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为什么杀马谡 街亭之战真相

诸葛亮为什么杀马谡 街亭之战真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20 更新时间:2024/2/14 23:29:47

“失街亭”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失街亭的责任究竟应由谁负?是不是仅仅由于马谡的过失才导致诸葛亮北伐中关键之战的失败?

传统的说法认为马谡应负主要责任,因此罪有应得。可是近年来不断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

1980年4月10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乃源的文章《该不该斩马谡》,乃源认为,用马谡为主将并不是诸葛亮的失误,说诸葛亮没听先主刘备的嘱咐而错用了马谡,所以败军失地,酿成“挥泪斩马谡”的悲剧是不公平的。

乃源指出,马谡在当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杰出将才,刘备所说“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虽然抓住了他的缺点,却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诸葛亮因为他的确“才气过人”才会用他,譬如,“南征攻心之策就是马谡建议的”,诸葛亮的失误在于:马谡只做过县令、太守和参军,没有统军独当一面的经验,大敌当前,一下子让他“统大众在前”,没有锻炼和取得经验的过程,遇上强敌,“自然不免失败”;

诸葛亮没有识其短长而量才使用,也没有指出他的短处而让他补短;临战“违众拔谡”,败了就“戮谡以谢众”,没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何况马谡不但没畏罪投敌,而且认识了错误,临终还上诸葛丞相书,使全军官兵感泣,正不必‘戮遇以谢众’。”可见乃源认为马谡是不该被斩的。

此文一发表,立即受到许多人的反对,有人说马谡是个赵括式的危险人物,临阵前独断专行,不听副将王平几次苦劝,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放弃有利地形,屯军山上,十分轻敌,吹嘘自己“熟读兵书,颇知兵法”。

有人认为失街亭正说明马谡是个危险人物,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而不是什么“杰出将才”。诸葛亮差点被司马懿所俘,马谡丧师误国,罪应伏诛,何况马谡领命时立过军令状,表示“若有所失”,则“乞斩全家”。(《北京晚报》1980年4月26日)

但是认为马谡该斩的同志所持论据大多是小说等艺术虚构而成的所谓“事实”。众所周知,艺术创造允许虚构,说诸葛亮差点被俘的“空城计”

就纯属子虚乌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议、“熟读兵书”等吹嘘马谡的话只见于小说、演义所载,井非史实,为此乃源对此颇不为以然,仍然坚持马谡是不该斩的。(《北京晚报》5月15日)

朱大渭在《马谡被杀真相》一文中指出,马谡“罪在必诛”,但不是街亭一战失败直接所致,因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不能由于一战失败,将领就“罪在必诛”。马谡被斩是因为他犯了军法,又畏罪潜逃,因此即使街亭之战胜利了,按军法也当该斩。朱大渭认为,马谡战败,是违抗诸葛亮的正确指挥造成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诸葛亮的军法很严,街亭失败,不是一般性质的指挥失误,而是在战争的紧要关头,违抗上级的正确指挥所造成的,从而构成严重的罪行,所以按军法马谡该斩。“

正像诸葛亮回答蒋琬时所说:”若不按军法斩马,谁还服从指挥,如何能‘讨贼’呢?“朱大渭还指出,马谡并未承认错误,他居然畏罪潜逃,”按当时军纪,将士临阵退却和逃亡,都是要杀头的。“

所以说马谡该斩,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见《学林漫录》四集)

但是,依据现在资料,很难断定历史真相,因此双方互不信服,各执一词。马谡该不该斩的问题只好存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义和团中的“黄莲圣母”是何许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00年春季,在震惊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风暴中涌现出不少传奇式人物,他们沿袭了一些从清代乾隆朝以来民间秘密结社的神秘主义宗教色彩,托言有众神保佑,能避槍弹,闭炮火,水火刀刃不能伤。天津出现的“黄莲圣母”就是其中之一。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这时,从山东沿运河北上的义和团,成群结队地进入天津城

  • 中国人真的不吃猫肉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上千年的饮食文化发展中,中国人似乎练就了无所不吃的本领。首先说一下,中国人其实是吃猫肉的。比如有道菜叫龙虎斗,说的就是猫肉和蛇肉煮成的。但是,除了龙虎斗这道菜之外,多数中国人在上千年里是不吃猫肉的。而据说“龙虎斗”只是小范围流传于广东,不过它是创始于清末,此前岭南地区并没有这道菜。这就可以理解为广

  • 古代男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小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允许男人有好几个妻子,那么古代男人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小老婆的呢?在当时的情况下,肯定有对应的称呼出现吧。最通俗的称呼正妻以外的小老婆,古人一般将她们统称为妾。妾这种称呼,多见于书面文字,历史最久远,也最为人知,其普及程度堪比今天的“二奶”。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人的日常口语中,对于小老婆,往往

  • 古人不吃猫肉的原因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上千年里并没有吃猫肉的习俗。那么,古人不吃猫肉的原因是什么呢?猫被认为是农田保护神,庄稼丰收的保障“猫”字从“犭”从“苗”,是说这个动物最初生活在农苗之中。为什么要生活在庄稼地里?因为可捕捉祸害农田的老鼠。记载上古时期典章制度的《礼记》这样写道:“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

  • 古代读书人近视了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也要考取功名,但是万一古代读书人近视了怎么办?没有眼睛用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现在有很多的读书人因为长期用眼导致眼睛疲劳,眼睛疲劳的后果便是眼睛近视,导致近视眼,现在的技术治疗近视眼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眼睛的度数来佩戴近视眼睛,这样根据光的反射成像原理来看清事物。当然了,有的人嫌麻烦也

  • 姜子牙与筷子传说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啊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

  • 姜子牙册封泰山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大臣们。这样以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概,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同时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报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松愉快

  • 元始天尊为何选姜子牙封神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始天尊执掌封神,选谁下山执行,这的确是个难题。由于元始收徒极为严苛,对根行出身要求甚高,故而门下仅收了十来个弟子。其中燃灯道人是副教主,负责阐教具体事务、以及教导师弟的重任;南极仙翁是元始随侍弟子,在天上任职,负责与仙界通联;十二金仙更是元始的心头肉,昊天上帝让他割爱,都不肯答应,直接来个闭宫止讲

  • 姜子牙为什么没被封神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中,有365路正神,这些都是在武王伐纣的路上被杀死或者几个别肉身成圣的人的神位,但是封神大战中功劳最大的姜子牙却没有成神,这是为什么那?南极仙翁的一句话点透了其中的原因。封神大战后,所有的人都被封成了神,姜子牙也把东岳神这一重要的职位留给了自己。但是,在黄飞虎的“强迫”下,把这一职位留

  • 古代女官是如何在帝王身边生存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