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高考”趣事 盘点古代人那些高考趣事

古代“高考”趣事 盘点古代人那些高考趣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49 更新时间:2023/12/18 22:36:09

一、古代“高考”三题

我国古代的“高考”――科举,在某些方面和现在的高考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1.古代“高考”也“封卷”

现在高考规定有严格的封卷制度,每场考试一结束便弥封考卷,以防止考试阅卷出现人为弊端。实际上,这种封卷制度在古代“高考”就早已有之。

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起始于宋朝。据《宋史・选举》说,宋太宗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开拆弥封。追溯起来,宋代的“糊名考校”法显然当算是高考封卷制度的“始祖”了。

不过,在古时封建官场腐败的情况下,即便实行考卷弥封制度,还是有不法考官凭借辨认考生字迹作弊。于是,在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赵恒下令设誊录院,由书吏誊抄科考试卷,考官藉誊抄副本评卷。此种作法,把考试封卷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古代“高考”也有“少年班”

每年的高考,几乎都会传出有低龄高分考生被重点院校破格录取的消息。前几年还有学校开设了“少年班”,专门网集“神童”加以重点培养。

然而,对“神童”实行特意培养并不是今人的创举,大量史料说明,中国自古就不乏“神童”,而古代各朝对这些“神童”也是格外重视,一旦发现,就要着意加以培养,并引为皇朝幸事。

史学有记,早在汉时朝廷就选拔了一些年龄俱在12岁以下的“奇童”在太学读书。唐代科举则专门设立了“少年班”――童子科,只要是年龄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能诵文十通者,就可以入“科”,给予身份。当然,由于年少不经事,他们虽有功名,却不能去治民。

而在宋朝,童子科还“录取”过女孩。宋淳熙元年,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中书省应试,主考官挑试诗书43件,全部通过,为此,孝宗皇帝特地封她为“孺人”。

元代也曾规定,凡童子科中试者,一律“录取”到朝廷的最高学府――国子学里加以重点培养。

3.古代“高考”也重“素质教育”

现在高考,“高分低能”现象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这实际上涉及考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古代的“高考”,古人同样重视这一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科考就是举人到京城会考,金榜题名后紧跟而至的就是高官厚爵。其实,真实情况并非这样,古人在会试取中贡生后,还要面临另外一场考试――殿试,然后才能决出“名次”。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皇帝除了现场点题让贡生们作文比试外,还要通过问话、观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考察,最后综合他们的情况,才能定出状元、探花、榜眼等一应名次。

殿试的好处是,通过直面观察,对“考生”平时接受“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解,以尽量做到全面正确地评估其才能。这说明,古人对“考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不亚于今人。

二、我国古代如何“高考”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源于隋代,到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怎样获得“高考”入场券

最高级的考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要想获得这一资格,必须闯过六关:首先参加童子试、府试和院试三关,获得“秀才”头衔;然后通过省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闯过第四关,保住“秀才”的头衔;这样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考“大比之年”的乡试,连考三场中了“举人”,才过了第五关,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一般在乡试后的下一年春天举行,也要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主持,在京城进行,也要考三场,考中了得到“贡士”的头衔,才最终取得了“高考”的入场券。由此可知,古代的“高考独木桥”比现在要难得多。

古代“高考”要背多少书

据统计,书生们要背诵《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共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古代“高考”的科目

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

古代“高考”怎样防止作弊

考场是封闭式的,一排排号舍把考生隔开。试卷都要糊住姓名,这叫“弥封”。方法是在试卷交上来后,先由弥封官将卷面折叠,封藏应试者的姓名,编上红号;然后由誊录人员将试卷用朱笔滤誊写,称为“朱卷”,将它送考官评阅。放榜的时候,按取中的“朱卷”红号调取“黑卷”拆封,最后唱名写榜。但是,制度再严格,舞弊丑闻时有发生。

