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筷子引发的历史惨案!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筷子引发的历史惨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39 更新时间:2024/1/23 10:42:5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一个筷子引发的历史惨案!希望你们喜欢。

话说有一日,汉景帝在禁宫之中准备吃饭,饭前他想起来自己的弘股之臣周亚夫

于是就命令侍从唤周亚夫共食。

在古代,能和天子共同吃饭,那是天大的荣耀,无数人都以此为人生巅峰,足以吹一辈子。

这份恩典可不轻。

周亚夫一看皇帝要请自己吃饭,当时也兴奋的不行,于是急匆匆的过来了。

过来之后咧,就看到了一幕令人尴尬的场景,只见宴席之中,亚夫位置上,确有一整快肉,可这肉即没切过,边上又没筷子!

这就尴尬了啊,怎么吃?

周亚夫一看有点小不爽,于是就对下人说,看啥看,没看见木有筷子吗?跟我拿筷子去。

(汉景帝)

下人一听,战战兢兢望着汉景帝。

汉景帝一看,悠悠然说了一句“此不足君所乎?”意思是,这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

周亚夫一看,请我吃饭,又不给筷子,有点上火,于是起身将帽子去掉,给皇帝行了一礼之后,转身就急匆匆走了。

汉景帝一看,也不拦,而是用眼神盯着周亚夫,淡淡说,这哥们啊,做不了少主储君的臣子。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大多数人看这段话,看的最多的应该是筷子问题, 也是啊,这汉景帝情人吃饭,居然不给刀不给筷子,难道让周亚夫学印度人用手吃饭吗?

礼仪之邦,无此规矩,在这点上来看,其实是汉景帝失仪,甚至有失风度。

这个时候的周亚夫,即便要筷子也是人之常情,没啥不好想的。

如果汉景帝顺言取櫡(筷子),根本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

可是他偏偏说一句“此不足君所乎?”

此话一说,就让周亚夫别扭了,原因很简单,这话意思太过深奥而且层次丰富。

(性格刚烈的周亚夫)

那么层次丰富在哪,就可以用善意和恶意两个方面去解读。

善意来看意思是,你哪儿缺这点东西吗?

我没给你筷子,你为啥要抱怨,用手难道不能吃饭吗?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

恶意来看意思是,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吗?

那就有点恶毒了,我给你饭吃,你还挑三拣四,没筷子不能吃饭吗?你不提,吃饭的时候我不会给你吗?

这正反意思一解读,众人就会知当时周亚夫的尴尬了。

也对,周亚夫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帝王即便独尊,可对丞相也应有起码的尊重,你这不给筷子,岂不是不把我当回事,不尊重人。

心里有想法的周亚夫,有点犯嘀咕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为何这会成后续被杀导火索?则和他的过激反应有关。事件发生之后的周亚夫,免除头上的冠帽,磕头谢罪。

如果不免除冠帽,这事情也一点问题没有,可是除帽子就有问题了,帽子在汉朝有着身份的定义,皇帝有皇冠,臣子有冠冕,各个级别次序井然,要求严格。

(帽子不要我不干了)

你这免帽谢罪,是啥意思?辞职?不满?闹意见?

以丞相之位,要挟我给你筷子?

无论汉景帝如何想都想不到好结果。

汉景帝一看周亚夫认真了,也收起架势,顺势让周亚夫起来,进而准备说点好话。

可话还没出口,刚刚免帽谢罪的周亚夫居然一溜烟的走了,招呼也不打,只留汉景帝风中凌乱。

这就有问题了,原本风平浪静因为不告而别,成了轩然大波。

用职场解读这个事件,周亚夫确实犯了大错。

周亚夫的谢罪汉景帝已表达了善意,这个时候,不该纠结于为什么!因为上位者自有其考虑,回到席间继续吃饭,诚恳认错才是正解。

可是这不告而别,就有点负气出走意思,更深层次看,则有点仰仗功高骄横跋扈意思。

面对一路提携自己的老领导汉景帝,周亚夫都敢如此,做做表明功夫后,立马表达不满。

那么如果汉景帝不在了,少主继位,这周亚夫会如何?

