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跨海大桥屹立千年不动,竟是用牡蛎来固定!

跨海大桥屹立千年不动,竟是用牡蛎来固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4/2/10 14:14:26

中国的名胜古迹非多,单是古桥就数不胜数。其中有四大古桥闻名于世: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潮州广济桥,泉州洛阳桥。这四座古桥历史久远,屹立千年不倒,是古人伟大的桥梁杰作。

在这四座古桥中,有一座桥其他三座不同。其他三座桥都是建在河上的,而唯有它是建在海上的。卢沟桥下面是永定河,赵州桥下面是洨河,广济桥下面是韩江。而泉州洛阳桥却是一座跨海大桥,它横跨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

听到“洛阳桥”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会很奇怪,泉州在福建省,怎么那里会有一个洛阳桥?这就要讲到一段悲壮的历史了。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第一次就是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中原人大量往南迁。其中就有一部分来到了今天的泉州这一块,当时的泉州还是蛮荒之地。但是,这群中原人发现,他们新到的这个地方,不管山形水势,都非常像自己的故都洛阳,所以他们就给这里起了个名字洛阳,和北方的那个洛阳一模一样。流经这里的那条大河,也有了新的名字洛阳江。如果我们今天去泉州玩,会发现洛阳江旁有个小镇叫洛阳镇,这里就是他们经来到的地方。

后来唐时候,陆续有中原人迁徙到这里,他们把中原的汉语带到了南方,这就是今天的闽南语,台湾人讲的台语就是闽南语。闽南语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河洛语,就是当年黄河、洛河一带的中原人讲的汉语,它们被中原人带到了泉州这一带后,不断传承。今天的闽南语和晋唐时的古音有非常多的相通之处,而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其实是在清朝时才形成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中原人对故土的怀念,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泉州会有一个洛阳桥的原因。

洛阳桥有几个最神奇的地方。首先它是跨海大桥。洛阳桥连接的洛阳镇和对岸,这里是过江的唯一通道。在洛阳桥还没修的时候,人们过江只能坐船。但是,这里坐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因为这里不是平静的小河,而是洛阳江的入海口,水面非常宽,风浪大,经常有人失联。史书记载,“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当地人为了祈求平安,给这个渡口起了名字叫“万安渡”。但是名字起得再好也然并卵,该失联还是失联。

直到宋朝时,一位大人物来到了这里,他就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蔡襄在泉州当知州时,决定聚集民间智慧,修一座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就在建洛阳桥时,两样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发明诞生了。

第一个伟大发明是筏形桥墩。蔡襄的办法是先选好桥址,然后沿着桥址中心线,往江中沉了很多大石块,这些大石块在水下形成了一道石堤,然后再在石堤上建桥墩。桥墩的形状全部像小船一样,两头是尖的,这样可以减小水对桥墩的冲击。这就叫筏形基础。

问题是,虽然能减小冲击力,但长年累月下来,总归是会冲坏桥墩的,桥基也扛不住,怎么办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伟大发明牡蛎固桥法。桥墩建好后,当地人就开始在桥墩上养殖牡蛎。在海边生活过的朋友一定会知道,牡蛎有两个壳,一个壳会粘在石头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另一个壳盖着自己的身体,牡蛎就这么一个一个相互粘在一起。再加上牡蛎繁殖能力很强,有孔就钻,无孔不入,所以只要牡蛎粘成一片,铲子挖也挖不下来。于是当地人就在桥基和桥墩上养殖牡蛎,用这种纯天然的办法来加固桥墩。

洛阳桥的桥墩本来是用很多块条形的石块,一层横着一层竖着垒起来的,就像抽积木一样,所以这些石块本身不是一个整体,还有很多空隙。而人们在上面养了几年牡蛎,发现这些石块已经连成整体了。

不得不感叹一句,人类的智慧是无敌的,据说这是第一次把生物学原理用于造桥的案例。这种牡蛎固桥法效果好不好呢?反正从宋朝到今天,洛阳桥稳如泰山。我在洛阳桥上看桥墩的时候,发现每一座桥墩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牡蛎,非常壮观。

牡蛎是海边吃货的最爱,所以桥建好后,有些人跑去挖牡蛎。宋朝年间泉州专门立法:谁挖洛阳桥上的牡蛎,谁牢里呆两年。

弄好了桥基和桥墩,就要开始铺桥面。洛阳桥的桥面是由很多个大石块铺成的,每个都几十吨重,靠人力肯定不可能搬上去,也没起重机,那是怎么搞的呢?古人很聪明,用水的浮力。人们先把石块用木排托好,放到要铺的地方,然后等涨潮。潮水一,石块就上来了,再铺好位置。

