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明朝的军队经历了什么?从正规军到拿钱卖命的雇佣军

大明朝的军队经历了什么?从正规军到拿钱卖命的雇佣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20 9:51:55

明朝的军事制度非常有意思,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首创了卫所制度,在他看来通过这套制度完全可以实现军队粮食的自给自足,从而减轻帝国的财政负担。一开始由于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制度还是充满着活力,到了明朝中后期,这套制度却似乎失去了它的优越性,开始走腐朽。

古人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旧事物永远处于交替之中,当卫所制度走向消散的时候,一种叫做募兵制的军事制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大明朝军事制度的生力军。而在两种新旧制度交替的背后,往往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卫所制

《明史》: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听从了刘基的建议,设立了卫所制度。那么什么是卫所制度呢?简单点来说就是明政府在地方设立的人数不一的军事机构,这些军事机构负责守卫地方和屯田生产。卫所制度下,士兵招募采用的世袭制度,父亲当兵,则儿子也必须参军。

洪武年间,曾经在北平、陕西、陕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河南等地设立了大量的卫所。人数多的称之为卫,人数少的就称之为所。

这些数量众多的卫所有什么好处呢?第一点就是节省军费。因为根据规定,这些卫所是要负责屯田种地的,他们每年产出的粮食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作为储备。这么一来国家不仅不需要为庞大的军队拨粮,军事战备还有了着落。在明初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国家税收不多的时候,这显然是一件好事。

第二点,保证国家的稳定。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这些卫所,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靠他们来打仗,并且还要维持地方的治安。他们平常可是要进行军事训练来保持战斗力的。毕竟明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面临来自北方蒙古的军事威胁,时不时的还有农民起义,这些卫所就担起了维持稳定的重担。

如果说卫所制度一直能够保持明初法制完善、军纪严明的状态,那对于明政府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往往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能一切都遂人心愿呢?

因为卫所制度本身就具有天然的缺陷。卫所的兵员一共有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种来源方式。前两种因为是建国之初组织的倒还好,后两种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被迫征兵入伍的,本身是不愿意的。参军以后就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有可能这辈子就再也回不了家乡了,这对于安土重迁的古人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此很多人就在前往卫所的路上逃走了,那么这些卫所就得不到足够的兵员补充。

《清军议》中这么记载:“故人有怀土之思,不能固守其新业。于是乎逃亡者十常八九”。

除了卫所制本身的缺陷以外,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偏差。

据《明实录》记载:“中外都司卫所官,惟故肥己,征差则卖富差贫,征办则以一科十。或占纳月钱,或私役买卖,或以科需扣其月粮,或指操备减其布絮,衣食既窘,遂致逃亡”。

这些负责管理卫所的官员产生了腐败行为,他们从中克扣士兵们的钱粮衣物,导致有些人吃不饱、穿不暖。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还要随时做好上前线打仗的准备,很多人受不了就一跑了之。

可以说从卫所制建立的那天开始,它就一直在面临着挑战,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等到明英宗在位时期,明朝跟北方的瓦剌军队打了一场硬仗,结果很惨,败得一塌糊涂,甚至连明英宗本人也被敌人给捉走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通过土木堡之变,说明了卫所制下练出来的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这次失败刺激了很多人,使得他们开始思考这个帝国的军事制度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募兵制

《明书戎马志》:“召募之兵,明初无有也。正统中,始募天下军余民壮为兵。景泰初,复令广召募,即以所在官司统领,遇警调用,然犹之民也。弘治中以虏警抽编,无警许罢役,遂有常饷。沿至正德,遂令分戍番操,无复休息。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信息:在嘉靖之前,募兵制只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从嘉靖开始,募兵制才正式发展成为一种制度。

而募兵制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成为一种定制,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东南地区倭寇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卫所军已经搞不定这个问题了。所以只能招募新军,重新练兵才有获胜的可能。

谈到练兵抗倭,最成功的莫过于戚继光。他作为当时抗击倭寇的最主要的将领,组建的戚家军给予了倭寇沉重的打击。

《明史》记载:“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彪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叠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戚家军’名闻天下”。

通过戚家军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募军制的大致情况。募军顾名思义,这些士兵由国家出资进行招募,通过给予他们粮饷吸引老百姓参军入伍。募军制下,由于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自愿参军的,所以管理起来比较的容易,经过训练以后,战斗力比较的高。

但是同时它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因为军队开支全部由政府负责,所以说给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了非常沉重的负担。明朝末年,崇祯为了维持军队的日常开支,向老百姓征收“三饷”,并将每年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用于了军费开支。另一个缺陷就是因为雇佣军由单独一个将领负责招募、训练,所以很容易发展成为将领的个人武装力量,这样就会削弱中央政府的影响力,使中央政权受制于个人。但是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募军制的优越性暂时地掩盖了它的缺陷,成为了明政府的最佳选择。

