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

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3/12/14 11:55:53

康熙皇帝而言,面对凌普率领的热河叛军,做出何种过激反应都在情理之中,毕竟不管那张调兵手谕是不是出自太子胤礽之手,单凭一张手谕就能调来驻军包围皇帝行宫,就足以证明胤礽对于康熙皇权的巨大威胁和挑战。再加上胤礽之前的种种罪行,尤其是被康熙皇帝撞破其和自己妃嫔郑春华的偷情丑事,让康熙皇帝已经忍无可忍。

但是,作为皇四子胤禛的坚定支持者,皇十三子胤祥既没有谋反之心,也没有对皇权的威胁和挑战之意,而且康熙皇帝对此心知肚明,却为何第一个被圈禁了呢?

其实,这看似毫无来由的冲动之举,乃系康熙皇帝帝心术的巅峰表现。

在妥善处理了凌普叛军包围行宫一事后,康熙皇帝将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一律晋封为亲王爵位,而且将热河行宫的武装力量共同交付给了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和上书房大臣马齐节制。

这是康熙皇帝在经历叛军包围以后的必要措施安排,现行安抚和笼络住除太子胤礽以后,所有有可能再次于混轮局面发动武装政变的其余皇子,并将所有兵权全部收拢,稳定局面、斩断此次政变是有所有副作用的可能。

在做好了一切安排以后,皇子们也只能从口头上进行相互攻击,开展对皇位的争夺,而这一切,康熙皇帝都有绝对实力予以掌控,然后再行处理这一次有惊无险的政变,才是康熙皇帝与当前情形下做出的理性、合理安排。

皇长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再加上一个行将被废的太子胤礽,让康熙皇帝气的背过气去,而后张廷玉来到康熙皇帝面前,将一个上书房首辅大臣的担当和责任尽数表现。

张廷玉说道:

“太子失德是咎由自取,皇上对他仁至义尽、天下皆知,纵使千秋万代之后,也不至玷损圣德。皇上,微臣现在所担心的倒不是废黜太子,而是怕因此而引来夺嫡之争、萧墙之祸。太子纵有千般不是,但是有一点,微臣是万难相信,那就是太子调兵之事。他有这个心机,可绝没这个胆量。皇上,微臣以为,那张调兵的手谕……”

张廷玉一言“点醒”了康熙皇帝,让康熙皇帝认识到了调兵手谕有假。

但在康熙皇帝想要立马彻查此事之时,张廷玉又说:

“可是现在查,无从着手啊!”

康熙皇帝便立马放弃了清查背后主使的想法,反而让张廷玉问话跪在殿外的皇十三子胤祥,有关调兵手谕的问题。

康熙皇帝和张廷玉的对话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三处疑问:

1、康熙皇帝真不知道调兵手谕有假?非得需要张廷玉的提醒?

2、张廷玉既然主动提出了调兵手谕有假的事,又为何阻拦康熙皇帝想要立马追查此事的想法?

3、康熙皇帝想要追查此事的迫切,就因为张廷玉一句话就阻止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张廷玉在整个“九王夺嫡”事件中,从来没有明确表明自己对于皇子势力的支持和拥护,没有明确的表明自己的站位态度,而是一直坚定地站在康熙皇帝身后,唯康熙皇帝一人是从,对于康熙皇权,绝对的服从和尊重。

也就是说,张廷玉在康熙皇帝病倒以后,立马哭着跪倒在地,哭述:

“皇上,您可千万要保重,这可不是出差错的时候,您要是万一,谁能控制住如今的局面啊!”

这句话乃系张廷玉的肺腑之言,因为对于张廷玉而言,他当前所有的官职禄位只有一人能够绝对保证,那就是康熙皇帝。张廷玉在皇子夺嫡事件中“绝不参与,绝不站位”的态度就决定了张廷玉是和康熙皇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所在。

所以,张廷玉必须让康熙皇帝在此复杂的关键时刻,保持绝对的情形,保证对最高权力的绝对掌握。

注意,在整个事件中,张廷玉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过调兵手谕,他是如何知道调兵手谕有假的?

就是凭借着对皇子的了解和当前局势的理性分析。

康熙皇帝在面对凌普叛军的时候,向张廷玉下令:传令狼覃,进驻八大山庄。说明,张廷玉对于康熙皇帝手中的这支秘密野战军是非常熟悉的。

再加上张廷玉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身份,他对于康熙皇帝热河狩猎途中随侍的武装力量,肯定也非常清楚。也就是说,凌普率领的两千热河驻军绝对无法对康熙皇帝形成有效威胁,更不会武装政变成功的情况,张廷玉是非常清楚。

再加上张廷玉对太子胤礽“有这个心机,绝没这个胆量”的了解,所以张廷玉可以断定凌普率军包围行宫之事,并不是太子胤礽所为。

再结合皇八子胤禩在“完美”处理“刑部冤案”以后,被康熙皇帝公开示以信任和重用态度,他急需扳倒太子胤礽,取而代之的心理;太子胤礽和皇十三子胤祥被发现一直在一块的消息;张廷玉就能确定这份调兵手谕乃系出自“八爷党”之手。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扳倒太子!

