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当时的环境问责政策是怎样的?

古代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当时的环境问责政策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08 更新时间:2024/2/14 6:50:34

古人与垃圾的千年恶战,连汉唐都败下阵来,古代垃圾处理有多难?下面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时至今日,《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一席对联仍然让我记忆反胃。

上联是: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花香花花香。小燕子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由香想到了臭,因此脱口而出一神联: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屎臭屎屎臭。

嗬,读完此联,浓郁的气味简直穿透纸背扑鼻而来。小燕子的脑洞果然不一般,屎臭屎臭的也就算了,可为什么是在大街上?

经过了解之后才发现,小燕子对得一点没错,她才是真正的不做作的写实派。

清朝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影响帝国齿轮正常运转的地步。

《燕京杂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不许百姓把生活垃圾倒在街上,可就是屡禁不止,不仅严重影响市容,还变相地重新规划了道路:垃圾堆比房屋还高,老百姓回趟家,就像进山谷一样。

先秦时期就已有了简易厕所,但也仅仅限于“简易”。《左传》曾记载过倒霉蛋晋景公掉进厕所里淹死了,是“陷而卒”,粪坑太深了,就没爬上来。

公之厕尚且简陋如此,那些平头百姓哪里还有这种待遇呢?清朝的旱厕也没好到哪去,结果就是小燕子说的那样,大街随意大便,各种屎味齐飞。

其实,不光清朝遭到了垃圾的侵害,环境问题早已古来有之,它像牛皮癣一般寄生了历史的整个身体。

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地广人稀,就以为没有污染问题了?错,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环境问责政策。

韩非子》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汉书》载:“商君执法,弃灰于道者,黥。”

灰,是先秦时期刀耕火种农业模式下的产物,多来自焚烧薪柴、庄稼与杂草,灰是重大污染源,同时也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肥料。这玩意儿扔在街上,一阵风吹来,那就是雾霾啊。

殷商简单粗暴,你要弃灰,就给你过双十一,让你提前做个剁手党。商鞅觉得劳动力不能随意浪费,还是降低颜值吧,于是将惩罚改成了脸上刺字。

由于宋代才出现“垃圾”一词,所以先秦的“灰”实际上代指的就是垃圾。铁腕手段控污的背后,其实是对垃圾问题束手无措的心酸。

到了汉代,垃圾与人类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脏唐臭汉”虽然说的是作风问题,但应用于环境问题仍然适用。两汉的八百年,几乎把原来的长安城毁掉了。

《隋书》载:“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

老杨家打下天下之后,打算继续在长安建都发展,可经过一番考察却发现,那地方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了:地势低洼,垃圾漫道,排水系统瘫痪,污水全部流入地下,以至最基本的用水都带着咸臭味儿。

武群臣一商量:搬吧!于是,隋朝迁都大兴,也就是汉代长安城东南方向不远处。但最起码,大兴城的水还能喝。

其实,老刘家也不是没采取措施,考古发现汉代的排水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但对于固废,还是以堆积或掩埋为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长此以往,自然时要出事的。

到了唐代,李唐继承了大兴的地界,又改名为长安。有感于汉长安的悲剧,唐廷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令,如:“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放在自己家可以,一旦你隔墙往外扔垃圾,就让你屁股开花,至于水流出来,不追究。但是,掌管监察的官员如果不尽责,不好意思,那就同坐连罪吧。

宋代的垃圾处理做得比较好,专门成立了古代版环卫局——“街道司”整顿市容市貌。环卫工人是有工资拿的:“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支钱犒之。”

《梦粱录》载:“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所以,宋代还提供上门收马桶服务,安排“倾脚头”挨家挨户地收粪,收来的东西被运送到田地做肥料。

到了明代,垃圾分类技术又倒退了,万历年间有人对开封城的景象描述是:“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与你一起躲雨的屋檐……可在开封,别说美不美了,下雨天简直就是人们的噩梦,含着粪土的泥泞沾满了裤子。

