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末群雄那么多刘邦是怎么胜出的 看看这个人就知道了

秦末群雄那么多刘邦是怎么胜出的 看看这个人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78 更新时间:2024/2/9 21:29:37

刘邦和群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为什么能在秦末群雄中脱颖而出?从英布的失败可以看出。

对于秦末汉初的历史,很多人为楚霸王的失败,以及韩信没有起来造反而感到可惜。其实,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历史的必然性。刘邦能从秦末群雄中胜出,其实是历史的选择:从英布的失败,不难看出,为什么项羽和韩信,都不是刘邦的对手。

削藩的成本

在中国历史上,想要削藩,总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比如西汉初年,刘邦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得不册封大量的外姓诸侯——比如韩信、英布等人就是典范。不过,刘邦也深知外姓诸侯不靠谱。所以,刘邦册封诸侯没几天,就各种找茬,杀戮这些外姓诸侯。

九江王英布面对刘邦的磨刀霍霍,也深知再不造反,肯定命不久矣,于是,刘邦和英布的战争爆发。

此时刘邦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如果能弹压英布造反,那么,弹压过程中支付的战争成本,也得西汉朝廷负担。如果弹压失败,刘邦这个大汉皇帝,也会事实上沦为新的秦王——成本就是西汉帝国大部分疆土,都会丧失。

所以,削藩成本之大,也让历代君王谨慎。

局势严峻

英布的军事才干,即便不能和韩信伯仲之间,最起码也是不弱的。这一点,刘邦十分清楚。刘邦事实上也承认,论带兵打仗,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以韩信为参照物,结合后来刘邦平定英布叛乱的复杂,也可以判断:英布的带兵打仗水平,要比刘邦高。

当然这里没有贬低刘邦的意思:这好比一家程序开发公司,老板不一定需要懂计算机技术,而公司的总工程师,其技术水平一定比老板高。但是,这不代表着,老板就不能当老板。

对于英布的谋反,刘邦天子急忙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而刘邦手底下大臣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认为薛公能够帮助刘邦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时的刘邦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召见薛公。而薛公,也确实给出了刘邦想要的答案。

当时英布兵锋正盛,汉军以及诸侯军陆续被英布击破。而薛公也认为:英布确实有取胜的概率。但是英布的见识,决定了英布未必能够战胜刘邦。

薛公认为,英布有三个选项:

第一,是客观事实上的最优解:那就是以九江国为基本盘,夺取吴、楚地区,而后横扫西汉朝廷鞭长莫及的齐鲁之地,同时依靠此时的势力,辐射燕赵故地。如果英布采取这样的决策,九江国就有了吴、楚作为战略纵深,同时可以获得齐鲁的社会资源。辐射燕赵,也可以阻断西汉朝廷的影响力。

这意味着,刘邦此时的地盘只剩下秦国故地。并且在英布的积压下,刘邦想要翻盘,也不大现实了。

第二个选项,则是一个不好不坏的选项:英布还是以九江国为根据地,而后横扫吴、楚故地,同时挥师夺取韩、魏故地。之后,通过敖仓的粮食储备以及成皋的战略优势,和西汉朝廷长期消耗。

这个策略不足之处在于,齐鲁等地的资源以及燕赵诸侯,可能都会默认西汉朝廷为正统,最终为西汉朝廷提供战略资源。而战争的本质就是战略资源的消耗。而英布有军事才能,刘邦可以获得较多战略资源,所以相比之下,各有优劣,所以谁能获胜,那就得看天数了。

最后一个选项,则是最坏的选择:那就是英布夺取吴国故地以及下蔡地区——说直白点,就是两淮地区,此外,把战略资源运送到越地,之后到长沙国,和长沙王会师。

这个策略是最荒唐的。所谓两淮地区,大致是今天的江苏中部、安徽南部地区。在秦末汉初,这里算是不毛之地。英布夺取这些地区,除了消耗战争资源,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英布这一选择,意味着自我阉割:那就是,英布事实上的图谋就是和长沙王割据一方。

