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泌是如何稳定中唐政局的?真相是什么

李泌是如何稳定中唐政局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4/1/30 17:25:49

唐朝政治家李泌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三字经》中有一段劝少儿勤学的句子: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这句里提到了两个小神童,一个是祖莹,八岁时就能写诗;另一个是李泌,七岁时就能作以棋为主题的赋,以此两个神童为例,他们不仅天资聪颖,并且学习勤奋,以此来劝解学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够在《三字经》中留名,自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李泌以神仙自居,求仙问道。就这样一位看似隐世高人,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虽然多数时间以布衣之身充当皇帝的顾问,但其实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实际上的宰相,实现了政局的稳定,满足了唐中期一位宰相的所有需求,堪称中唐的定海神针。中唐风雨如晦、政局动荡

一般来说,中唐时期是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这几十年的时间,唐朝由盛转衰,国力大不如前,为了平息安史之乱,藩镇四起,颇有军阀割据之势。安史之乱后,内乱不断,奸臣当道,君臣相互猜忌。这一时期有过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任皇帝,彼时的唐玄宗早已不是那个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皇帝,而此后的肃宗、代宗、德宗皇帝,也都没有先辈们的雄才大略,要不就是性格懦弱、不思进取;要不就是随波逐流、毫无主见,根本“镇不住场子”。

总的来说,这段时期可谓是风雨如晦、政局动荡,最大的特点是“乱”,而最需要的就是“稳”。对于执政者来说,需要果敢的精神和长远的谋略,既不能太过放纵,更不能激进,如在冰面行走一般,稍有不慎,唐帝国就会分崩离析。方圆自如、动静得意的李泌

李泌神童出身,后又博学多才,但他的处事之道才是他成为最适合宰相的关键。《三字经》中所提到的“能赋棋”,就是下面这首李泌于7岁时所作的诗:“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而这首诗将李泌的处事之道的淋漓尽致。

“方若行义”:一般所说“方”,就是有棱角、有性格,不懂人情世故。“方若行义”是指这个人虽然有性格有想法,但却不得罪人,让人感觉合乎常理,感觉舒服。

泌就是靠着“方圆动静”这四个字,稳固了中唐的政局。李泌运筹朝堂 安济天下

可惜的是,李泌出身道家,而撰写史书的儒家学者们对他并不推崇,史料对他的记载并不丰富,只能从只字片语中发现李泌的功绩,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李泌“方圆自如、动静得意”的处事方式。

一、直言劝谏,稳固朝堂

唐朝最有名的诤臣是魏征,按他最擅长的是不顾情面、劈头盖脸的向皇帝上奏,也就是太宗多有忍让,否则魏征早就被赶出朝堂了。李泌也是位直言劝谏的大臣,多次为了保全忠良、匡扶正义,而不顾自己安危直言劝谏。与魏征不同的是,李泌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体现了他“方若行义”的特点。

德宗是个内心懦弱又多疑的皇帝,总担心别人要夺他的江山,而李泌的几次劝谏就保全了忠良,稳固了君臣关系。吐蕃曾忌惮大将李晟、马遂,使出离间计让德宗剥夺了二人的兵权,史载:“君臣相疑、内外解体”。

眼看吐蕃趁机作乱的诡计就要得逞。在其他人不敢吭声之时,李泌先是向德宗分析了李晟、马遂二人的功劳和作用,然后“吓唬”德宗“如害二人,恐中外之变不日复生矣!”德宗赶忙恢复了二人的兵权。

后来德宗多次听信谗言,以为镇守边陲的大将韩滉要造反、太子妃要造反,都在李泌的劝谏下,韩滉和太子才得到保全,否则朝堂早就乱了套。

二、运筹帷幄,平定安史稳定边陲

大家都知道,平定安史之乱的是大将郭子仪。郭子仪在前线领兵作战功不可没,但背后运筹帷幄的则是李泌。

安史之乱爆发后,经过几次败仗,玄宗再也没有做皇帝的心思,将皇位让给了肃宗。眼看老爹把这堆烂摊子丢给了自己,踌躇之时想起了李泌,将李泌召在身边,当做顾问,成为实际上的宰相。而李泌也算是倾其所有,据记载李泌“陈古今成败之机,甚称旨,(肃宗)延致卧内,动皆顾问”,足可见肃宗对他的器重。

而根据史料记载,“两京复,泌谋居多”,即充分说明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李泌在拟定军事战略方面多有功绩,为平定叛乱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平定安史之乱之外,李泌更是洞悉了当时唐朝的国防要点,稳固了边陲。当时的吐蕃早有东犯的打算,并且在边境驻扎了重兵,而此时唐朝边塞空虚,难以防范。李泌提出了“北

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策略,让吐蕃孤立无援,从而不敢东犯,为唐朝争取了边疆的稳定。这和平定安史之乱相比,更是盖世奇功,因为这一策略“治未病于未然”,避免了唐朝被外族欺侮乃至灭国之灾。

在国家危难之时,李泌暂时放弃了自己隐世的想法,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皇帝身边,积极的出谋划策,这正是他“动若骋材”特点的展现。

三、清除内政弊端,稳定人心

德宗时,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一拍脑袋想出来一个主意“减员增效”。这主意确实不错,在哪朝哪代都适用。可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却让这件事跑偏了。按理说减员减得是“冗员”,但德宗弄了个一刀切,导致人心惶惶无人干活。史载:“张延赏减天下吏员,人情愁怨”。

李泌看到了这一点,如不尽快解决,势必朝局不稳。于是他指出,“事多承平十倍。……去其冗员,非常员也”。指出现在都没人干活了,减员需减“冗员”。后来,被削减的官员们官复原职,而经过考核审查淘汰了许多“冗员”,朝局这才稳定下来。史载:“上从之,人人以为便。”