你若安好,也不是晴天了,一阵风刮过,灰尘糊到脸上,脏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让古人头疼的存在,说起来简直是一把辛酸一把泪。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做好垃圾分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的私生活其实很混乱?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生子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帝逊位,老百姓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文人落笔再也不受限制了。所以,一时之间无数清宫野史流行,各报纸期刊频见关于前朝的“小道消息”,甚至,有作品得以结集成册。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好理解的。作为在封建王朝中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在风气骤然开

  • 晋朝的郭文真的养过老虎吗?为何老虎没有攻击他?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晋书》记载,晋代有个高人郭文,生性喜爱自然,十来岁的时候就喜欢游山玩水,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去世后,他就游历天下名山去了。他先前住在华山上的石洞里,后来隐居在余杭天柱山。天柱山荒无人烟,他就把木头靠在树上,借树搭了个茅棚住,也没有围墙。郭文的家里时常有猛兽来光顾,他也不以为意。有一天,来了一只老

  • 清朝染病身亡的姑娘为何重新出现?竟牵扯出一段苦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代,有个福建姑娘眼瞅着就要嫁做人妇了,却不幸染病身亡。然而一年多后,有亲戚在邻县看见了亡故的姑娘,初以为只是相貌相似而已,后发现声音、体态都非常像,心中疑虑不由加重,从背后出其不意地唤姑娘小名,姑娘没有防范,果然回头观瞧,亲戚由此确定,此女乃自家之女。亲戚回家将实情告诉了姑娘父母,一家人开棺验尸以

  • 连皇上的东西都敢抢!吴秃子到底是什么来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秃子,年龄不详,天津卫人氏,匪号康八太爷,是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天津卫小混混们的偶像。虽然做过不少大案,但他讲义气,又好交朋友,五房六司的捕快惧他武艺,敬他为人,因此让他十几年逍遥法外。可是他自作孽不可活,居然去劫清朝官府的漕银。漕银是清朝的财政收入,古称“皇纲”,那是劫得的吗?结果官府请

  • 清朝咸丰时期的一则趣闻,一老头因为鸟而丧了命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玩鸟丧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广东一带的太平军先后三次攻陷扬州,前两次,扬州城食物殆尽,饿死了很多人,百姓接受两次失陷的教训,听说太平军就要到了,男人们就领着妻儿老小,纷纷逃离城外,不敢做片刻的停留。有个老头儿却舍不得离开,他有啥割舍

  • 科举史上的奇闻,自己给自己阅卷子还打了第一名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德宗贞元七年春,礼部侍郎杜黄裳奉命担任主考官。各种来头不小的“后门”人物纷至沓来进行考前公关,杜主考不胜其烦,只好命家里的童仆把门堵上,凡为考试而来的一概不见。小人物固然可以这么打发,可还有不少家伙来头甚大,连杜主考也得罪不起,不得不见,不得不听,不得不掂量掂量。这次来走后门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国家

  • 孙权的皇后为何会被暗杀?是谁谋杀皇后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51年十一月,东吴皇帝孙权到南郊祭祀天地,在回宫过程中突然中风,一病不起。已经年过古稀的孙权自知来日无多,于是征召诸葛恪入朝。次年二月,孙权还没有病死,宫内却发生了一件谋杀大案,皇后居然被宫人活活勒死。两个月后,孙权才撒手人寰。那么孙权

  •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是野史杜撰的还是真有此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说起狄仁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元芳狄仁杰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是耳熟能详,特别是那句元芳你怎么看?更是被人称为元芳体,不过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述,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李元芳这么一号人物;而关于狄仁杰嘛,关于他的传说野史就更多了,而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自然就是其与

  • 同为门神的尉迟恭和秦琼,两者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尉迟恭和秦琼为什么会成为门神,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下面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唐朝悍将尉迟恭和秦叔宝。尉迟恭简介尉迟恭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以武勇著称,但他最初效力于刘武周麾下,曾与唐朝为敌,多次将唐军击败,归唐以后,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败单雄信;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大破突厥,一生戎马

  • 揭秘秦淮八艳的陈圆圆与复社四公子的冒辟疆之间的爱情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圆圆与明朝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奇妙奇闻小编告诉你。说到陈圆圆,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冲发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或者昙花一现的大顺闯王。鲜有人知道,她与明朝“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也有一段情缘。冒辟疆风流潇洒,满腹经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刚正不阿,敢与阉党对峙,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