张郃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讲。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魏国蜀国吴国为了争夺天下,可谓是一直在拼杀个不停。而之所以没法迅速结束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还是因为每一个政权之中都是人才众多,高手如云。大家旗鼓相当,速战速决也就不大可能,只能是一直僵持不下。当时,曹操身边有一员猛将十分厉害,此人曾

  • 此皇帝上任5年就亡国,被俘虏25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重贵,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纵览中国封建时代2000余年,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即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封建王朝的覆亡。这种政权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充满血腥风雨的战争来拼个你死我活,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种是通过禅让制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个中不免也充斥着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那么,这些亡国之君的人生

  • 项羽为什么败给刘邦?有三个致命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项羽,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论中国古代名将,每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有好事者,更将这些名将进行比较,评出他们所认为的第一武将。所谓“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霸王项羽,李指的你你将来李存勖。可以说,项羽代表了武将最高武艺。在众多战役中,项羽凭借个人武艺屡屡得胜。难怪有人评价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作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 后世对袁恕己的评价如何?有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袁恕己,唐朝时期宰相,曾发动神龙政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

  • 南汉的疆域辽阔到什么程度?南汉的地盘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南汉的疆域辽阔到什么程度?南汉的地盘有多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是岭

  • 什么是青化砭战役?经过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青化砭战役,现代,战史风云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在陕西省延安县青化砭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伏击战。青化砭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振奋了边区军民的斗志。1947年3月,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军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将其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为什么唐肃宗要杀掉自己非常欣赏的儿子呢?答案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自古帝王多无情,这句话说对也不对,但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能坐上王位的,那必须真才实干才行,而且果断狠辣也不能少。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也要杀,在皇权面前,连亲情都不管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朝的一个皇上,不是伟大政治家李世民,而是他的后代唐肃宗,李亨。话说李亨坐上皇位有很大的功劳是属于他儿子李倓的,因

  • 春秋时期四个诸侯国,两场战争竟都是因为一个女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野史秘闻

    红颜祸水一次想必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这个词对女性来说是一个贬义词。最开始红颜祸水出自曹植的《静思赋》,这个成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美女贻误国家,现如今看来,这个词对女性更是一种赞赏。历史上红颜祸水的女子有很多,比如说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周幽王多次为了博得她的欢笑,戏弄诸侯,结果导致了各个诸侯多次前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