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大禹父子治水是真的还是神话?

揭秘:大禹父子治水是真的还是神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91 更新时间:2023/12/5 3:04:18

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丰功伟绩,奠定了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夏朝的基础,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大禹精神也成为华夏民族精神的代表。

大禹治水的事迹虽见于中国各种文献,但因大禹建立的夏朝在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大禹治水的故事也被怀疑为神话和传说,进而怀疑大禹人物的存在,否定大禹个人的真实身份。

史料中虽明确记载大禹的父亲以堵的方法治理水患,九年而不成;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治理洪水,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终于治水成功,得到各地氏族部落的拥戴,华夏大地成为统一的王朝。

对于大禹父亲以堵的方法治理水患失败和大禹以疏通河道的方法治理洪水成功,不仅普通民众感到很迷惑,相信史学界与专业学者也会感到很困惑。大禹父亲鲧怎么会以堵的方法去治理洪水九年而失败,这不违反自然规律与基本常识吗?鲧的方法怎么会得到圣贤帝、四岳长老的赞同以及民众的认同,同心同力、千辛万苦地堵塞河道,阻挡洪水?难道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只是一个神话,只是一个传说,缺乏合理性缺乏事实依据?

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那夏朝的历史将会被否定,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将无法确认,中华文明的信使地位也将会被否定,中国文献的真实性也会被否决。事实当然不会是这样,虽然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无法证实夏朝的存在,但大禹的故事与夏朝的历史地位不容怀疑与否定。

全国各地流传有许多大禹治水的地方,尤其是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的故事,也让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更加的扑朔迷离。黄河中上游,河水穿梭在崇山峻岭、黄土高坡之间,河道亿万年前已经形成定型,人力无法改变。黄河下游流域,自然降水无以形成黄河下游地区的水灾;黄河水源基本来自青藏高原的高山融水,在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奔流到海不复回”,在上古时代无需治理,也无力治理。华北平原基本为黄河泥沙沉积而成,其泥沙完全为黄河所夹带而来,已是自然状态,真不是生产力低下的上古人民所能治理的。

那么真实的大禹父子治水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大禹父子以堵以疏的治水方法,为何会得到尧舜的支持与民众的拥戴呢?

在清嘉庆《怀远县志》记载:“旧县志:淮河在县东南二里,源发豫之胎簪山,至桐柏山而始大,书曰遵之,东行数百里至于荆山,至淮浦入海。水经云:淮水出荆之左,迂回以入涡,麓高水汇为患,禹鑿(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所鑿(凿)处有遗迹,冬月可见。”。

《怀远县志》明确记载了大禹在疏通荆涂二山之间的淮河水道之前,淮河流至荆山之东,因受荆涂二山的阻挡,被迫迂回至荆山西麓,先入涡河东流后,流入东海。但因为荆涂二山的阻挡,而产生“麓高水汇为患”,于是尧舜命令大禹父亲鲧治理荆涂地区的水患。

淮河水位的抬高,必然淹没淮河上游大片的良田,威胁到淮河上游人民的生活生产;荆山北麓为广阔的淮北平原,地势低洼平坦,淮河抬高的水位必然对淮北平原人民的生活与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威胁和生命威胁。在此情况下,鲧治理淮河水患的唯一选择,就是在涂山西麓和北麓修筑水坝,阻挡高位淮河之水在荆山西麓的北流。在淮河北岸修筑长堤高坝,堵塞淮河之水的北流,这无疑是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得到尧舜赞同与淮河北岸人民支持的治水措施。于是,鲧以堵的方法,修筑水坝,阻挡淮河之水北侵的措施,也是合情合理、非常正确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虽然,鲧的治水措施合情合理,正确得当,但淮河上游之水受降水大小的影响,堤坝的高度无法实现对任何情况下上游来水量的控制,一旦决堤,对淮河北岸的威胁就更加巨大。于是,鲧以堵的方法,实现对荆山地区淮河治水的措施完全失败,九年而不成。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在对淮河荆涂地区的大规模水利治理,吸取了鲧治理淮河失败的经验,在修筑淮河堤坝的同时采取了分流措施,在荆山西部,修建了淮洪新河分流淮河、涡河之水,避免了鲧只是单纯以堵修建堤坝的方法,实现了对涂山地区淮河上下游水患的治理,基本避免了水季时期淮河两岸人们长期遭受的水患。

