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嘉庆皇帝真的是一个失败者吗 嘉庆在位都做了什么

嘉庆皇帝真的是一个失败者吗 嘉庆在位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18 更新时间:2024/1/9 12:03:25

你真的了解嘉庆皇帝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行禅位大典,颙琰即帝位,是为嘉庆。乾隆帝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嘉庆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嘉庆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并颁诏天下,赐宴宗籓。一直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了,嘉庆才开始亲政。

嘉庆皇帝在位二十多年,因为,政务颇多不顺,所以,嘉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总是感到痛苦、迷茫、愤慨。在种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嘉庆曾一度心灰意冷,几次想撒手政权,退居幕后专心享乐。但是,嘉庆终究没有这么做,直到他驾崩的前一天,仍然伏在案上忙于理政。

实际上,嘉庆的努力已经成为一种惯性,一种建立在“精神疲惫”上的勤奋。嘉庆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越努力,国家形势越糟糕,而形势越糟糕,他就必须更努力,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嘉庆严守祖训,每天清晨钻研《圣训》和《实录》,从历朝历代的君王身上寻找救国之策,却始终没有取得成效。到了后来,嘉庆已经对国家形势绝望,所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从外人看来,嘉庆仍励精图治,每天早起晚睡,忙于政事,一刻不得闲。然而,此时的嘉靖的思维已经僵化了,他再也不会动脑思考,照搬《实录》中的治国方针,“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只要老祖宗们提出的方案,嘉庆都原封不动如法炮制。到了晚年,嘉庆已将“法祖”和“守城”树立为执政信条,每天按照祖宗的典章制度办事,固守自封。

嘉庆二十年,礼亲王昭琏家中的仆人犯了错误,被礼亲王囚禁在私室内,严刑拷打,极其残忍。嘉庆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审问了礼亲王,查明真相后将其削去爵位,关押进宗人府。几个月后,嘉庆照例翻阅《实录》,发现康熙年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平郡王纳尔图骄纵跋扈,无缘无故打死平民,又折断了两个无辜百姓的四肢,当时康熙是如何处置平郡王的呢?

削去爵位,但是,并未将平郡王收押。

于是,嘉庆觉得:礼亲王的罪行比平郡王轻得多,不应该受到监禁,所以“敬承家法”临时改判,释放了昭琏。

嘉庆二十四年,文颖馆莫名其妙地走水,所幸火情并不严重。此前曾发生过天理教趁火灾混入紫禁城行凶的案例,太监们吸取了前车之鉴,害怕有歹人会趁虚而入对皇宫不利,并未打开宫门请卫兵进入大内灭火,太监们自发组织救火,没过多久,就将火势扑灭了。

照理说,太监们的反应速度很快,并没有让火灾蔓延,且杜绝了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嘉庆应该嘉奖这些太监。然而,几天后嘉庆在早读中再次从《实录》中找到了老祖宗关于救火的规定:乾隆时期,皇上曾颁布诏书规定,但凡内宫出现火灾等意外情况,必须在第一时间打开宫门,让值守在宫外的卫兵参与救火。

就这样,嘉庆根据《实录》上的记载,追查了当日值守的太监,连守门的侍卫一概受到牵连。

可以说,就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照章办事的原则,使盛世之后的大清迅速衰落,嘉庆也在浑浑噩噩中走向衰老。

同样是嘉庆二十四年,孔子第七十三代后人衍圣公觐见嘉庆,并将几天内的行程全部记录下来,让我们能够通过衍圣公的记载看到嘉庆晚年的精神状态。

衍圣公刚刚见到嘉庆,皇帝就说道:“朕打算去曲阜,可朕又不能去,你知道为什么吗?山东的水患已经蔓延到临清了,这该如何是好?朕的确没有办法。孔庙是近几年新修的,如果,朕现在没法去曲阜,那么,几年后孔庙又会变得破败不堪,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过了几天,衍圣公向皇帝辞行,嘉庆又提起去曲阜的事,语无伦次地对衍圣公说道:“朕登基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四年,始终没能去祭祀孔圣,朕总觉得不能缺了这场大典。朕早年虽然跟随先帝去过几次,但毕竟不是朕亲自去的,算不得数。朕去山东虽然容易,但路上有许多难处,水路比较难走,旱路也比较难走。你看现在山东水患这么严重,山东的民情想必也不好。没办法,了不得!”

