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共有三兄弟,他们分侍魏蜀吴三主,三兄弟之间有矛盾吗?三人为什么不选择共侍一主?这样力量不是更大吗?
诸葛亮三兄弟,蜀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以及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由于三人对三国的贡献不同,而在《世说新语·品藻》中评价这三兄弟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三人的关系分别是,诸葛瑾是大哥,诸葛亮是老二,而最后一个诸葛诞去世他们的堂弟。
诸葛亮年幼时期就失去父母,之后的诸葛亮跟随叔父,四处投奔他人,叔父死后,诸葛亮就开始隐居了起来,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从半辈子一事无成的废材变成三分天下的皇帝,刘备死后,诸葛亮抗起北伐的大旗。最终他也因为过度操劳而病倒,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临终前诸葛亮仍在为蜀汉军政做安排部署,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瑾,年轻时期游历洛阳,又博览群书,中原地区发生战乱之后,来到江东地区,由于孙权的姐夫弘咨认为他很有才能,因此将他推荐给了孙权。孙权得知他有才华,于是接纳他,让他做一个外交人员。后来东吴不论出使刘备、曹操、交州等地方,都是诸葛瑾担任使者。
吕蒙病逝以后,诸葛瑾代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以后,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此后诸葛瑾又多次跟随孙权北征攻魏,但收效甚微。241年,68岁的诸葛瑾去世,死前还命人葬礼应该从简,这和其弟诸葛亮的观念倒是很一致。
最后一个就是诸葛诞,诸葛诞是魏国的大将军,在魏国可谓是一员大将。手里掌握的兵权也不小,早年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后入京担任吏部郎,累迁至御史中丞、尚书。曹芳即位后,出任扬州刺史。后来跟随司马懿伐吴,平定王凌之叛。随后又跟着司马师讨伐毋丘俭,战后诸葛诞被封为高平侯,食邑3500户,拜征东大将军。
不过诸葛诞的好日子似乎到这里也是终结了,诸葛诞也开始了在曹魏中的如履薄冰。在公元256年,诸葛诞因为恐惧朝廷而起兵造反,但是无奈力量悬殊太大,被司马昭平定了。事后诸葛诞被斩首,人头送往京城,诸葛家族被灭门三族。
在公元256年,诸葛诞因为恐惧朝廷而起兵造反,但是无奈力量悬殊太大,被司马昭平定了。事后诸葛诞被斩首,人头送往京城,诸葛家族被灭门三族。
三兄弟,个个都是才华出众,但是却不肯共效力一个主公,这是为何呢?其实这是诸葛三兄弟使的一个计谋,此计谋叫做“狡兔三窟”。为何呢?因为他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三兄弟共侍一主,万一将来某一个人犯了错误,那其他人就会受到株连,这样诸葛家族就等于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