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董仲舒辅佐了两位王爷,为什么两位王爷都谋反了?

董仲舒辅佐了两位王爷,为什么两位王爷都谋反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00 更新时间:2024/1/21 23:48:15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董仲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董仲舒是谁?

就是那位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大儒,那么,这位大儒最终结果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为什么要“独尊儒术”讲起了。

一: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死,登基六年之久的汉武帝刘彻才有机会乾纲独断,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向天下下诏曰: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如今轮到朕掌权了,但怎么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天下贤良可以将治理国家的见解汇编成册,上交朝廷,供朕御览。

于是呢,当时有名的经学博士董仲舒,献上了《举贤良对策》,汉武帝看完之后很不解渴,便连续召见三次,就在这三次当中,董仲舒总结出著名的“天人三策”,首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其要旨在于,根据天人感应的原则,确定“君权神授”,天子治理天下,完全是老天爷的旨意,既然是老天爷的旨意,就一定要保证天子的权威,否则就是逆天,可怎么保证天子的权威呢?思想上必须统一,而这种思想,找来找去,也只有儒家比较靠谱,还有点相关的理论依据,所以,就只能“罢黜百家”不允许出现别的声音,“独尊儒术”,让“儒”跟天家休戚与共了。

西汉之初,主要采用黄老之说当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虽然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繁荣富强,但同时也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七国之乱,因为七国之乱的关系,“黄老之道”也受到怀疑,如今正是思想上新旧交替的混乱时期,就在这个时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乘虚而入,听起来还很有那么一点道理,于是呢,汉武帝就顺理成章的推行了。

董仲舒因此得到重用,那么,他一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

二:辅佐江都王,江都王谋反

的确,当侃侃而谈的时候,汉武帝绝对相信,眼前这位夫子,一定是位难得一见的大才,难得一见的大才怎么办?

汉武帝爱才,如今既然找到人才,那自然要予以重用,于是呢,天人三策之前,董仲舒只是个教授经学的博士,没有什么实际职务,天人三策之后呢,董仲舒立刻坐了火箭一般,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江都国的国相。

江都国什么情况?原吴王刘濞的地盘,七国之乱中,吴国势力最大,为嘛?就因为吴国盛产铜矿,可以自己铸钱,从这个层面讲,原先的吴国,现在的江都国,对朝廷而言,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汉武帝把董仲舒放在这个地方,重用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董仲舒呢,大约也是不想辜负汉武帝信任,可身子骨实在不争气,任命下来不久,居然就生了病,生了病自然要好好养病,等身体恢复之后再去上班,但,仿佛老天爷考验他似的,就在董仲舒养病的时候,

出大事了。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供奉祖先牌位的辽东高庙、长陵高园先后发生火灾,汉武帝正难过的时候,董仲舒立刻嗅到了机会,连身体都顾不了了,立刻床榻上爬起来,带病起草了一份《高庙园灾对》,以天人感应的原则推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火灾,完全是皇帝失德所致。

不知什么缘故,皇帝已经重用他的时候,他又指责皇帝失德,大约自己也感觉有点不大对劲,《高庙园灾对》写成之后,一直没有上交,恰在此时,京城里认识的好朋友主父偃到家中做客,攀谈之际,主父偃忽然发现,董仲舒刚完成这么一个大作,完成这么一个大作怎么办?

同样是汉武帝求贤的时候进入朝廷,可结果呢,董仲舒当了国相,主父偃只是个郎中,心里不平的很,如今一看,这人胆子这么大,那还留着他干嘛,于是,乘隙偷了这份《高庙园灾对》,赶紧跑到汉武帝跟前告发。

汉武帝一看,火上来了,怎么地?高庙着火,是朕失德所致,朕失什么德了,以前的事是窦太后干的,现在,朕还什么都没干呢,当时就觉得这个冤枉那,冤枉怎么办?