有了这些神奇,洛阳桥才会被称为天下第一桥。因为它是跨海大桥,所以它的建造难度要远大于另外三座古桥。奇葩的筏型基础和牡蛎固桥法,也是洛阳桥的最大特色。

洛阳桥花了6年建成,一共1200米长,5米宽,桥墩一共44个。到今天,洛阳桥的桥墩只剩下31个了,桥的长度也变成1188米。桥上有很多艺术高超的石刻,在桥的一端是蔡襄祠,里面有蔡襄的亲笔作品《万安桥记》的碑刻。

以后若有机会去泉州游玩,一定要去洛阳桥看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立太子有什么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如何立太子?是不是有什么规矩之类的?是不是随便那一个皇子都可以立太子呢?先来说一个关于明朝万历皇帝立太子的事。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当初想立郑贵妃为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郑贵妃的儿子立成太子。可是那个时候的万历皇帝胆子着实小了点,甭说改立太子了,就连提出这个意见的勇气都没有,更多的时候,他是

  • 多样姓氏的回族有哪十三大姓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回族的姓氏也多种多样。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地名、部落名等构成,汉化以后,马、哈、海、沙、苏成为回族大姓。今天小编为大家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名的回族十三姓,回族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纳(na)回族中的

  • 《洛神赋》中的绝色美女死得竟如此凄惨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洛神赋》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名篇。其讲述的是曹植邂逅一位天仙般的美女。“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可见这个女人的姿色。曹植对她如痴如醉,最后却狠心杀了她。那么她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女人呢?她的真实名字叫甄宓,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她

  • 箩筐里俩孩子竟是以后统一天下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河北保定城东三十里有个小村庄,村里四处柳树成荫,因为当地人称作柳林庄。这个小村大多数老百姓都姓赵。传说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当家什户。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提高了这个村的声誉,外出做官的纷纷回家置地建房,使这个小村一下扩大了许多,就改做柳林城了。当时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保州东,柳林

  • 话说当年秦始皇究竟让徐福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悠久,那就并不缺乏一些未解开的谜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找找看,秦始皇时期的徐福去哪里呢?先来看几则史料记载:《史记》必须要说的。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

  • 解析《推背图》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背图》相传为唐代袁天罡与李淳风所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推背图》金圣叹批注版共60幅图像,对应60段谶语和诗。谶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不分祸福 灯光蔽日。颂双拳旋转乾坤 海内无瑞不靖母子不分先后 西望长安入觐解:【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前半句是指专收年轻女子的红灯照。这是义和团的一

  • 雍正当上皇帝是靠这枚宝玺?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是一件十分有故事性的藏品,其背后是一代雄主康熙皇帝的一段特别的后宫情感,同时,也埋藏着“四爷”雍正后来得以成功继位的秘密所在!清嘉庆青玉“孝懿仁皇后”交龙钮宝玺尺寸 12.8×12.8×9cm估价 RMB 5,000,000-

  • 太后初见甄嬛为何如此震惊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甄嬛传》太后在为雍正选秀充实后宫时,见到甄嬛为何如此震惊?太后与皇上都是一脸的惊愕(皇上的截图兔子已经尽力了,可能真的不容易看出有什么表情,这正好符合皇上喜怒不形于色,只能这么解释了),然后,太后便故意找毛病。幸好我们的嬛嬛伶牙俐齿,说“甄”姓是圣祖康熙所赐,皇上也连

  • 刘邦的出生竟然是因为……你信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史记记载,刘邦的出生经过是这样的:"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刘邦还在当亭长的时候,曾经押解奴役送往郦山,很多人都在半路饥寒交迫死去了。刘邦于心不忍,于是到丰西泽中,止饮,半夜悄悄的把所有人都放了。还说:“公等皆去,吾

  • 原来韩国才是万里大国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看韩国人自己的地图,看来我们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韩国人的脚步了。我们先来大致的了解一下韩国的“历史”:70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为神话传说时代;公元前3000年~2000年,为檀君时代;公元前2000年~前190年,为高朝鲜或古朝鲜;接下来然后是高句丽、并着三韩;再是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