古代“高考”的名次

“高考”成绩分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

古代“高考”状元知多少

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了500多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3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她本是府中婢女,伺候生病皇子最后成了一国之后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自古以来,生活在皇帝身边的女子们通常都不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她们每天都是在围绕着皇帝一个人生活的,为了皇帝的宠爱和自己在宫中的地位,每个人都得拿出自己的手段来斗智斗勇,哪天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一个特别悲惨的下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有的女子在皇帝的身边也是可以过得非

  • 汉朝和亲公主在路上为什么会怀孕?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了西域路上竭盘陀国的事情。一个汉朝公主,被送到西域去和亲。但是在半路上的时候,她突然怀孕了。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那么,这位公主怎么会怀孕呢?孩子究竟是谁的呢?公主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这位公主究竟是汉朝哪一个皇帝的公主,《大唐西域记》里并没有记载。只是说西亚有个波利刺斯国的国

  • 揭秘: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所以自雍正开始,秘密立储诏书一共有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分则由皇帝自己贴身保管。在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将两

  • 陆逊的妻子如花似玉,曹操却看上了人家的岳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陆逊,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陆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曹操喜欢别人的老婆,但对于一个人却例外,此人是东吴名将,她的妻子也很漂亮,然而曹操并不喜欢他的妻子,反而喜欢他的岳母,此人就是陆逊。 陆逊是江东世家子弟,早年投到孙权门下,后来渐渐展露才华,慢慢

  • 盘点:历史上当了太后还育有生子的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秦朝,野史秘闻

    说到太后怀孕生子这种情况,其实还真是比较奇葩,在我国历史上能够成为太后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在上一代皇帝去世之后,下一代皇帝登上皇位,她们才得以坐上太后之位。如果说,历史上皇后生子,符合伦理的情况还要属上一代皇帝还没有去世之时将皇位让给了下一代皇帝,在上一代皇帝隐退之后,和太后之间有了新的子嗣。但是,这种

  • 朱元璋看望大臣的小妾,他走后小妾就自尽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内部也是分崩离析,当时唯一能够拯救元朝的将领是帖木儿,他骁勇善战,带着蒙古军队,打败了红巾军,红巾军看到他就害怕,就连朱元璋都和他暗暗通信,希望能够放过自己,帖木儿的手下有两个大将,是李思齐和王保保,王保保是一个猛将,李思齐一个汉人在元朝军中,也是表现得有勇有谋!帖木儿带着她们两

  •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是怎样的?嫁给周公姬旦被抛弃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妲己,商纣王,商朝,野史秘闻

    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尤其被《封神演义》一顿骚操作,其“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标签算是贴上了。其实这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并非迷惑纣王败坏殷商大好江山的祸水,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三国志/孔融传》记载,袁绍的儿媳妇甄宓美貌娇艳,惹得曹操父子口水流下三千尺,等到曹操兴冲冲进入冀州

  • 武则天身为母亲,为何会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下毒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唐朝,野史秘闻

    唐人孟郊有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确实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如同阳光一般温暖人心。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严厉、冷酷、血腥的母亲,她居然先后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此人就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那么武则天为何会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呢?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下四

  •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他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朱元璋的心里还是非常感激他们的,但是对这些人进行奖赏之后随后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些仗着自己的功劳为所欲为,视王权法度于无物,对于这些事情朱元璋也看的非常明白,自己能忍就忍,毕竟他也不忍心对他的这些兄弟痛下杀手。.刘伯温也叫刘基,和李善长、宋濂等齐名,算是明朝建立的一个大功臣,纵使是韬光养晦,也逃不过被

  • 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为什么第二天就自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貂蝉,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史上最漂亮的四位美女中,就有一位出在三国时期,不过这个名叫貂蝉的女子,她的一生还是相当凄婉的。然而正如大家所见到的,她最后的归宿是被送给了关羽。英雄美人这样的结局,按理来说是很不错的。然而她在第二天就选择了自尽,这究竟是所为何故呢?在演义中,她除了长得美貌无双以外,所具备的能量,也是想不到的强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