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慈圣皇太后为什么没有把明神宗培养成为一代明君?

慈圣皇太后为什么没有把明神宗培养成为一代明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3/12/29 9:56:55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慈圣皇太后的故事。

子女的教育是古往今来人们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古代的帝王之家尤其如此。对于儿子的教育甚至被看作是王朝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为教育后代创作了《皇明祖训》,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太子教育的制度。传至明神宗时,朱翊钧即位时年方十岁。穆宗临终前以张居正等为辅政大臣,其教育问题后来便主要由张居正负责。但因神宗皇帝年幼,其在宫中的日常起居、言行的照顾、教育便成了慈圣皇太后的任务。

李氏是神宗皇帝的生母,北直隶漷县人。隆庆元年(1567)被封为贵妃,神宗即位后进封为慈圣皇太后,居住于慈宁宫。为了小皇帝的教育,首辅张居正请求慈圣皇太后徙居于皇帝居所乾清宫,监督神宗皇帝的起居、平常言行。

慈圣皇太后对神宗的教育极为严格。有时神宗不读书,慈圣皇太后便命人将其召来罚跪。神宗皇帝听经筵讲师讲完课后,必须要到慈圣皇太后处将所讲内容重新复述一遍,以防止遗忘。如果是上朝之日,慈圣皇太后早在五更时分便提前来到神宗居所,厉声呼道:“皇帝该起床了,要上朝了。”随即让左右太监将神宗架起来坐下,取过水来让其梳洗,然后牵着他的手一起登上御辇,前去朝会。神宗皇帝因而侍奉慈圣皇太后极为恭谨,唯恐出错被罚。

有一次,神宗皇帝在西苑宴饮,乘着酒劲,让两名宫女表演新曲调,宫女推辞说不会唱。神宗皇帝很生气,提起剑便追向她们,口中嚷嚷着要将其杀死。左右太监急忙劝解,最终以发代头,割了宫女几缕头发才算完事。第二天,慈圣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大怒。她穿上朴素的青布袍,卸去所有的冠带首饰。随即传唤首辅张居正,将神宗皇帝的过错告诉他,并让他为神宗草拟罪己御札,传之朝野。然后又把神宗皇帝召来,让他跪下,细数其过错,并对他说:“难道朱家就只有你能当皇帝吗?”那几天宫中传闻,太后要仿效汉朝的大臣霍光,将神宗皇帝废除,立潞王为皇帝。神宗皇帝非常害怕,长跪在慈圣皇太后面前请罪,痛哭流涕,连声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这才完事。

万历六年(1578),神宗皇帝大婚,慈圣皇太后返回慈宁宫。临搬离前,她对张居正说:“我不能再早晚监督皇帝了。先生亲受先帝托付,一定要朝夕教诲皇帝,不负先帝所托之谊。”可见即便神宗皇帝成年了,慈圣皇太后仍然对其教育非常关心。

综上观之,慈圣皇太后对神宗的教育可谓严苛之至,尤其注重其勤政、德行等方面的培养。但是亲政以后的神宗皇帝,尤其是在张居正去世后,却继承了其先祖的遗行,背离了她的教育,对于繁琐的政务并没有多少兴趣。

在神宗当政之时,甚至出现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记录。就连大臣所上奏疏,多数情况下都留中不发。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宠幸太监,对于钱财趋之若鹜。不停地派遣太监、锦衣卫至全国各地征收商税,挖掘矿产。这些矿监、税使又都是贪鄙无行之辈,贪污受贿,贪赃枉法,迫害当地官员、百姓,严重破坏了明朝的统治秩序。而对于朝廷大臣则极为蔑视,将言官的上疏谏议当作是“卖直”,动不动就施以廷杖。后来又宠幸郑贵妃,迟迟不立太子,导致朝堂之上出现门户之见,彻底开了延至明亡的派系党争。这一切最终掏空了明朝的潜力,造成了后来的灭亡。

那慈圣皇太后的严苛家教为什么没有对明神宗起到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呢?首要的原因当归结于明神宗自身的性格。小编一直认为人的性格在懂事之后就已经固定,很难再通过家教或者其他外在教育进行彻底改变。明神宗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和自以为是的人,越是对其进行管束,越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慈圣皇太后的要求,神宗皇帝主要是出于对长辈的畏惧和丢失皇位的担心,这才勉强的遵守。对于太监冯保和首辅张居正的威势的惧怕,根源还是来自于慈圣皇太后。穆宗去世时指定张居正等来辅佐、教育神宗,但是监督执行此事的是慈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也时不时地将张居正召来,询问神宗的教育状况,并不只一次敕谕张居正对神宗严加教诲。可以说,在神宗看来,张居正是慈圣皇太后的代言人。至于冯保更是如此。从追杀宫女一事可以看出,神宗对于这些德行、礼仪等的要求并不是自身在主动学习,主动严格要求自己,而是纯粹出于外在的压力。所以慈圣皇太后的教育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一旦成年并亲政之后,这些要求便被他抛到了一边。更为严重的是,他还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不敢对自己的母亲动手,但是冯保、张居正却不同。他们只是臣子,且其掌握大权以来在朝廷之中树敌太多。神宗皇帝等张居正去世后,便因势利导,引导朝臣对张居正、冯保展开疯狂的打击。剥夺其所有的封赠、官职,查抄其家。扳倒了冯保、张居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打掉了慈圣皇太后在他心理上的部分阴影。至于后来的惰政、乱政可以说是神宗皇帝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抒发。所以神宗皇帝幼年接受的教育不仅没有改变他的德行,反而引导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是年幼登基,清朝的康熙皇帝便是另一种光景。这就是性格不同的缘故。

