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否源于明教?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否源于明教?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56 更新时间:2024/2/14 23:50:44

明教的来源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有明确记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694年(甲午年))传入中土。

《倚天屠龙记》中描述如下情节:源于波斯国,唐时传至中土。当时称为祆教。唐皇在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为明教的寺院。只因历朝贪官污吏欺压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腊方教主以来,已算不清有多少次。

元末时期,武林六大门派围攻明教圣坛驻地光明顶,意图歼灭明教,但后来张无忌解除明教危机,并当上教主。后来张无忌隐居大漠,传位于杨逍。小说中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此教,明朝国号即源于此秘事。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加强专制,取缔明教。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明教是什么样的?明朝真的从明教而来吗?

明教的创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最后一位先知。摩尼说:“智慧和神迹不断的被神的使者传给人类。因此曾经使者是来自印度的佛祖,在另一个时代则是来自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再一个时代则是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稣。

示再次降临,在这个最后时代的预言则通过我,摩尼,来自巴比伦的真主的使者。”摩尼教受到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佛教的影响,其教义在诺斯底主义的影响下主张灵魂从肉体上彻底解脱,因而强调禁欲、食素。同时也包括了佛教的转世说和叙利亚的天使说。另外则反对犹太教,把犹太教视为黑暗神的创造物。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逐渐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诞(Mihr-Ohrmazd)将摩尼教传入中国;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

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作明教,是因为信徒称呼他们的神为“明尊”。但摩尼教在初入华时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

摩尼教传入唐朝的同时,亦于之后不久地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自恃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唐国传教。据《佛祖统记》载,唐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洪州、越州等州建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教士随伊斯兰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后来,摩尼教先于祆教、景教被禁,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自此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义的号召旗帜之一。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毋乙、董乙以“末尼”为旗帜,在陈州(今河南淮阳)造反。

后来,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的方腊之乱和建炎四年(1130年)钟相起义,元惠宗至正十年(1351年)“明王出世”的韩山童、刘福通起义,都受摩尼教的影响。

明教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第一次是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第二次是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起事,终于奄有华夏大地,很有一些传奇色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长江流域为基地而最终统一北方及全国。当察罕帖木儿及其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于1359年攻破北方红巾军首都开封而逐步肃清北方农民军队时,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据历史经验,还没有谁从南方起事却可北伐成功。然而朱元璋做到了,这是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朱元璋建国号“明”,这一名称是个能引起人们议论兴趣的话题,吴晗说:“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称吴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国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吴非国号,亦非年号。至大明则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后唐后汉之追溯其所始。”(《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这一国号,体现了这位农民皇帝的一些特质,因为此名称明显来源于民间,不管是“明教”,《大小明王出世经》或是其他。朱元璋称帝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后,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如永乐年间有唐赛儿起义,清朝中后期的白莲教起义等;明教却逐渐衰落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也有实习期在大婚前要先临幸宫女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性教育是每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必学的一门功课,在古代,皇帝的子嗣往往关乎江山社稷,所以,他们的房事也是重中之重。古有三年一选秀,以充实后宫,为皇上延绵子嗣。进宫的秀女往往是清白之身,但是皇上的第一次却不是与他的第一任老婆的。清朝皇宫明文规定,皇帝在结婚之前必须熟悉临行技巧,宫中会精选挑选8名品行端正的

  • 夫人患病茶饭不思,郎中妙手回春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前江浙地区有一位商人,生意做的很好。有一次,夫人也跟随商人到闽南一带做生意。由于当地潮湿,虫子很多,一次夫人吃饭时不小心吃下去一条虫子,从此夫人便生疑,茶饭不思,就患了病。看了很多郎中,也吃了不少的药,可就是没治好。后来夫人随商人来京城做生意,也是看看病。听说京城有位传奇郎中,会看疑难杂症,医术高

  • 揭秘:古代妓女闺房的秘史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妓院士古代比较传统的行业,故而就有了妓女这一职业,她们大都出生卑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妓女的房中秘史吧。很久很久以前,当人还是原始人的时候,男男女女们就在琢磨着如何节育。他们使用的方法极其危险,同时又极可能毫无作用。有几种最普遍的节育法:禁欲用贞操带锁住生殖器 ,人工流产喝奇怪的有毒药水,嗅

  • 民间故事:蛇的复仇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蛇,素有神人之称,小花园内的蛇神,据说都很懂礼貌。逢年过节,常有小银孝敬,还有几盘时令鲜果。惯常与人交往的是那位须眉皆白的老者,言谈举止爽朗文雅,很讨人敬爱,因此,遵化历任道台,都与蛇仙交好,和睦相处。一晃几十年过去,邱大仁调任到小花园,邱大仁出身行伍,因平叛有功,被委为小花园县令。邱大仁五十开外年

  • 北京公主坟埋葬的到底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乾隆年间有一次乾隆微服出巡,晚间腹中饥饿便到一户农家吃饭那。这户农家只有父女两人。乾隆一看这户农户的女儿,长得十分俊俏,于是就对老汉说,我认你的女儿做干女儿吧!这位老农一听这话当然十分高兴,虽然他不知道乾隆皇帝是当时的皇帝,但他认为有人认自己的女儿做干女儿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既然认了干女儿,就得有

  • 汉武帝奇遇王母娘娘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汉朝有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在汉武帝期间,一次偶然使汉武帝巧遇了昆仑山王母娘娘,小编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四月的一天,汉武帝在承华殿歇息,大臣东方朔陪伴在他的身边。君臣正在玩乐间,忽然一位身着青色衣服的美丽女子从天而降。汉武帝大惊失色,忙询问女子的来由。女子从容自若,不急不忙地回答:“我是

  • 名字会起错 外号不会错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龙说:“一个人的名字也许会起错,但外号却是绝不会起错的。”这话如果放在古代官场,那真是准确无比。看了他们的外号,你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了。1、唐朝有个翰林学士名叫李程,当时翰林院有规定,阳光照到墙上第五块砖时,所有人就要打卡上班。但是,这位李程为人散漫,是个标准的起床困难户,

  • 传奇传说:求爱花招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传奇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庄公的亲娘文姜不守妇道,他的亲舅舅齐襄公不守伦理,这对让世人唾弃的兄妹不仅给鲁桓公戴了绿帽,还嫌鲁桓公碍眼,干脆杀了。鲁桓公和文姜所生的儿子公子同即位成为鲁庄公后,齐襄公为了束缚控制鲁庄公,逼迫鲁庄公签订了屈辱的婚约鲁庄公这个大小伙子,

  • 阴间证婚后,阳间中进士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北宋年间,浙江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途中住在一个寺庙中,有天晚上深夜,书生正读着书忽然听到外面有急促的敲门声音,书生很奇怪怎么这么晚还有人敲门声,迟疑了一会就去开门,只见外面站着个很秀气的书生。书生自我介绍到我叫阿华,喊了句舅舅在上受外女婿一拜,书生吃了一惊说到为何叫我舅舅,书生赶紧叫他进来说话正直

  • 古代皇妃侍寝用哪些房中术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宫中所谓侍寝,就是侍候帝王睡觉。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因为嫔妃太多,帝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得宠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骰子是一种赌具,在唐开元年间,曾被宫中称作“媒人”。原来,皇帝不耐烦为择妃侍寝而费神,就让嫔妃们掷骰子来定待寝者。风流天子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