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始皇如果没有死的话 刘邦和项羽能推翻秦朝吗

秦始皇如果没有死的话 刘邦和项羽能推翻秦朝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95 更新时间:2023/12/29 1:17:40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和秦朝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始皇不死,刘邦、项羽之流根本没有可能推帮秦朝。秦朝从建国到灭亡只有14年的时间,在这14年内,大秦虎狼之师依旧尚存,还是之前统一六国的那一批人。而秦朝之所以会在虎狼之师尚存的情况下亡国,是因为奸臣当道,君王昏庸。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已经在楚地揭竿而起,宣布造反,国号为“张楚”,自封为楚王。山东六国之前的贵族遗老看到了希望,一时间,原本悄无声息的六国贵族遗老喷涌而出,号召六国遗民,杀掉秦朝官员,割地自立。

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六国反秦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断的有使者进入咸阳,向秦二世报告山东的情况。可是秦二世竟然抱着“鸵鸟心理”自欺欺人,不承认国家已经到了危急时刻,认为大秦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就是因为大秦兵强马壮,这些六国遗民怎么可能敢反我大秦。

国家统治阶层对叛乱军队置之不理,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次奇闻。秦二世置之不理的结果导致叛乱的军队越来越多,直到山东列国彻底恢复之前的政权,大秦帝国危如累卵,然而最高统治者秦二世胡亥却依旧在后宫与众多妃子潇洒,两耳不闻窗外事。

“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史记·秦始皇本纪》

直到秦二世二年,陈胜部下周章率领几十万大军进逼咸阳,秦二世才恍然大悟,吓了一大跳,哪里来的几十万大军?没有办法,虽然说自己不想承认,但是几十万大军已经逼到门口了,必须要想出对策,如果想不出对策,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秦二世连忙召集众臣开朝会,商讨如何平叛。少府章邯进言:“现在几十万叛军已经进逼到门口,如果说从别处调兵肯定来不及,只能将修筑阿房宫的那群骊山囚徒赦免,才能抵抗叛军。”

慌忙的秦二世赦免骊山囚徒,发放兵器给这些囚徒,让他们跟随着章邯抵御叛军。章邯不负众望,大败周章大军,一路追杀,将周章逼到自杀。秦二世虽然昏庸,但也有些许的理智。见周章大军退败,又派出司马欣董翳去协助章邯平定叛乱。章邯连战连胜,打败了周章,又打败了陈胜。之后在定陶杀死项羽的叔父项梁,顺势灭掉魏国,收复赵国一大片土地,将赵国君臣逼入巨鹿城,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此时在北方抵御匈奴的王离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支援章邯平叛。

章邯与王离、涉间包围巨鹿城。赵国君臣向诸侯求援,可是诸侯都畏惧秦军,不敢前进,以围观者的姿态驻扎在远离巨鹿的地方。只有项羽率领大军,破釜沉舟,包围王离,迅速打败王离所率的秦军,将其俘虏。

大军在外战败,秦朝的最高统治阶层在干什么呢?在勾心斗角。赵高身为秦二世最为信任的人,在这种时候还有时间迫害丞相李斯,取代李斯所处的位置。

李斯可以说是秦朝朝廷当中最后一盏灯,这盏灯一灭,秦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李斯一死,再也没有人能够抵御奸臣赵高,违抗赵高的命令。赵高在满朝文武当中也没有了能够与自己匹敌的对手,开始为非作歹,铲除异己,安排党羽,上演“指鹿为马”。

愚蠢的秦二世非但没有阻止赵高,反而还对此不闻不问,只顾前方的战事,一听到战败,立刻责骂。

秦二世昏庸暴戾,赵高阴毒狠辣,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章邯如果打了胜仗,那么必定被赵高嫉妒,到时候必死无疑;如果打了败仗,那肯定也是必死无疑。在无论打胜还是打败都必死无疑的情况下,章邯投降楚军,大秦帝国最后一根稻草彻底被压垮。没有了兵马的秦国,只能等待即将到来的灭亡。

如果秦始皇还活着,是虎你得盘着,是龙你得卧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方多次造反,但最终都被秦始皇平定,根本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之所以掀不起大风大浪,是因为每一次叛乱的苗头一起来,就立刻遭到大秦帝国的全力打击,根本不能引起燎原之火。

而且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的威名六国遗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人敢反抗这名兼并六国的强硬君王!