一口一个“不能”“如何是好”“没办法”“了不得”,似乎这些已经成了嘉庆的口头禅,语无伦次焦头烂额的慌张之态显露无疑。

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皇帝来说,不清醒的头脑就是一种折磨。在嘉庆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他表现出的竟不是对大千世界的眷恋,而是放下一切的轻松。从嘉庆登基之初的励精图治,到谢幕时的糊涂昏庸,嘉庆帝王生涯的滑落曲线令人唏嘘。

在盘点嘉庆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史书给了我们四个字“嘉庆中衰”,嘉庆辛辛苦苦二十年,竟成了“康乾盛世”与“鸦片战争”的过度。正是在嘉庆皇帝糊涂的政策中,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覆灭的关键步骤:从乾隆晚期懒政,导致腐败的癌细胞侵入国家的机体,嘉庆在治国过程中病急乱投医,标本兼不治,到了嘉庆晚期国家机体已病入膏肓,种种弊端像并发症一样全面扩散。国家困顿,百姓贫穷,大清帝国在无形中耗空了精华,沦为风中残烛。

所以,我们不能将太多的过错归咎于道光、慈禧,毕竟,当时的清朝的溃烂已由外及内,只能任人宰割。

嘉庆操劳了一生,却被作为失败者被流放到历史的荒漠中。嘉庆失败的原因,正是嘉庆始终以“法祖”为信条,却违背了“法祖”最根本的核心。清朝不乏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他们一向贯彻的原则是“现实精神”和“超凡的勇气”。

皇太极曾说过:“凡事最重要的莫过于务实。”雍正也曾提到:“本朝崛起于关外,一统天下,所仰仗的唯有‘武略’和‘实行’。我族从未崇尚虚文的粉饰,采取的一切政策全都符合历代明君的经验,没有丝毫不及之处。由此可见,实行的重要性远大于虚文。”

努尔哈赤多尔衮之所以能将满人从白山黑水带到中原腹地,完全是他们的思维不受传统的束缚,一切本着现实的角度出发,活学活用,这才奠定了满清数百年基业。从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因为受到现实精神的指引,这才出现了持续上百年的盛世。

在此期间,政策不拘于形势,时刻创新,使国家生机勃勃。这种充满先进意义的进取精神,不断成长、修正,最终趋于完善,使大清王朝繁盛百年。康熙与乾隆都曾高举“法祖”的大旗,可他们“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祖先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敢于拼搏的勇气。

嘉庆效仿先人,高呼“法祖”的口号,然而,他却并未领悟到“法祖”内核。嘉庆畏惧失败,首先便失去了祖先们敢于拼搏的精神。而且嘉庆过度依赖《实录》,同时失去了现实精神。一个不敢经历失败,不敢让国家的弊端体现出来的皇帝,注定是一个庸人,无法成就大业。

若单以固守教条这一点将嘉庆帝评价为昏君,这种评价并不准确,嘉庆的许多精神品质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某年盛夏,提督杨怿入宫觐见嘉庆,嘉庆原本在室内摇着扇子驱暑,见杨怿满头大汗地站在一旁,便默默地收起了扇子。由于朝廷规定,大臣们不得在皇上面前摇扇纳凉,所以,杨怿被热得几近中暑。嘉庆为了体恤杨怿,便收起了扇子。要知道,嘉庆不同于杨怿,是个身宽体胖的人,一段时间没扇扇子,嘉庆热得汗流浃背,却始终没抱怨一个字。这件事让杨怿倍受感动,回到家后立马将皇帝的恩德写在日记中。

许多大臣年事已高,步履蹒跚。乾隆觉得老臣们每天走路辛苦,便准许老臣可骑马上朝。嘉庆继位后,又加了一条,那就是不会骑马的大臣可以乘着轿子上朝。这样的安排非常人性化,因为满汉文化的不同,满族大臣自幼学习骑射,就算年事已高骑术却丝毫不减当年;许多汉族大臣从未接触过马匹,不擅长骑术。有了嘉庆的特许,老臣们再也不用担心上朝行路难的问题。这算是嘉庆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创新政策,可却是于国事无补的一桩小事。

嘉庆在位时,曾有大臣想调兵将叶尔羌的玉石运往皇宫,这件事让嘉庆大为光火。他觉得:将士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不是用来运货的。紧接着,嘉庆还禁止大臣将玉石送进京城,并命人将那批叶尔羌的玉石全部丢掉。

