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皇帝如果做甩手掌柜的话 国家又会是什么样的

古代皇帝如果做甩手掌柜的话 国家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4/3/17 4:24:24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代皇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做皇帝的人想当甩手掌柜,国家会成什么样呢?

常言道“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在大唐盛世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危机,很多历史学家把天宝时期,看作是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唐玄宗在对待国家政务问题上,跟从前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呢?

(唐玄宗画像)

首先,唐玄宗对政务没那么热心了。

我们大家都了解,开元盛世能够出现,这和唐玄宗本人勤于政务、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

开元初年的时候,唐玄宗为了选一个好宰相,常常是苦思冥想仔细斟酌的,为此,常常是夜不能寐。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掌握了朝政大权。

不过,唐玄宗本来就不是那种事必躬亲型的皇帝,他习惯的是选一个好宰相,然后委以重任。

选谁当这个宰相呢?经过一番细致的考量,唐玄宗看上了姚崇

一次唐玄宗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大军。一到那里,他便密召当时担任同州刺史姚崇前来见驾。

姚崇到后,便与唐玄宗评论天下大事。他侃侃而谈,不知疲倦,唐玄宗心中十分赞赏,有意任命他为宰相。

姚崇提出可十项政治主张。唐玄宗都欣然接受。次日,唐玄宗就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姚崇也不负皇帝的信任,做了宰相以后,佐理朝中政务,革故鼎新,大力推行政治改革,兴利除弊。

他从整饬制度着手,罢去了冗多的官职,选用有才能的官吏。并且注重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的增长。

他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这些都是开元时期的事了,现在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可就没这个劲头了。

(《杨贵妃》中的高力士)

史书上记载,天宝三载的时候,唐玄宗曾经有一次跟高力士闲聊,他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意思是说:我没有离开长安城将近10年了,天下平安无事了。所以从今以后我想去修身养性了。我想把政事全部交给李林甫去做,你看怎么样啊?

高力士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人物,他一听皇帝这样说,觉得事情很不妙,马上劝皇帝:天子不能老待在京城里,他应该在全国到处的巡视,这是古代留下来的制度。

作为皇帝,绝对不能把手中的权力随便地交给哪一个人。因为如果你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别人了,那么这个人一旦养成自己的权威,你这个皇帝斗很可能驾驭不了他了。

高力士这些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句句都是好话啊。可唐玄宗就是听不进去。这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啊!

如果这是开元年间的话,唐玄宗一定会把这话好好地写下来,然后贴在御座旁边最显眼的地方,天天提醒自己。可现在是天宝三载了,唐玄宗不但没有听进去,他反而生气了,气得变了脸色了。

高力士在皇宫里那么多年,谨小慎微、善于察言观色。一看皇帝变了脸色,他马上跪下谢罪。

事情的结局当然是:唐玄宗看在高力士跟了自己好几十年的份儿上饶恕了他。

但在高力士的心里,可就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了。从那以后,他在唐玄宗面前说话,就再也不敢这么坦率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唐玄宗他自己已经厌倦于做事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宰相的话,应该说政事也不会太坏。

可是我们也了解,天宝年间,政治方面的第二个大问题恰恰正是当朝宰相也跟皇帝一样,失去了政治理想,只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保全自己的官位了。

(李林甫)

天宝年间的宰相是谁呢?就是我们提到过的李林甫。

开元初年,唐玄宗任命姚崇当宰相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姚崇一上来就提出10个条件,意思是,皇帝你答应我就干,你不答应拉倒。

姚崇怎么会这么硬气呢?那是因为他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有责任担当,在他的人生哲学里,当宰相就是要为国家谋福利,如果不能为国家谋福利的话,他这个宰相不当也罢。

换句话说在姚崇心里,他把社稷看得很重,官位看得很轻。

可是现在的宰相李林甫跟姚崇可不一样。李林甫只要能够保住他宰相位置,让他干什么事都行。

那怎么样才能保住自己这个宰相位置呢?首先,当然是要讨好当今皇上。

李林甫为可讨好皇帝,就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精力、金钱去买通皇帝身边的人,比如宦官、妃子什么的。这样,他每天对皇帝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斗了如指掌。

李林甫提前了解了皇帝的想法,第二天一上朝,唐玄宗这儿还没开口呢,李林甫就抢先把皇帝要说的话给说出去了。

唐玄宗一看,这个人行啊,从来没有一个宰相能跟我这么一致呢,这不是就是心有灵犀吗?所以唐玄宗对李林甫那是超级的满意。

(李林甫)