更加居功自傲当时必然。

(周亚夫)

由此,才有了汉景帝最后的感言:“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怏怏者在这里的意思是,负气出走的周亚夫有点跋扈小气,甚至不平。

而汉景帝的杀心就此产生,和筷子问题关系不大,和周亚夫的做派有关。

这一切,其实是汉景帝和周亚夫矛盾累积之后的产物而已,我们可以将筷子事件,当做汉景帝对周亚夫最后的试探,试探结果,周亚夫不合格。

那么周亚夫为何不合格,则说来话长!

汉朝时候,特别是汉武帝之前,皇权还没有因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得到强化。

丞相是握有重要权利的官职,在很多时候,甚至能影响否决皇帝的决议。

周亚夫居如此高位,如果平时谨言慎行,还不会引发汉景帝的反感,可是周亚夫一点不低调,反而特别高调。

这高调的事情史书不绝。

首先:周亚夫对皇帝继承人的任命,居然有不同意见。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

汉景帝罢黜栗太子的时候,周亚夫不停,还不停争论,最后在汉景帝强制命令下,太子才被废。

其次:面对汉景帝的母亲,周亚夫也毫不客气。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止。

这话啥意思,就是窦太后想开无功而封侯的口子,最后汉景帝甩锅给周亚夫,让周亚夫去挡枪,周亚夫面对窦太后也是寸步不让,不知委婉用词,而是拿汉高祖的组训直接给否了,汉景帝一看有点无语,估计是觉得对不起妈妈,这是个粗人,说话不文艺。

这件事周亚夫做的并没有错,可是话语太冲了,让汉景帝下不来台就有问题。

再次:则是面对汉景帝不同意见,居然以辞职相要挟。

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後。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意思是汉景帝想封投降的几个匈奴小王为侯,目的是拉拢更多人投降,进而稳定外部边患。

这是大政方针的问题。可是周亚夫依然不允许,反而出言讽刺汉景帝,甚至辞职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即是不尊重汉景帝,也是居功自傲的表现。

(杀心顿起

如此三件事,不仅件件不顺汉景帝的心意,也暴露出了周亚夫不少问题。

第一件事,涉及储君位置。

有干涉皇权的意思在里面,周亚夫此举虽然合乎法理,但是却不懂汉景帝的心思.这心思很简单,如果太子因为你的救助成了皇帝,以后是不是更仰仗你,丞相已经位高权重,在有皇帝信任,这汉朝江山到底是谁的?

这举动无疑威胁论皇权的唯一性。

第二件事,涉及的问题更严重。

周亚夫反复重申‘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还不断强调,“天下共击之”。

两个不,一个击,前面是否,后面就是喊打喊杀,这算啥?武力威胁吗?问话的可是窦太后,皇帝的老妈,你说话就不能艺术一点吗?

由此可见,这周亚夫坚持原则也有点宁玩不宁,几乎毫无说话艺术,这样的人不懂调和政治关系,做不好丞相,更关键的是,他还有军事威胁。

第三件事,则是明摆着和皇权做对,你不顺我意我就不干了。

一有不同意见,皇帝不听你就辞职,你是皇帝,还是汉景帝是皇帝?性格太过刚强的周亚夫,又如何让皇帝喜欢?

由此三件事之后,汉景帝不仅看到了周亚夫性格刚强的缺点,也看到了不知变通的缺点,更看到了他不懂政治大局的缺点,进而还引申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勋贵集团的骄横跋扈!

作为汉初开国大臣周勃之子的周亚夫,因为平定七国之乱的功勋,成了丞相,进而成了勋贵阶级的领头人,这股势力足以威胁皇权,如果自己不在了,小皇帝继承位置。

原本的定国之臣,如果不安好心,就会成乱国之臣。

这可期的未来,太过可怕,如果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这样的威胁必须消除。

扫除了他,等于扫除了能威胁皇权的一股势力,必须祛除,马上立刻!