那么,康熙皇帝知道调兵手谕有假吗?

当然知道!

在康熙皇帝接到调兵手谕的那一刻,康熙皇帝就已经知道调兵手谕有假了!

既然是武装政变,既然是逼迫康熙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凌普还需要将调兵手谕交给皇长子胤褆来证明自己前来行宫的“有凭有据”吗?

单凭这一点,康熙皇帝就能明白这张调兵手谕并非出自胤礽之手,而是另有人嫁祸。

如果康熙皇帝认定胤礽真的调兵谋反,在发现太子胤礽以后,就会将其立马锁拿,而不会让胤礽有机会辩解,有机会被“慢慢问话”。

那么,康熙皇帝知道调兵手谕造假的背后主使是谁吗?

这里需要明白三个问题:

1、既然明白了调兵手谕有假,康熙皇帝肯定会想到谁才会仿造手谕,于当前的局势来看,皇八子胤禩才是胤礽被废黜以后的最大受益者。

2、“知子莫如父”对于皇十四子胤禵的仿写能力,康熙皇帝肯定非常清楚。

3、这次武装政变的实际效果,既要保证能嫁祸太子胤礽,还要保证武装政变不会成功。要不然,就真会给太子胤礽做了嫁衣裳。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必须对康熙皇帝身边随侍的武装力量和秘密部队有着绝对程度的了解。

在诸位皇子中,只有皇长子胤褆、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乃系带兵阿哥,对于武装力量的分布和布置非常清楚。

结合以上三点,康熙皇帝不能猜到,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仿造了太子胤礽的调兵手谕。

既然康熙皇帝和张廷玉都明白调兵手谕是谁仿造的,有何目的,还需要追查吗?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做出“立马查”的假象?

有三个目的:

1、对于自己诸位皇子详细情况的掌握,康熙皇帝不会让任何人知道,这是康熙皇帝用于掌控局面、观察皇子和朝臣串联情况的关键因素,这里的“朝臣”当然也包括张廷玉。也就是说,康熙皇帝不会让任何人了解到,自己已经掌握了该事件背后的所有真相。

知道调兵手谕有假,就立马追查,才是康熙皇帝“该有”的正常表现,才不会被人怀疑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2、两份谕旨,让康熙皇帝掌握了几乎全部的武装力量,唯独“忘记”了此时被张廷玉掌握的狼覃部队。这真是康熙皇帝的疏忽吗?

这正是康熙皇帝对于张廷玉的拉拢和信任。

康熙皇帝之所以表现出“立马追查”的急切态度,等的就是张廷玉的阻拦,等的就是对张廷玉建议的听从,从而稳固掌握住这个唯一坚定站在自己身后的臣子。

3、另一层目的,在于康熙皇帝想用“立马追查”的态度再一次考察张廷玉的站位选择,如果张廷玉放任康熙皇帝的追查,就会说明张廷玉已经有了站位选择,而且大抵是站在了皇八子胤禩的对立面。

而此时,康熙皇帝想要的是局面的稳定,是对最高权力的绝对掌握,而是对于其余武装政变可能的阻拦,并不是对调兵手谕的追查。所以,如果张廷玉予以阻拦,才是站在朝廷大局、站在康熙皇帝一边的理性考虑。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康熙皇帝对于胤祥的处理态度。

康熙皇帝表面上给出了圈禁皇十三子胤祥的理由:

“朕处治胤祥,是不容他在国家逢此大事之际,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煽乱朝纲。什么无情最是帝王家,什么骨肉相残。难道朕是无情之人,是骨肉相残的无道昏君?”

但这只是表面原因,也只是康熙皇帝予以向诸位皇子掩盖自己真正目的的理由。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在张廷玉的“劝说”下,放弃了对调兵手谕幕后主使的追查,而让张廷玉文化皇十三子胤祥关于调兵手谕的事呢?

只有一个目的:迷惑“八爷党”!

此举的目的在于让皇八子胤禩等人相信,康熙皇帝已经将调兵手谕的事归结到了皇十三子胤祥的身上。

前面已经说了,康熙皇帝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需要绝对掌握最高权力,才是第一要务。

所以,康熙皇帝用圈禁胤祥的办法,来迷惑皇八子胤禩等人,让其认为自己仿造调兵手谕的事,目的已经达到,负面作用已经全部消除,才会放弃为此做出的防备措施。

胤禵能够仿造胤礽的手谕,就不能仿造康熙皇帝的手谕了?