还有,想保住位子只有皇帝喜欢还不够,还得确保没有人会在皇帝面前说你的坏话,要让上下一致,都喜欢才行。

那怎么样才能能够保证,没有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呢?李林甫想来想去,最后他觉得谏官最危险了,谏官最有可能说他坏话了。

为什么呀?要了解,谏官的职业就是挑别人的毛病呀!那怎么样确保那些谏官不说自己的坏话呢?他想了很久,心里有了主意。

一天,他召集谏官们开会,跟他们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说:当今陛下是个圣君明主,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呢,顺着他就行了,我们大家就不要多言多语了。

大家看没有看见过仪仗队的那些马吗?它们吃着三品的饲料,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日子很滋润,可是哪一天,只要他敢叫唤一声,保证就要从仪仗队里给剔除出去了,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他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啊?明摆着,就是威胁这些谏官,告诉他们,你们就像仪仗队里的马一样,当个摆设就行了,千万不要乱说话。否则,我就把你赶出朝廷,那时候你就悔之无及。

那些谏官一听,宰相说都出这样的狠话来了,谁还敢乱说乱动啊。

(晚年的唐玄宗)

就这样天宝年间,皇帝已经没有心思处理政务了,当时的宰相呢又一味地巴结皇帝,排斥异己,这样,唐代的政治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混乱了。

标签: 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退位后还能连杀五位大臣 武则天为何如此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武则天

    还不了解:武则天退位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的手腕有多牛,81岁被逼退位后,依然可以计杀五大臣。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五大臣联手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传位给太子李显,李唐江山,正式回归!那一年,武则天已经81岁,他的生命只有最后的十个月,

  • 孟古哲哲为何会嫁给努尔哈赤?孟古过得幸福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孟古哲哲,清朝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又作孟古、孟古哲哲),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追封),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叶赫部长杨吉砮之女,叶赫老女堂姑母,是清朝第一位追尊的皇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757年盛夏时节的一天黎明,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海西女真叶赫部

  • 庞德作为马超得力的左膀右臂 马超投奔刘备为何不见他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超,庞德

    对马超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马超投奔刘备,为何没有带上庞德?庞德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也是马超得力的左膀右臂,马超纵横凉州曾让曹操极为头痛,庞德可谓功不可没,可是有点奇怪的是,213年败退冀城投奔汉中张鲁的马超在214年再一次投奔刘备之时,却没有带上庞

  • 赵巧云:宋徽宗赵佶第十六女,北上入金,后入洗衣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赵巧云,北宋

    赵巧云,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六女。封号显德帝姬。母亲是乔才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帝姬封号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听从宰相蔡京的建议,皇帝之女仿照周朝的“王姬”称号,一律改称“公主”为“帝姬”。由原来的以国号为名,改为美好的

  • 熙淑帝姬:宋徽宗赵佶第十七女,靖康之变前就已经去世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熙淑帝姬,北宋

    熙淑帝姬赵氏,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七女。于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四月,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之前去世。母亲是王贵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帝姬封号熙淑帝姬,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封为熙福公主。《宋大诏令集》卷第三

  • 项羽在秦朝灭亡以后并没有称帝,是因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秦朝

    俗话说,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对天下进行了分封,封了十八路诸侯。接着,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自立为帝,而立为西楚霸王呢?关于这件事儿,《史记》是这样记载的——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

  • 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李太后真的对张居正有感情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居正,李太后

    对张居正和李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50岁的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什么关系?导语: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民间被称为李彩凤。她出生于公元1546年,而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也就是说张居正比李太后大了21岁。公元1572年,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时

  • 王翦和白起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一些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翦,白起

    对王翦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翦和白起究竟谁更强?从两人的战绩看来,根本没有可比性。王翦和白起同为战国四大名将,而且都是秦国的战将。其中王翦有灭国之功,乃是秦国一统六国最大的功臣之一;而白起有歼敌之功,如果不是白起极大的削弱了其他国(主要是赵国和楚国)

  • 张居正生前作为一个能臣 死后为何会被抄家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居正,明朝

    对明朝张居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居正这样一个能臣为何最后却被抄家,到底错在了哪里?张居正的死标志着万历改革的结束,此后,不少官员和前政敌,立即将矛头指向张居正相关的一切人员,万历皇帝当即下令,剥夺张居正的一切头衔,和其有关。或者被张居正提拔的官员,一律降

  • 曹操为何会设置屯田令?形势所迫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汉朝

    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建安”这个年号一点都不陌生,汉献帝这个年号从公元196年一直用到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就篡汉称帝了,建安这个年号也就终止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这一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