明朝之世,在皇帝亲政后,太后一般情况下很少干预政事。所以慈圣皇太后的严厉家教在神宗亲政后便不再继续。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后宫不得干预朝廷政事。慈圣皇太后是一个很遵守规定的人。从神宗登基始,对于朝廷政事便很少干预,专注于教育神宗。自神宗亲政后,神宗所行之事都是朝廷政事的一部分,慈圣皇太后更是不会干预。就像当年英宗皇帝亲政后任由太监王振专权乱政,当时的孙太后便没有什么行动。宪宗一朝,汪直、僧继晓、郑贵妃等弄的朝廷乌烟瘴气,钱太后、周太后都没做过什么让朝廷恢复秩序的努力。神宗皇帝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亲政后便敢于无所顾忌。

皇帝的生活环境与普通人家不同,周围始终围绕了一大批追逐权力的宦官。朱元璋就曾经说过,宦官因为身体不完整,对于权力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而这些人又时刻与皇帝生活在一起,皇帝很容易便受到他们的影响,将之视为自己最为信任和亲近的人。而宦官又很少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如何讨皇帝欢心,又能从中得到权力或财富,这是宦官始终考虑的问题。后来神宗皇帝之所以往各地派遣太监监督开矿、征收商税,便是因为受到太监的蛊惑。如万历十六年(1588),神宗皇帝派遣宦官到五台山祈祷,途中这位太监便了解到紫荆关外广昌、灵邑有大量的银矿,回来便告诉了皇帝。神宗立刻召集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商议开矿之事。虽然后来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命将已有矿洞堵塞,但是这却勾起了神宗皇帝的贪欲。而这也成为后来神宗派遣矿监的心思的开始。

图/张居正故居

明朝为了太子、皇帝的教育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也多有贤明者,但是整个朝代的帝王家教都不尽如人意。就连朱元璋这么严厉的皇帝,其儿子如秦王等所犯下的恶行,都可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而终明朝之世,能够做到勤政、清明、为天下苍生考虑的皇帝也没有几人。可见,慈圣皇太后对于明神宗家教的失败并不是唯一的案例。

标签: 慈圣皇太后明朝

更多文章

  • 卫瓘是什么人?三国中被忽视的小人物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卫瓘,三国

    大家好,说起卫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时期,闻名遐迩的枭雄曹操、刘备以及吕布、关羽等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当然除了这些武将以及一代首领之外,不乏有类似于荀彧、诸葛亮以及司马懿这样的谋略之人。而恰恰有一类人却被很多人遗忘,但是却对后世影响深远。那就是大名鼎鼎、功不可没的大文学家兼书法家的卫瓘

  • 蓝玉为什么要强占北元妃子?跟他的死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蓝玉,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蓝玉之死和他强占北元妃子有多大关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明朝的早期将领之一蓝玉,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的老丈人,所以蓝玉就是太子的舅父了。这个人在明朝的中国开国将领中并不算最能打的几位,但实力也很

  • 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孝惠章皇后在位时间有多长?清朝最低调的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孝惠章皇后,清朝

    孝惠章皇后在位时间有多长,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明朝皇室的丧葬制度下,无论皇后死于皇帝之前或是死于皇帝之后,她都要与皇帝合葬在一起,可是在清朝的时候,却有人打破了这一惯例,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皇后陵。那么,您知道清朝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哪一座吗

  • 历史上真实的李治真的是一个沉迷美色,大权旁落的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治,唐朝

    历史上真实的李治是什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大唐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朝代,那时候国力强盛,世界各国争相来参观学习,这与那个时代有几个非常出色的皇帝是分不开。而我认为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唯一的女皇了,提到了武则天,当然我们还得说说另一个人,那就她的丈夫李治,大唐的第三个

  • 李遵顼是怎么登上皇位的?状元还能当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遵顼,夏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李遵顼的文章。说实话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几乎每一个都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素养的。但是啊,真的有这么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前就已经是只是凭借自己的文学素养真真正正的考上了状元,他就是是夏神宗了。神宗是谁呢,可能大家对他的了解不是很多,其实他就是西夏的第八位皇帝李遵顼。

  • 李善长连同全家七十多口为什么被处死?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善长,明朝

    李善长连同全家七十多口为什么被处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小时做过和尚,也当过乞丐,后来在同乡汤和的举荐下,他才进入军营并跟随红巾军头领郭子兴开始了从军生涯。随着一次次的军事行动,朱元璋网罗了不少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文臣武将到自己麾下,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

  • 朱厚照的语言天赋有多强?他竟然会说葡萄牙语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朱厚照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厚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明朝16个皇帝里,朱厚照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喜欢和讨厌他的人,几乎一样多。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杀大太监刘瑾;凡事亲力亲为,是一位马背上的皇帝,多次御驾亲征,平息内忧外患。讨厌他的人,认为他

  • 黄承彦是什么人?为什么说他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承彦,三国

    黄承彦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黄巾起义爆发,当时的朝廷虽然镇压了起义,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各路诸侯纷纷起义,天下大乱。有很多有才能的人纷纷投靠曹操,袁绍等人,希望获得功名利禄,但有些人看淡名利,不参与纷争。像当时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在刘备请诸葛亮

  • 西门庆为什么会被武松反杀?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门庆,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西门庆。一提起《水浒传》中的西门庆,相信大家都熟悉。在狮子楼斗武松杀西门庆,让人看了十分解气,相信每个人都认为武松胜过西门庆,但实际上西门庆的武术要比武松高。为什么这么说?西门庆一出现,就联合王婆搞定娇娘,书中的描述重点,貌似潘安,身体强壮。但是这让我们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