李泌也曾在地方担任官员,“所至称理”,注重调和各方矛盾,颇受民众拥戴。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李泌该硬的时候硬,该缓的时候缓,可谓刚柔并济,正是李泌“圆若用智”的体现。

四、来去自如,成为常青树

李泌是个追求隐士生活、喜欢求仙问道之人。史载李泌最喜欢的就是“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这才是李泌最喜欢的生活。和很多人被迫离开朝堂不同,李泌是主动“求静”。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李泌总是在解决完国家大事后就激流勇退,离开众人视线,去过自己最喜欢的隐居生活。

李泌四次离开热闹的朝廷,回到山上静静地修行,但朝堂上的人们却惦记着他,皇帝遇见疑难问题就想着请他回来。于是又四次被皇上请回朝廷,且一次比一次更受重视,成为历经四朝的常青树。而在当时奸臣当道、朝局复杂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皇帝猜忌的目标,只有及时隐退才能屹立不倒。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便是“静若得意”的体现。结语

此时的唐朝,不仅需要一位有治国之能的宰相,更是需要一位能够稳定各方、平息矛盾的宰相。而李泌完美胜任,虽然他没有逆天改命,未能根本转变唐朝走向衰亡的形势,但他让唐帝国这艘巨轮能够继续航行下去,堪称唐中期的定海神针,足以与历史上的其他名相相提并论。

标签: 李泌唐朝

更多文章

  • 朱祁镇如果狠下心杀掉哥哥和儿子的话 朱祁镇的下场会不会更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祁镇,朱祁钰

    对朱祁钰和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钰要是真有那个本事把他哥哥、侄子给杀了,那他就不叫朱祁钰!朱祁钰与朱祁镇最大的区别在于嫡庶,嫡庶导致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培养方式大相径庭。前者是按照皇子培养,学习的是诗书礼仪;后者是按照帝王培养,掌握的是帝王心术。按照朱

  • 历史上秦桧到底是什么身份?他真的是金人的内奸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桧,宋朝

    历史上秦桧到底是什么身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桧是大宋第一名相,独政十九年,在宋朝一直都是评价最高的忠臣,秦桧死后高宗皇帝亲笔提赐“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封申王,赐谥号“忠献”。实情是,建炎三年,金兵南侵时,秦桧作为挞懒的随军转运使同行。临行前,秦桧不想把老婆丢下,又怕

  • 此女从宫女一路做到太皇太后,这个人究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窦漪房,汉朝

    大汉开国,刘邦做了皇帝,他的妻子吕雉就自然而然当了皇后。这吕后不仅为人颇有心机,而且政治欲望强烈。为了实现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愿望,她用宫中的美女去收买刘邦的所有被封为王的儿子。当然,吕后担心分配不公,反而会引起这些儿子们的反对,弄巧成拙,因此,她给这些为王的儿子每人均送去五名美女,以显得母后对儿子们

  • 康熙最不受待见的儿子,结果成了人生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清朝

    在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是由皇帝把持朝政,国家的一切事物都是听从皇帝的安排。在古代皇帝就是最好权力的象征,人们都非常的尊敬皇帝。在历史上康熙是一个很受到大家爱戴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期间为百姓们谋划了很好时光。他一生中有一共有35个孩子,但是能活下来的孩子只有24个,在众多的孩子中有一个是最不受

  •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地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地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直追尧舜禹三王,他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更是被后世称颂了一千多年,尤其是在贞观四年,当年全唐只有二十九人被官府执行死刑,更是从侧面证明了唐朝的政治清明,律法完备,所以作奸犯科的人少,

  • 明朝开国功臣陈遇是什么人?朱元璋把他比作诸葛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陈遇,明朝

    明朝开国功臣陈遇是什么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都很看重人才。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位这样的人,他曾经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了诸葛亮足够的面子,最终让诸葛亮出山,为自己打江山出谋划策。在他拿到了诸葛亮的支持之后,天下人都

  • 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崇祯为什么会用一个杀一个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用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句老话讲得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意思就是既然要用他就要信任他,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那就不要用它,但是古代皇帝对于那些有缺陷,反过错误,甚至可能怀有二心的人,那么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大明帝国的崇祯皇帝是一位亡国之君,但他却

  • 太平天国的名将之一:韦昌辉最后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韦昌辉,清朝

    明末清初,韦昌辉的祖先从广东避难至广西,定居金田,家里很有钱,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有钱,有卵用!而到了韦昌辉这一辈,更是经常受到当地的大户人家联合当官的欺负与敲诈,这激起了韦昌辉的反抗情绪。恰好,跟洪秀全一起传教的冯云山路过他家,经过冯云山的一番说辞,韦昌辉立马加入拜上帝教。感兴趣

  • 晋贵人:十四岁就开始守寡,却一辈子衣食无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贵人,清朝

    当年乾隆在退位之后,他的年龄已经是八十多岁了,不过就算到了这个年龄,也没有让他停下纳妃的想法。在他八十八岁的时候还有几个女子充实了他的后宫,但是因为她们没有在宫中待太久,乾隆就去世了,所以位分都不是很高,其中有一个晋贵人,可以说是最为传奇了。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她成为了八十八岁乾隆的妃子,而在一年之后,

  • 曹吉祥:明代权宦,曾与大将石亨率兵迎明英宗复辟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吉祥,明代

    曹吉祥(?-1461年),永平滦州人。明代权宦。曾隶属于王振门下,参与出征兀良哈。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累官至司设监太监。后来又与大将石亨等密谋,率兵迎明英宗复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顺初年,奉命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曹吉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