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孝贤皇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她是怎么成为乾隆心中的白月光的

孝贤皇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她是怎么成为乾隆心中的白月光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91 更新时间:2024/3/4 5:05:26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白月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曾说过:“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就是说后宫嫔妃众多,可是没有你,望着也像空的一样。乾隆六十年,乾隆前往皇后陵前,又说:“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意思是你先我走了,我活这么久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由此可见,自从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就一直在思念她,甚至思念了一生。都知道乾隆皇帝嫔妃众多,皇后也有过三个,那么孝贤皇后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能成为乾隆心中的白月光,令其思念一生?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父亲为察哈尔总管荣保。富察氏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她写的字还得到过雍正的称赞。之后雍正还考过富察氏学问,没想到被她的学识震惊到。关键是得到夸奖之后,富察氏还十分谦虚,说恰好只是师傅讲过而已。

回去之后,雍正将儿子弘时、弘历、弘昼叫来,将富察氏的字拿给他们看,并叫他们像富察氏学习。也就是这时候,富察氏给雍正和乾隆两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了弘历该成亲的年纪,雍正就亲自做主,将富察氏选为他的嫡福晋,还特地赐了长春仙馆,作为他们在圆明园的住处。而富察氏嫁给弘历之后,夫妻二人感情一直都很好。雍正八年,富察氏就为弘历生下次子永琏。

乾隆即位后,按照秘密立储制度,将永琏的名字,写在传位诏书上。在他的心里,这个储君之位非永琏不可。而富察氏则顺理成章成为皇后,她并不知乾隆将来会传位给谁,可她并没有在意,只是想着,怎样才能替乾隆分忧。

于是,孝贤皇后孝顺崇庆皇太后,令皇太后对她赞不绝口。乾隆后宫嫔妃众多,孝贤皇后却从不嫉妒,在后宫赏罚分明,又令妃子们都对她十分尊敬和信服。

孝贤皇后虽出身名门,可是她却崇尚节俭。有次乾隆她提起先祖创业之时,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皇后将此记在心里,之后就亲手用鹿尾绒毛搓成的线,做成一个燧囊送给乾隆。乾隆很是感动和珍惜,随身将其带在身边。

孝贤皇后还带领妃嫔行亲蚕之礼,当众演习养蚕织丝之术。但宫廷养蚕数量之多,难免会有多出来的蚕丝无处可用。孝贤皇后不忍心丢弃,就将其染色织成衣服,然后送给乾隆。乾隆穿上觉得很亲切,之后便多次在祭祀时穿着。

有一次乾隆患疥疮,御医说要好好休养百日。孝贤皇后便搬到殿外,每日悉心照料着,亲自为乾隆上药。等乾隆大致恢复后,她才回到自己的寝宫。每当乾隆烦闷的时候,也总有皇后在身边开解他。因此乾隆称赞妻子说:“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正是因为乾隆与皇后夫妻二人休戚与共,令乾隆觉得十分珍贵,所以在乾隆心中,他一定要立孝贤皇后所生的嫡子为太子。只可惜在乾隆三年,皇次子永琏就去世了,年仅9岁。

此事对乾隆和皇后打击都很大,乾隆除了安慰妻子外,也一直相信,之后他们还会有嫡子的。果然在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又生下皇七子永琮。然而不幸的是,永琮却因天花夭折。

永琮去世后,孝贤皇后因悲伤过度,身体也渐渐不好。有一天她对乾隆说,自己梦见碧霞元君(传说中泰山的神女)来召唤她,如果自己病能好,一定要去泰山还愿。乾隆拉着妻子的手,答应等她好起来,就陪她一起去泰山,到时候还要亲自到碧霞宫拈香,为妻子祈福,望她再次诞下嫡子。

乾隆十三年,见到孝贤皇后病情好转,乾隆十分开心,就让她一同出巡,也好散散心,说不定回来之后就全好了。谁知就在路上,皇后感染了风寒,最后在回京的路上病逝了。

皇后的去世,令乾隆悲痛欲绝,因为船上留有皇后最后的体温,乾隆甚至下令,将整艘大船原封不动运回北京。在运送的过程中,乾隆还想过直接把城门楼给拆掉,好在后来大臣想出了别的办法。

按理来说,皇后的丧礼规格,已经足够高了。可是在此基础上,乾隆还不断提升丧礼规格,不管谁劝都没用。甚至谁多口一句,马上就会被处罚。当时乾隆规定:“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

不仅如此,乾隆还服缟12日,期间每天必到长春宫祭奠。他亲自定谥号为“孝贤”,因为他认为:“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也就是说只有这个谥号,才配得上皇后。