然后,周亚夫就悲剧了。

这悲剧的背后,既有汉景帝的多疑和猜忌,也有周亚夫的不通事故不懂职场。

就如史记中太史公所言: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意思是,这人啊,是个好人,做的事情,也是好事,就是太不会察言观色太不会做人了,千万不能学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清时期为什么出现移民高潮?移民的海外华侨处境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晚清时期的移民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对海外的移民高潮出现在1850年以后,因为那时候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增长的却不多,有人估计在晚清到民国初建60余年时期中国迁出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但每年平均不到20万的人口迁出对中国4亿人口来说,缓解人口压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极其

  • 揭秘:花木兰从军10年没人发现她是女儿身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奇女子,她用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浓墨重彩的一幕,她就是巾帼英雄——花木兰。接下来奇妙奇闻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史料中,花木兰是位神秘的女子,对于她的姓氏、籍贯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有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也有人认为她是陕西延安人,还有说她是湖北黄陂人……总之

  • 揭秘:古代科举也有试题泄密之事发生?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如今的高考,重要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古代的科举考试。而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同样属于国考,异常严格,负责出卷的考官,也同样会受到隔离。但是,即使再怎么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旧会出现一些投机取巧的考生,他们想要通过走旁门左道一举中地。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大文人唐伯虎和他的朋友徐经、汪大燮。为了防止考

  • 揭秘:李世民给唐三藏的通关文碟上面写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斩妖除魔的故事深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在中国人尽皆知,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师徒4人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除了路上的劫难,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与当地国家上交通关文牒,而所经历的110个国家对唐僧所持的通关文牒格外重视,那么当时的唐朝真的如此强大?通

  • 八爷党大闹康熙寝宫,康熙如何处置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王朝》中,在康熙即将驾崩的时候,他派人把儿子们都叫到了居住的畅春园。在这里,奄奄一息的康熙和跪在床头的四阿哥胤禛说了很多肺腑之言。随后,康熙还亲手把他戴了很多年的扳指交给了胤禛,并叮嘱他善待自己的兄弟,不要伤害他们。后来

  • 宋理宗聪明绝顶,却选了一个白痴当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理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赵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即宋度宗,他在位十年,毫无作为,整日吃喝玩乐,于1274年病死,他虽然不是南宋的亡国之君,但却是南宋亡国的罪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禥是个弱智!根据史书记载,赵禥的父亲是荣王赵与芮,生母出身低微,是一名陪嫁女

  • 康熙下棋输了,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下围棋,天天自己钻研,虽然小时家里贫困,没有上过学,但他的围棋水平也略高平常人一筹。平时也喜欢叫底下的大臣们来下棋,说是切磋技艺,其实就是在大臣们身上找些乐子。大臣们自然也知道皇帝的意图,为了皇帝高兴,只是输,输完了还要拍拍皇帝的马屁,使皇帝高兴不已。朱元璋最后找来大将徐达,大臣们中

  • 在古代表哥娶表妹很正常,为何很少生出智障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人的思想中,子女是继承父亲血脉的,与母亲的血脉联系的不紧密。但是古代人也知道同姓人之间不能结婚,因为同姓身上流的血都是相同的,一个父亲就相当于堂兄妹了,这样的基因就会很相似,如果结合,剩余的后代患有遗传病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是表兄妹就不一样了,表兄妹并不同姓,那就说明祖源不同,那就说明可以通婚

  • 中国8000年前是怎么样的?8000年前有朝代历史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国8000年前是怎么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朝代问题其实真的是非常非常有争议的,最近很多人也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8000年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呢?其实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毫无资料记载,所以我们只能猜测我推断了,那么这个8000年前到底是什么朝代?下面我

  • 千古难题其实早有答案?老婆和妈妈同时掉入水中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老婆和妈妈同时掉入水中怎么办?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难以抉择的事情,并非所有事情都有完美的解决方式,确实令人深感无力,甚至不知所措。比如说,男女朋友或夫妻之间,女方为测试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喜欢反复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入水中,且只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