这意味着,英布需要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朝廷。而长沙王也未必真会愿意和英布一起胡闹。所以,英布这样做,要不了多久就会败亡:战略资源不占优势,就足以断送英布。

薛公认为,英布必然选择最差的选项,原因很简单:英布没啥眼光,所以意识不到其他选择。

事实上,我们当代社会,很多人创业失败,往往也是眼界、格局和认知能力的地下,导致的失败——意识不到自己选择的错误,更意识不到最优解在哪里。

而历史的走向,也确实如同薛公预判的那样。

结语

其实刘邦的优势在于拥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并且,他能识别出战略专家张良,更能根据战略人才薛公的提议,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韩信、英布、项羽,本身不具备战略眼光,也无法判断出应该采信哪种战略,所以,他们的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其实,创业开公司何尝不是如此。

标签: 刘邦秦末

更多文章

  • 陈平献计策助刘邦夺天下 后世人为何称其计谋为毒计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平,刘邦

    对陈平计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开国宰相陈平,献计策助刘邦夺天下,其计策为何多被人说狠毒?华夏历史上的大汉王朝,对于很多华夏人来说都不陌生。提到汉朝,人们就会想到汉高祖刘邦、韩信、陈平等历史名人。其中,陈平作为西汉开国宰相,在刘邦夺天下时可谓功不可没。陈

  • 裴潜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看待刘备与刘表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裴潜,三国

    相信只要是熟读三国史的人对于刘备都不陌生了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征召了一个叫裴潜的人参丞相军事,然后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曹操:"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这段对

  • 司马懿当初养了三千死士 司马懿是怎么保证他们效忠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死士

    对司马懿和三千死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如何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时代,各个地方英雄辈出,准备投身时代浪潮之中,然而我们都了解

  • 咸丰是个怎样的皇帝?到底有没有被低估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咸丰

    乾隆皇帝晚年的自满心态,让清朝从鼎盛开始走上下坡路,而嘉庆皇帝的宽纵,道光皇帝的懈怠,都加速了这一衰落的进程。不过由于基础牢固的原因,清朝中期的数十年间,许多社会问题还只是零星地暴露。等到隐患积累而集中爆发之时,大清的接力棒,刚好交到了咸丰皇帝手上。道光选择咸丰继统的过程,也颇有一番波折,我们后面会

  • 三国时期马超和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超,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超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也是三国蜀汉名将,许褚是曹操手下和典韦齐名的猛将,他们都以勇力过人闻名于世,在战场上,马超曾和许褚对阵,史书中的记载,比较有意思,说是马超想突然袭击,想活捉曹操,但看到曹操身后的许褚在瞪着他,就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权臣 司马懿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差在哪里?如今,我们一说起诸葛亮,第一印象是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诸葛亮还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他无所不能。当然,与诸葛亮相比,众人对司马懿的

  •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 曹爽为什么会向司马懿妥协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爽,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爽和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曹爽为何要向司马懿妥协,其真实原因是实力不如人。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

  • 赵元佐是什么身份?他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元佐,宋朝

    赵元佐是是宋太宗的长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太宗,所以颇受喜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宋太宗有个嫡长子赵元佐,而且很多人还夸奖赵元佐,但是宋太宗并没有传位给嫡长子赵元佐,而是传给了第三个儿子赵元侃,那么,宋太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般认为,这是因为赵元佐疯了,所以宋

  • 历史上朱元璋允许朱标与朝中大臣交际,是因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朱元璋对朱标无比信任,信任得让我们都有些疑惑不解。因为皇帝是很难对太子有那么信任的。太子代表未来的权力,皇帝代表当下的权力。当下的权力被未来的权力替代,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当下的权力对未来的权力总是很提防的,害怕未来的权

  • 刘禅在面对蜀汉局势的时候 刘禅为何不南迁到孟获那边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蜀汉

    还不了解:刘禅和蜀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大势将去,刘禅为何不南迁至孟获处谋求生机?导语:蜀汉政权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顾具体情况,死板硬地执行北伐中原的既定计划,不知所措。不能灵活地联系国内和国际形势,他是无情的。他一厢情愿地把复辟汉朝视为世界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