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乾隆是什么民族的?为什么有乾隆是汉人的说法?

乾隆是什么民族的?为什么有乾隆是汉人的说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80 更新时间:2024/1/26 16:12:04

乾隆到底是不是汉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奇妙奇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高寿89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但是,他的身世,甚至血统却存在着很大争议。长期以来,最大的疑问在于,他究竟是满人还是汉人?他的汉人血统有什么根据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乾隆帝的民族归属及身世问题

关于乾隆帝的民族归属,向来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当然是满族人了,他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不过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夭,还不曾参与兄弟排行;而他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也是早夭(前者仅活7岁,后者仅活10岁),他成年后,比他年长的只有弘时一人(他也只活了24岁)。所以弘历在其父雍正胤禛诸子中实际排行是第二。

再有就是,说乾隆帝是汉人。

说乾隆是汉人的说法多达4种。其一是他姓陈。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中,说乾隆是反清组织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的亲兄弟。尽管这只是小说中设计的,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浙江海宁陈家是真实存在的。

明朝灭亡后,陈家归顺了清朝,自此官运亨通;康熙年间,陈家和爱新觉罗·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关系非常好,两家常有往来。后来,胤禛和陈家换了孩子,他用女儿换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在许啸天所著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中,就记载了雍亲王(即雍正帝)换子的故事。说雍亲王的王妃钮枯禄氏和陈家夫人,即陈世倌的夫人同时怀孕,并且几乎同时产子,陈家生的是儿子,胤禛家生的是女儿。

盼子心切的雍亲王在钮枯禄氏的管事妈妈的策划下,使了一个掉包计,将陈世倌的儿子抱进宫去,把雍亲王的女儿换给了陈家。

陈世倌知道后,不敢得罪雍亲王,只好自认倒霉,上书当时在位的康熙皇帝,告老还乡。这位换来的孩子,被取名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雍正的那个女儿,在陈家长大后,嫁给了江苏常熟的蒋家,为此,蒋家还专门修了一个“公主楼”供她居住。

记载此说的文献还有清末民初的《满清外史》和《清朝野史大观》两书,当然这两部均是野史。在《清朝野史大观》中,对于乾隆皇帝是海宁陈世倌后人之事是这样记载的:

“康熙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氏尤相善。曾两家各生子,其岁月日时皆同。世宗闻悉,乃大喜,命抱以来,久之始送归,则竟非己子,且易男为女矣。陈氏殊震怖,顾不敢剖辨,遂力秘之。”

之后,被称为清史研究奠基之作的陈怀教授的《清史要略》公开出版,其中陈先生也完整保留了《满清外史》和《清朝野史大观》中关于乾隆帝为陈家后人的说法。

其二是说乾隆帝本姓赵。一些野史和基因学者认为乾隆有可能是宋徽宗的后裔。

其三是说乾隆帝本姓扬。说弘历的生父是雍正朝的大臣杨林。乾隆是雍正以公主偷换入宫的,而杨林也不敢与雍正对抗,于是悲愤交加,后成为疯子浪迹江湖。弘历即位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遂多次南下寻找生父。经他再三奔波,四处打探,终于在五台山见到已出家生父。

其四是说乾隆帝本姓李。这种说法认为乾隆的生母是热河行宫的李姓宫女,他诞生于行宫狮子园以草舍。另外也有说乾隆是雍正身边的一位唤作“傻大姐”的宫女所生等等。

不过在民间最流行的说法还是第一种,即乾隆是浙江海宁陈家的。据说在雍正继位后,雍正皇帝对海宁陈家礼遇有加,因此,陈氏一家,官居高位者较多。后来乾隆继位,对陈家更是另眼相看。后来,乾隆六次下江南巡游,其中四次都到海宁陈家。尤其是最后一次临走时还走到陈家中门,特地嘱咐陈氏:“以后除非天子临幸,此门不要轻易打开。”从此这扇门就一直锁着。

海宁陈家住宅中有“爱日堂”、“春晖堂”的匾额,据说是出自乾隆御笔。“爱日”一词,是从汉辞赋家杨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中来的,后世把儿子侍奉父母之日叫做爱日。“春晖”一词是从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中来的。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孝敬父母的意思,这也成了乾隆生于海宁陈氏的证据。