勃然大怒,立刻就要将董仲舒处死,幸亏朝廷里还有几个好人,连忙给董仲舒求情,董仲舒这才留了一条性命,但江都国国相,就别想了,被一竿子撸到底,万般无奈,继续教书去了。

《汉书》上说,董仲舒虽被免职,但江都王还是很尊重他,将之请到江都国,自以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时不时的讨教两招,讨教两招的结果怎样?

齐桓公

齐桓公是什么人?春秋霸主,如今皇帝执掌天下的时候,你一个王爷居然以霸主自诩,什么意思还用多说,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董仲舒怎么办?

依旧大力推行“独尊儒术”,在这样的教导下,据说江都王刘非是改好了,但他的儿子刘建,刘非去世不久就阴谋造反,前121年事败自杀。

董仲舒辅佐的第一位王爷,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江都国也因此并入广陵郡。第一个结果差了点,第二个呢?

三:辅佐胶西王,胶西王谋反

事情就能有这么尴尬。

前125年,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又出了缺,为什么要说“又”呢?

胶西王刘端性格暴虐,特别喜欢杀人,国中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大部分死在他的手里,其中就包括胶西国国相,这回呢,胶西国又有了空缺,该派谁去呢?

关键时刻,大臣一致举荐董仲舒,认为如胶西王这样的人,只有董仲舒这样的大贤才能感化,汉武帝一听,是这个理,便又给董仲舒升了官,让他当胶西国国相。

董仲舒这回是去了胶西国,也经常用儒家的学说感化胶西王,但,大约因为易经咒不翻潜艇的缘故,胶西王依然如故。

就这样,董仲舒在胶西国生生挨了四年,整天价提心吊胆的实在呆不下去,实在呆不下去怎么办?

索性辞官不做,回家写书去了。《汉书》上说,董仲舒走了以后,胶西王愈发混账的不成样子,王爷王当得不过瘾,居然僭用天子仪仗,打算谋反,事情泄露以后,大臣们都主张杀掉。

然而,胶西王刘端是汉武帝的亲弟弟,汉武帝实在下不了手,下不了手怎么办?

只施行了一个“削地之刑”,将他的封地收去一半,以示惩罚,如此一来,胶西王刘端改悔了吗?

没有,这位王爷也绝,皇帝削了我的地,那剩下的地方我也不管了,命令官员不许收税,府库里的钱粮也不去统计、管理,最终导致府库腐朽坍塌,浪费的钱财以亿万来计算,胶西国折腾成这般模样,胶西王刘端自己呢?

化妆成平民,溜溜达达,到别的郡县玩耍去了,前107年,胶西王就这样混账至死,因为特殊的原因无后,胶西国因此撤销,并入胶西郡。

董仲舒辅佐的第二个王爷就是这个结局,也是打算谋反,虽然事发之后没死,但他那种做派,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呢。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之后,就让他辅佐了两个王爷,结果呢?两个王爷谋反,居然一个都没感化,董仲舒的官场生涯就走到了尽头,据说回家之后,汉武帝有问题还喜欢向他请教,但又有什么用呢?

四:皇帝就再也不相信儒家了

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大约就是当时最大的儒,最大的儒都是如此,皇帝们还敢相信儒家吗?

汉武帝时,可以重用信奉黄老之道的汲黯,可以重用崇尚经济的桑弘羊,可以重用喜欢刑名之学的张汤,可以重用擅长纵横之术的严助等等,但唯独就是不重用儒家。

之后的汉昭帝、汉宣帝时依旧如此,唯独汉元帝,当太子时喜欢儒家学说,曾劝阻汉宣帝: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一听,当即勃然变色道: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什么意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二道交替使用,为何要专行仁政,效法周朝呢?

况且一般儒生不能用所学结合实际,喜欢厚古薄今,使人惑乱于名实,不知所从,那怎么能委以重任!