秦始皇时期的朝堂,文有李斯、蒙毅、冯去疾等人,武有王翦、蒙恬、李信等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骁勇。北方有三十万大军,南方有五十万大军。这种阵容,六国都直接给灭了,就算项羽、刘邦联手,灭了他们,就跟踩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

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强盛在于庙堂;最后落败于六国,也在于庙堂。

可怜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来不及享受,为自己所创下的这个王朝呕心沥血一辈子,到头来还死在办公桌上。本以为自己开创的大秦帝国能够无穷无尽的传下去,却没有想到只传了14年,二世而亡,被沛县丰邑的泗水亭长刘季捡了一个大便宜。

标签: 秦始皇秦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设计让司马懿除掉此人,此人究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作为重臣贤相的代言人,诸葛亮历朝历代备受推崇;而人们在研究三国历史时又会发现,诸葛亮的许多决策都与“神机妙算”挂不上钩,甚至可以说为蜀国带来了一部分不良后果。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任用马谡、放弃魏延就不说了,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位蜀汉将领孟达

  • 朱耷,朱元璋第十世孙,明朝灭亡后他是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耷,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十世孙朱耷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内,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至此灭亡。三月十九日这天,成为一部分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顺治五年,在江西宜春的一座寺庙里,有一位24岁的僧人,法名雪个,他总是看上去十分

  • 刘仁轨为什么能得到唐太宗的信任?他打过哪些胜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仁轨,唐朝

    说到刘仁轨,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中国古代史上抗倭名将代不乏人,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李如松等等。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击败日军的,则是唐朝名将刘仁轨。和其他名将不同,刘仁轨是个文官。他出身贫寒,爱好学习,只要有空,就写字读书。唐高

  • 如果五虎上将内部单挑的话,结果会是如何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虎上将,三国

    你们知道如果五虎上将内部单挑,结果又会如何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正史中大将单挑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了,三国史料中记载的一对一单挑只有吕布用长矛将郭汜郭阿多挑落马下、东莱太史慈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打成平手,关羽万马军中刺颜良并不是单挑,说是奇袭似乎更恰当一些。有读者说:

  • 孙策的死与许贡有关系吗?孙策的死是谁引起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策,东吴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策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孙策独自打猎,看到迎面而来三人,便问道“你们是谁?”其中一人回答“是韩当韩将军部下,在这里射鹿。”“我为何没见过你们?”孙策说完,不待回复,就引弓而射,一人瞬间倒下,可是马上也被另外两人射倒在地。孙策一统江东之后,准备讨伐广陵

  • 汉桓帝第一任皇后梁女莹,她为什么会废黜?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梁女莹,东汉

    汉桓帝第一任皇后梁女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生于乱世,不思进取,不修己身。诸葛亮应该是人人皆知的三国人物吧?他的代表作《出师表》中有一句“每与先帝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是指刘备,“桓灵”是说东汉末代的汉桓帝和汉灵帝,诸葛亮和刘备聊

  • 雍正即位真的不是偶然吗 雍正背后有多少军队支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即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

  • 正史上五虎上将对决五子良将相比,实力更强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三国

    五虎上将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让五虎上将去跟五子良将对决,有点不公平,因为在蜀汉阵营,五虎上将属于顶尖战力,而五子良将在曹魏阵营,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是第二档高手——真正带兵打仗的是诸曹夏侯,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那一拨人,五子

  • 福康公主的婚姻生活如何?宋仁宗为她挑选了谁作为驸马?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福康公主,北宋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福康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热播剧《清平乐》讲述了宋朝宋仁宗的一生,除了与曹皇后、张贵妃等人纠葛的感情线外,他最疼爱的女儿福康公主的感情婚姻,亦十分引人关注。在封建社会中,公主们的命运似乎多数都是充满了悲情的色彩,多数公主身不由己,婚姻更是无法自己主

  • 刘邦托孤给大臣 大臣为什么将其嫡孙全部诛杀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汉朝,托孤大臣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托孤大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作为汉朝的建立者,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不过在刘邦死后15年,他的托孤大臣却将其嫡孙全部诛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刘邦托孤刘邦这一辈子非常传奇,创建帝业的时间非常晚,可以说他的前半生非常平凡。直到秦二世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