因此,大禹之父鲧,以堵的方法治理荆涂地区淮河水患,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合理的,是得到尧帝舜帝与四岳长老支持的。虽然鲧最终没有解决荆涂淮河上下游的水患,但为大禹以疏的方法治理荆涂地区淮河水患提供的经验与反思;虽然“负命毁族”有辱使命,但其坚持不懈,以一族之力,治理危害整个淮河流域水患的努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也许这才是“怀远”的真实含义。

标签: 大禹夏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宜兆熊是个什么样的人?雍正帝为何那么看中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宜兆熊,清朝,风云人物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年号雍正,满清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雍正其实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皇帝,在用人方面堪称不拘一格,而宜兆熊之所以能够被重用,便与此有关。雍正对宜兆熊的评价是“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可见雍正对于其一字不识并不在意,反而很是看

  • 灰鲸属于世界上哪种海洋种类?其又有着什么形态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灰鲸,隶属于鲸目须鲸亚目灰鲸科,体围比须鲸科的种类大,但比露脊鲸小;它的成体长10至15米(雌鲸略大于雄鲸),最大体重超过35吨。体形呈纺锤状,躯干粗胖,在鳍肢附近最粗,向尾部逐渐变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无背鳍,沿后1/3的背脊上有8~15个低的峰状突,第一个峰状突最大,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什么仅仅3年时间就一败涂地?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朱允炆,朱允炆,战史风云

    靖难之役也称之为靖难之变发生在公元1399年,该词来源于发动叛乱者朱棣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靖难便是指平定祸乱战乱的意思,该口号便是朱棣的篡权夺位的借口,使自己的出兵名正言顺。该战役结束,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继位,此战是明历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政权争夺战,影响了后期明代皇位上的归属方向,也改变了此后

  • 项羽真的是因为面子问题吗 为什么他死都不愿意过乌江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乌江,历史解密

    后世不断有人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东自古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么为什么项羽不肯渡江呢?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终于消灭秦军主力,项羽也因此名震天下。但是他坑杀投降秦军二十万,后来更是火烧阿房宫,展示出了他为人暴虐血腥的一面。虽然项羽对部下很是宽容温和,但是治下不严,默许

  • 朱元璋下令殉葬嫔妃,小女儿救了母亲一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大多时候都是比较低下的,尤其体现在一项十分残忍的制度上,那就是后妃殉葬制度。皇帝离世的时候就有很多后宫中的妃子被安排殉葬,那些都是鲜活的生命,有些妃子甚至还十分的年轻,就不得不给皇帝陪葬了,令人唏嘘感慨。在明朝时期这一残忍无道的殉葬制度也是十分的兴盛,据小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朱元璋去

  • 明朝大将李景隆的形象如何?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李景隆,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跟着小编一起探寻。李文忠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同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在公元1357年时,李文忠便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璋的亲军支援池州,作战成功,接下来又乘胜攻下了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令朱元璋大为欣喜。在接下来平定江南和征讨北元的过程

  • 吴三桂原来是想将康熙一军,为何最后尴尬的却是他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在历史上康熙皇朝是清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王朝,它为清朝后期的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使清朝随后兴盛了两百多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他除掉鳌拜之后,康熙就把目标对准了削三藩。什么是三藩呢,其实就是封建王朝的属地,而他要削的三藩主要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这三

  • 和尚原之战:宋朝在与金国的对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和尚原之战,宋朝,战史风云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1129年(金天会七年,南宋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以抵御金军在川陕的战略进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130年(金天会八年,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在富平交战,宋军数倍于敌的兵力由于指挥不力、将领临阵脱逃等原因而全线溃退。宋军撤退到兴

  • 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为什么大骂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在群臣的要求下,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魏王曹丕。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正式建立了魏政权。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封他四个儿子为列侯,追尊曹操为武皇帝。曹丕能够顺利登上皇帝的宝座,全靠曹操创造的条件,打下的基础。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任司空,开始

  • 慈禧的泡脚盆子,隐藏着哪三个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清朝,野史秘闻

    “长命百岁”几乎是所有人的生活期望,尤其是在古代,人们对长寿的追求体现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天上的寿星,过生日时吃的长寿面,有些百岁老人甚至还会受到权贵甚至是皇帝的接待,将他们比作吉祥长寿的象征。我国的寿文化由来已久,不需要解释太多,谁又不希望长寿呢?而在人们对长寿的追求之中,自然会孜孜不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