还有一件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就是在孝贤皇后的丧礼上,由于皇长子和皇三子不够伤心,结果乾隆就直接宣布:“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就连两位皇子的老师,都纷纷受到处罚。

从此以后,每当乾隆想起孝贤皇后,就会写诗纪念。在这些诗中,他不是一个帝,他放下了皇帝的尊严,从内心深处,表达了一个丈夫,对于妻子的爱和思念。这一切都因为,孝贤皇后值得。

(参考献《清史稿》)

标签: 乾隆孝贤皇后

更多文章

  •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她是被慈禧逼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阿鲁特氏,清朝

    阿鲁特氏,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同治十一年,贪恋权力之慈禧太后再也无法拖延同治皇帝的亲政时间,只得于当年九月为其举行大婚典礼。通过选秀被慈安太后力荐之阿鲁特氏经大清门被抬进了皇宫,成为了同治皇帝的皇后。对于阿鲁特氏,年幼的同治皇帝展现了自己多情柔软的一面。对于同治皇帝和阿鲁

  • 淑嘉皇贵妃生前到底有多得宠?死后能与乾隆皇帝合葬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淑嘉皇贵妃,清朝

    淑嘉皇贵妃,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如果清朝有热搜榜,乾隆一定榜上有名,他的一生,江山政治上,与祖辈一起开创了“康乾盛世”。个人情感方面,他一辈子风流多情,身边宠妃络绎不绝,甚至在晚年,还有嫔妃入宫侍奉,根据史书的记载,他后宫一共有42位嫔妃,其中知名度高的有富察皇后、令妃、

  • 历史上真实的明武宗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什么样他毁誉参半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厚照,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明武宗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一、太子时期朱厚照生母为张皇后,两岁时即被立为皇太子。由于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其生了两个儿子,

  • 赵云的老婆是谁 其中这个李夫人不是正史人物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云,老婆

    对赵云老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的白袍武将赵云,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知道的。常山赵子龙,多么响亮的一个名字。赵子龙在三国里也算是少有的智勇双全的猛将之一了,武力值爆表,智力也不错的武将,在三国也算不多了,玩游戏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关羽的智力也算可以,但

  • 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带一群老妪和接生婆?他时什么用意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和,明朝

    大家好,说起郑和下西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下西洋。关于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寻建文帝说、宣扬威德说、建立外交说甚至还有军事目的说,这些说法并不完全是空穴来潮,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的人和东西可都不少。你往什么角

  • 崇尚祖制旧法的嘉庆皇帝,为什么没能延续康乾盛世?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嘉庆皇帝,清朝

    嘉庆皇帝,为什么没能延续康乾盛世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嘉庆是历史上以勤政著称的皇帝,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勤勤勉勉丝毫不敢有任何懒惰怠政的行为,他给自己规定每年只休息两天,一天是母亲孝仪纯皇后的生日,一天是自己的生日。除此以外,嘉庆都要埋头于各种繁琐的朝政奏章。嘉

  • 吴三桂陷入生死两难后,从大明孤忠变成大清的平西王他是怎么做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三桂,明朝

    吴三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这是他人生的巅峰,但从巅峰滑落到谷底他只用了46天,只因为一个人,大明的平西伯吴三桂,他并没有投降李自成,后世流传的吴三桂害怕农民军势大,拖沓不愿救援北京,而后又先投降李自成又因陈圆圆被霸占又反水降清,都是

  • 宋仁宗在政绩和名声都那么好 宋仁宗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宋仁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仁宗爱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前言历朝历代都有痴情君主,神仙都会深陷爱情无法自拔,更别提普通男子了,今天要说的便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虽然他的政绩十分显赫,名声也很好,但是他的爱情道路却没有那么顺利,有多少小伙伴对他感兴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汉文帝刘恒为什么是最幸运的皇帝 皇帝的位置是白捡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汉文帝

    还不知道:幸运皇帝刘恒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两千多年的帝制史诞生许许多多的皇帝,若是将这些皇帝放在一起做一个幸运排行榜,汉文帝刘恒大约榜上有名。汉文帝之母薄姬不受其父汉高祖刘邦的宠爱,地位低下,刘恒非嫡非长,在继位问题上无任何优势。他能继位主要缘于功臣派与

  • 西汉巅峰时期是在汉宣帝时期 汉宣帝的知名度为何不高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汉宣帝

    对汉宣帝名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他爷爷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这一脉活下来的只有刘病已,从此流落民间。据《剑桥中国史》,这一脉被称为以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卫氏家族,刘病已的前任昌邑王刘贺是以李夫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