如果康熙皇帝不对任何人处罚,说明康熙皇帝对此事已经有了怀疑,做贼心虚的皇八子胤禩等人肯定不会坐等受罚,而会采用备用方案,趁乱发动二次武装政变,以达到自己窃取皇位的目的。

这才是康熙皇帝真正担心的事情。

“牺牲”胤祥,来换取大局的稳定,换取康熙皇帝对于皇权的绝对掌握,才是皇十三子胤祥高喊“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真正原因。

标签: 康熙清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玉女天梯”:让古代女子吓到变脸色的一种酷刑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古代惩罚犯人的刑罚有非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男犯人,另外一种是女犯人。对于他们来说,各有各的残忍之处,就比如说针对男人比较过分残酷的刑罚莫过于阉割身体,这就意味着男人变成了太监。而对于女人来说,在古代有一种刑罚是非常残忍,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来讲述一下。这种刑罚就

  • 李白的祖先是谁 揭秘李白出生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白,李白,野史秘闻

    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李白这个名字。没错,他就是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大诗人。可是,这样一位大诗人,他出生于何地?古往今来,众说纷坛。有的说他是蜀中人,有的说他是山东人,有的却干脆说他是“胡人”。那么,李白究竟是哪里人呢? 李白的同时代人,如李白的从叔、唐代有名的书法家李阳冰,

  • 朱元璋死后,48位陪侍过的嫔妃为何都要殉葬?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人殉”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出现了,那时人们野蛮无知,人性少而兽性多,认为死后能够继续奴役这些殉葬的奴隶,所以“人殉”很普遍。一般认为国家的雏形是从夏朝开始的,原本考古学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提高,“人殉”应该减少或消亡。然而“人殉”最鼎盛期却出现在夏朝后的商周时期,对这一现象考古学家进行

  • 邓绥:16岁进宫,25岁成太后,死后被灭九族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邓绥,东汉,野史秘闻

    十六岁入宫的邓绥,因为超高的颜值,很快就被选进了皇宫,成为了皇帝的宠妃之一,恰逢那时的后宫已经有了新皇后,于是邓穗也安心只做一名妃子,不仅如此,她还非常的喜欢和佩服当时的皇后,因为这位殷皇后,对其他的妃子们从不颐指气使,用地位来压人,友善和睦的与每一个人相处。虽然邓穗在其他妃子的面前伪装的很好,但是

  • 揭秘:武则天就杀女嫁祸王皇后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唐朝,野史秘闻

    武则天,众所周知,她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统历史承认的女皇,她原本是李世民的后妃,入宫后被封为才人,但并不得宠,12年如一日的才人使得她没有出头之日,直到李世民临终前,她与未来继承人李治暗生情愫。等到李治孝服期一过,她便二度回宫,而她也相当争气,得宠没多久就生下一女,可公主还不到1岁,武则天就

  • 芈八子与敌国首领私通30年,背后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芈八子,战国,野史秘闻

    义渠国常年与秦国发生战争,趁机夺取城池,秦惠文王在世时,曾趁着义渠国发生内乱之际,派兵前去平叛,迫使义渠往向秦国俯首称臣,但是威胁并没有因此解除,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亲自来到秦国道贺,当时执政的秦宣太后决定对他采取怀柔政策,她以美色勾引了义渠王,之后两人私通了长达30年之久。据野史传闻,宣太后还为

  • 万贞儿长得很美吗?为何能被独宠23年?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贞儿,明朝,野史秘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朱见深的身世,他虽身在皇宫,后其父皇为御驾亲征瓦剌,特将他册立为太子,这时他还不到2岁。少不知哀愁,他还在嗷嗷待哺,那边前线就已经传来明朝兵败的消息,他的父亲沦为敌方俘虏了。他太过年幼不能主持大局,迫于无奈,在权臣和太后商量之下,其叔叔朱祁钰登上了皇位。朱祁钰登基,自然想立自

  • 揭秘:为什么陈平的离间计能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平,汉朝,陈平,野史秘闻

    楚汉相争最为胶着之时,谋士陈平为刘邦献上了一个离间计,陈平要离间项羽和范增,若项羽失去范增,就有如失去左右手,如项羽失去季布、钟离眜等人,就有如失去左膀右臂。为了使陈平的离间计成功,汉王刘邦给陈平四万金,让陈平随便使,随便用来贿赂楚军中的贪财好物分子,使流言尽快地散布于整个楚军之中。最后,陈平的离间

  • 宋朝的民间奇案,娶一小妾进门全家丧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宋朝,野史秘闻

    冯梦龙是明朝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家、戏曲家。他有三部经典作品,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这“三言”与明朝另一个小说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写人世的婚姻爱情、奇事

  • 揭秘:古代的青楼女子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古代的青楼女子大致可分为两类:艺妓和色妓。正如字面意思一般,一种是卖身不卖艺,一种是卖艺不卖身。虽说工作性质不一样,但生活大都一模一样,十分艰辛。古代有个热门的“投资产业”——养瘦马。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花低价购买别人家养不起的小女孩,然后加以师教,长大成人后要么长相美丽,要么多才多艺。精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