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我”除了第一人称外还有其他意思吗?在古代竟然是指兵器?

“我”除了第一人称外还有其他意思吗?在古代竟然是指兵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3/12/7 13:00:23

“我”字在现在是第一人称的表达,在古代竟然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用,指的是“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标签: 商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秦宣太后死了之后,她的情夫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秦宣太后死了之后,她的情夫下场怎么样?历史上秦国的宣太后竟然在弥留之际想要自己的小情夫给自己殉葬,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宣太后给我们最后的印象,是《战国策》里对她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她给世人留下的最后的印象。当“四贵”倒下后,秦宣太后也退出了政治舞台,秦昭襄王和范雎是怎么成功夺

  • 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怎么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北周,文史百科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后来又把皇位传给了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

  • 松锦大战:崇祯帝铸成大错,改变中国历史走向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1639年2月,清朝皇帝皇太极挑起战端,几次派兵攻打锦州城,揭开松锦之战的序幕! 这场松锦之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但其实这场战役非常关键,这是明、清之战最后的决战,甚至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不过,崇祯帝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明朝的败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1636年说起,此时的皇太极野心

  • 南阳五圣分别指的是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南阳五圣分别指的是谁?结局如何?他们分别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谋圣”姜子牙西周时军事家。氏吕,姓姜,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辅佐夏朝大禹治水有功

  • 眉庄难产去世,太后为什么不予深究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甄嬛传是国产宫廷剧中算得上比较好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是否对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有过深入的了解。其中,除了甄嬛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主角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人物也会让大家赶紧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其中的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沈眉庄,和甄嬛一起入宫,并且在皇宫这个危机四伏的大院中依旧能够和甄嬛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

  •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没有人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唐朝,风云人物

    说到武则天退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 孙膑如何通过马陵之战,向他的同窗好友庞涓报仇雪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马陵之战本是庞涓自桂陵之战后一雪前耻的战役,马陵之战也是孙膑报仇雪恨的一场重要战役,还将他的同窗好友庞涓杀掉,解了自己心头之恨。也通过这场战争,孙膑将自己的军事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作为孙膑的同窗好友,庞涓也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轻敌的缘故,被自己的师哥孙膑杀害,不得不说这是屌丝逆袭的最终结果,这也是

  • 魏国和吴国两次在合肥大战,结局都如何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在汉末三国时期,孙权一方和曹操一方围绕着合肥这座城池,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早在公元199年时,孙策夺取了合肥这座重镇。但是,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开始执掌江东。趁着这一机会,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占领合肥。自此之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对此,

  • 春秋霸主勾践,为什么到战国时就没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勾践,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王。勾践称霸以后,周朝也就在那个时期进入了战国时代。可以说,越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节点上。然而,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越国,为什么最后竟然没有发展成战国时期的强国呢?本来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越国怎么会落伍呢?(越王勾践剧照)一、不重人才。勾践在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通过十

  • 明朝的灭亡因风水不佳?十三陵风水导致了明朝的覆亡(图)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野史秘闻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风水,在我国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