从上述这三件事来看,嘉庆既仁慈又节俭,为何成不了明君呢?嘉庆生不逢时,在千年不遇的动荡面前,想要挽国家于倾颓,需要的并不是仁慈和节俭,而是敏锐的政治嗅觉、进取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风格。可惜,嘉庆并不具备这些素质,所以,才会背负“嘉道中衰”之名。

大清王朝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国家最危机的时候,身居高位的不是果决的实干家,而是一个平庸的老好人。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实录》、《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

标签: 嘉庆清朝

更多文章

  • 康熙驾崩时,他的心腹为什么被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清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立过两名太子,其中一个被他所杀,另一个被废,因此努尔哈赤认为,过早的设立储君不利于稳定国祚,反而会使太子养成骄横的习惯,不利于国家。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到了皇太极的时候,他生前并没有立太子,因为大清的创立是基于家族的力量基础,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目标,过早的设立

  • 在杨贵妃出现后,梅妃又是怎么失去了唐玄宗的宠爱?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梅妃,杨贵妃

    说到美女,大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这句话“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杨贵妃的容貌,就是这句话中的“羞花”。可是,比起杨贵妃至美的容颜来说,梅妃也是一位少有的极有气质的美女,当时也是当地最有名的才貌双全之人。历史上,梅妃和杨贵妃都有同一个丈夫,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唐玄宗对梅妃也是恩爱有加,但梅妃为何后来会失宠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梅妃

    说到唐玄宗啊,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贵妃,杨贵妃可是四大古代美女之一啊,进宫之后也是深得皇上的独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却是梅妃,唐玄宗梅妃的故事大家可就没有那么了解了,其实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对梅妃也是恩爱有加,但是为何后来梅妃会失宠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历史上的萧燕燕,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燕燕,辽朝

    对萧燕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姐妹花,从三国大小乔、南北朝独孤氏姐妹,再到契丹萧家三姐妹,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之前热播的《燕云台》就讲述了萧家三姐妹的故事,以契丹萧太后的成长史为主。虽是一部历史改编剧,却也能看到这个契丹女人的不平凡。那么历

  • 历史上的抗金名将李彦仙为什么不出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彦仙,南宋

    两宋之际,由于靖康之役的影响使得大宋江山北方绝大多数落入了金人的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地区、城池依旧坚守奋战着。而在这期间大宋也涌现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文有李纲、张浚、刘子羽等;武有韩世忠、岳飞、张俊等等。但是在当时河南陕州地区,固守陕州数年,使得陕州成为潼关以东唯一一处归属于南宋朝廷的领地,为牵扯

  • 康熙登基后他的皇室兄弟都是什么下场?他做了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清朝

    对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自8岁始登大宝、14岁临朝亲政一直到69岁驾崩,他当了整整六十一年的皇帝。人生能有几个六十一年,按照这个时间来算,美国总统都改换了15届了。尤其是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满清时期

  • 曹操为什么对关羽如此偏爱 曹操仅仅是欣赏关羽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关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偏爱关羽,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都十分偏爱关羽,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偏爱关羽呢?按演义说法,关羽是因为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而闻名天下,受到曹操偏爱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历史上关羽唯一的斩将记录是发生在跟随曹操时期,所以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那么历史上

  • 多尔衮在位时期都没有夺权 死后顺治为何被清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顺治,多尔衮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多尔衮,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多尔衮已经去世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可以说多尔衮及其后人,在朝廷中是不可能再掀起任何风浪的了。照理说,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是没有必要再打击多尔衮的,因为没有任何用处。可是顺治皇帝却在这时候大肆打击多尔衮,仅仅过了两

  • 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太平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太平公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太平公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太平公主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女子,她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武则天一手建立周王朝,按理来说,作为她得宠的女儿,太平公主很有可能继承武则天的帝位。然而,她偏偏向着李家人,想着复辟唐朝。慢慢失去武则天的宠爱,短暂的得势一段时间后,很快便

  • 信陵君魏无羡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成为占国四公子?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无忌,魏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魏无忌的故事。魏无忌在战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魏无忌的存在,才让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虽然说这是大势所趋,魏无忌怎么做也不可能成功阻拦,但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推迟这件大事,魏无忌也是相当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