因时而变,是支配明朝军制变化的内在原因。当它出现越来越多弊端的时候,就不再能适应时局的需要,这个时候新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募军制度就呼吁而出。但是还有一个词语叫作尾大不掉,卫所制度凭借它的根深蒂固,却一直没有被完全废除。而募军制也只是凭借它的优越性暂时的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与此同时,明朝实行的还有一种叫做营兵制的军事制度,这里不再详谈。

回顾明朝军制,虽然先进的军事制度最终出现,但是封建体制下的小农经济却支撑不起来这种制度,并且它同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所以我们分析这一制度的时候,要看到它的两面性。而对于卫所制也是一样,我们同样要看到它的优缺点。然后从二者转变的背后,看到潜在的历史规律。

标签: 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裴行俭是怎么活捉突厥可汗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上裴行俭是怎么活捉突厥可汗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从662年,西突厥部落在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的领导下,叛离大唐,归附吐蕃。调露元年,自立为十姓可汗的阿史那都支与与部落首领李遮匐联合吐蕃,进兵安西,准备夺取整个西域,再建强大的西突厥

  • 现代常说“傻狍子”,那么“狍子犯傻”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人们常说“傻狍子”,为什么说狍子傻呢?比如说,和它一起的同伴被打中了,它不但不会跑,而是会跑过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就被猎人捉住了。看到人类也不会跑,而且有车撞过来都不知道躲,反而跟着车的灯走。如果它们被吓到了,屁股上的白色的毛就会炸开成心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

  • 为什么说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

    垓下之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

  • 清朝王爷的地位为什么会一落千丈 看看雍正做的好事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王爷,历史解密

    清朝宗室的封爵分为许多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等。在清朝建立之初,爵位的体系还没有分得这么细,满洲的贝勒相当于汉人的亲王,是同一个概念。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世时,手下的八位亲王,也成为八大贝勒。我们之前提到,努尔哈赤所构想的政治制度,不像汉人的王朝这样一人为尊,

  • 清朝疆域辽阔,为什么百姓却缺少田地?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众所周知,清朝疆域辽阔,鼎盛时期大约有1316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名列前茅。清朝这么辽阔的疆域,按理足以让百姓拥有糊口的田地,然而为何百姓却缺少田地,最终在不堪煎熬之下,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1846年至1850年,本来就地瘠民穷两广地区,又遭遇水、旱、虫等天灾,让百姓不堪重负,同时还和鸦片贸

  • 长孙皇后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一后?站在唐太宗李世民背后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孙皇后,唐朝,风云人物

    有这么一个朝代,他成为了国人民族性的象征,他绚烂逆流出现过有一位盛世女王,这个朝代艺术绽放造就了我国诗歌文化的辉煌。没错,这个朝代就是李唐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点赞最高的朝代。在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中,有这一位贤后,见证了唐朝的缔造,不过历史无情的让这位贤后短短三十六年一缕香魂消耗,幸好历史上不曾因

  • 韩琦被宋仁宗拜为宰相后,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琦,宋仁宗,文史百科

    嘉祐元年七月,韩琦被召还为三司使。八月,拜枢密使。嘉祐三年六月,韩琦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嘉祐六年闰八月,以原职进拜刑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爵仪国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琦就职朝廷枢要位置,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仁宗的建嗣问题。仁宗三个

  • 明朝天启时期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后世如何评价浑河血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浑河血战指天启元年(1621年)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戚家军3000)共7000余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主要军事统帅:努尔哈赤、陈策、童仲揆、秦民屏、秦邦屏、戚金、周敦吉等,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公元

  • 轰天雷凌振:真正的梁山第一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轰天雷凌振,水浒传,历史解密

    说到梁山第一高手,很多人都会想到玉麒麟卢俊义,但是卢俊义仅仅算得上是冷兵器组的第一名,而且还不算暗器,倘若卢俊义和善用暗器的张清、花荣等人交手,怕他也占不到太大便宜。因此,要是算上梁山所有武将的综合实力,梁山的第一高手,就要数轰天雷凌振了。凌振凌振在梁山上的排名不高,只有第52位,在梁山的地位也不高

  • 揭秘:曹植妻子因穿得太漂亮被曹操赐死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植,三国,野史秘闻

    曹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极具政治抱负也极其有政治手腕,统一了北方并且让北方的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一位君主理应是心怀天下气魄雄伟的,但曹操却因为儿媳妇的穿着过于华丽将儿媳妇赐死。究竟是怎么样华丽的衣服将一位美人送上了鬼门关,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渊源使得曹操暴跳如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