其后,还因为汉元帝刘奭建议重用儒生叹气道:

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个太子,一定会给天下带来祸乱啊。

汉元帝刘奭不过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就如此感慨,并作出非常严重的结论,为什么,关键还是那句话:

俗儒不达时宜。

儒家的学说不实用,不能结合实际,而这种说法,百多年前,先秦大儒荀子入秦,秦昭襄王面前推广他的学说,秦昭襄王就批判道:儒者无益于人之国。

大家都认为儒家的学说不实用,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看看董仲舒的经历,似乎能明白一点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最后被曹操杀的理由是“不孝”?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曹操杀人真的需要理由吗?凡是让他讨厌的人,曹操都会想要去除掉他。孔融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对于他来讲,这个人已经是让曹操非常讨厌了,每次曹操想想做什么事情的话,孔融总是喜欢想曹操说反话。孔融是孔夫子的后代,但是对于曹操来讲,自己连皇帝的

  • 武则天时期,发生过哪些令人捧腹的趣事?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武则天是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政治家,一生的功过是非历来争议很大。但是,在封建思想充斥的男权社会,一个女帝王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那个时代因武则天的横空出世而绚烂多彩,她创造了多的数不清的历史之最与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今天我为大家列举七

  • 孙武练兵,吴王为什么会大怒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话说伍子胥觉得孙武是个盖世奇才,便向吴王举荐孙武,但吴王都没有任何表示。直到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出兵伐楚,与伍子胥讨论对策,此时伍子胥七荐孙子,终于引起吴王阖闾的兴趣,便召见孙武,吴王看到孙武的《孙子兵法》十分赞赏,为了考察孙武的统

  • 诸葛亮临终前,阿斗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英雄豪杰数不胜数。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十分聪明的谋士,神机妙算。所以在那个时期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但是如果说起三国中最为愚笨之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刘备的儿子刘禅。我们通常都会说“扶不起的阿斗”而这其中的

  • 宰相写下“青鹅”被武后问斩,这两字背后有何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称“皇帝”开始,到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清朝宣布灭亡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为止,在这2132年里,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一千多个皇帝。然而却只出现过那么一位女皇帝,说到这里恐怕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有

  • 一个枕头的风流轶事!古代女子私会情郎要带枕头?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个枕头的风流轶事!古代女子私会情郎要带枕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有不少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女子私会自己的情人的故事,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高阳公主和辩机了,而他们最终也是因为高阳公主的枕头在辩机那里被人发现了,才导致了辩机最后的死。而说到枕头,似乎很多故事里,女子私会情人的时候,都会

  • 《山海经》中的箴鱼是什么鱼?姜太公钓过什么鱼?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海经》中的箴鱼是什么鱼?姜太公钓过什么鱼?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山海经》中曾记载一种名叫箴鱼的鱼类,这种鱼上颌尖锐,呈三角形的片状,下颌延长呈一扁平针状喙。有三颗牙尖,在两颌排列成一狭带。实际上这种鱼的形成和当年姜太公钓鱼有关。我们都知道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名为愿者上钩,实际上他

  • 秦始皇一生有哪些重大的事件?秦始皇不立后跟赵姬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一生有哪些重大的事件?秦始皇不立后跟赵姬有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人,但奇怪的是有皇帝却没有皇后,为何秦始皇一生都没有立过皇后呢?实际上,秦始皇不仅是没立过皇后,就连他的妃子是谁在古书中都无记载,这点很是蹊跷。有传闻说,秦始皇因为自己母亲赵姬

  • 听着昆曲的严嵩,为什么突然哭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严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明王朝1566》不愧是一部神剧,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思索,比如:吕芳吐仙丹、嘉靖玩试探、严嵩掉眼泪、朱七磕地砖……徐阶收戏班、柱嫂诏狱站、王妃献血经、发兵擒世蕃……所谓细小之处见真知,确实如此,前面我们讲完了吕

  • 文王背着姜子牙走了八百步,周朝才有了八百年的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姜子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准确的来说是文王背着姜子牙走了八百步,但是这件事情是没有依据的,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已,正因为文王背着姜子牙走了八百步,所以周朝才有了八百年的历史。所以所有的传说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周朝的八百年的历史之上的。据说当时姜子牙磻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