后来也有人传说,乾隆因为知道自己不是满人,所以他在宫中经常穿着汉人服装,甚至想下令满族人全部改穿汉服,经大臣百般劝谏才罢休。在清朝的皇帝中,乾隆帝是最注重汉文化的,比如他用汉语写诗就写了4万多首,汉字书法写得也很有功夫,现在少林寺门头上的匾额就是他手书的。

在《清秘史》中也有关于海宁陈氏的记载,陈氏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一位三朝元老,并位至极品。康熙年间,雍正与陈氏关系很好,换孩子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而在《清史稿》中还记载了这样的事:“雍正十一年,陈以年老乞休,雍正命加太子太保衔。行日,赐酒膳,令六部满汉堂官饯行,沿途将吏迎送。”在当时,皇帝这样对待臣下是罕见的。而乾隆帝在位时六下江南,也确实到过海宁。也许是由于陈家的种种不凡待遇,才使“陈与帝共一宗”的说法在民间被认可。

不过,有史学家否定了乾隆帝姓陈的看法。

他们认为,康、雍二帝不缺继承人,没必要抱养汉人后代。康熙正因为潜在的继承人过多,才导致九子夺嫡的局面;雍正虽然不及康熙,却也拥有10个儿子。不过这种说法倒是不太具备说服力。因为乾隆的几个哥哥中,三个夭折,还有一个也只活了二十多岁。在这一方面来说,雍正对自己的继承人是有所担心的,至少在乾隆出生前是这样的。

不过满清王朝皇室的制度设计是杜绝这一可能的。即便雍正有心抱养汉人子弟,但技术难度太大,也是几无可能。那时,满清皇室家庭往往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封爵等级、承袭关系、婚丧嫁娶的赏赐,以及其他方面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所以清廷对于皇室子弟的身份确认非常严格。

早在清军入关前,皇太极就曾经下旨规定,对于抚养异姓子弟,冒充皇族子弟的要判处重罪。作为专门管理皇家宗室事物的机构,宗人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确保皇室血缘关系的纯正性。皇室人员要定期向宗人府呈报人员变动情况,宗人府再根据呈报的资料编订宗室的户口等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宗人府必须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并最终编纂玉牒作为皇室的族谱,确认皇族的谱系。在如此严格的制度下,要瞒天过海,抱养别人家的子弟冒充皇族血脉,实在困难。

也有史学家以《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五修》为依据,在年谱中判断,所谓的陈氏叫陈元龙,他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儿子在乾隆出生前的十七年就已经去世了,两个女儿也早于乾隆出生。同时在康熙五十年乾隆出生的时候,陈元龙的两个侧室已经去世,只有五十岁开外的原配夫人宋氏还活着,并且在乾隆出生的同年九月也生病去世了,不可能生儿子。

陈氏在清初就是名门望族,三代官爵显赫,皇帝给他们特殊的优待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作为掉包换孩子的证据。而乾隆南巡海宁盐官,则是为了勘察海塘工程,并不是像有些人臆测的是为“省亲”。另外陈氏为海宁望族,他家的花园也是相当有名,他家接驾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那两块匾额,经查证,也是张冠李戴。陈家确有“爱日堂”、“春晖堂”两匾,但都与乾隆的爷爷康熙有关,与乾隆没有关系。据史学家孟森考证,陈世倌的堂祖父陈邦彦早年丧父,其母黄氏矢志不嫁,守寡41年;陈家富贵以后,黄氏被朝廷封为淑人,康熙亲自写了“节孝”两字赐之,不久又写了“春晖堂”匾额。所以,这两个匾额是康熙写的,并非乾隆所题。

因此,有专家指出,在清末民初盛传的“乾隆是陈氏之子”,是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编造出来的。

那么,乾隆皇帝果真只是满族人吗?还真不完全是。乾隆帝至少是有汉人血统的。

(二)乾隆帝汉人血统的根据

清朝确实有满汉彼此不能通婚的规定。但起初的满清,除了八旗满人外,也有八旗汉军,这些八旗汉军家族的女子是可以被纳入皇室后宫的;其次清朝在入关之初并不禁止汉满通婚,甚至还提倡二者通婚,因此历任清朝皇帝多多少少都有汉族血统,纯血满族人在清朝皇帝中并不多见。

据史学家研究,清朝的所有皇帝中,真正有纯正的满族血统的,就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一人,就连清太宗皇太极也不是,因为其生母叶赫那拉氏出自蒙古,因此他有蒙古血统。

乾隆的祖父康熙的生母孝康皇后就是辽东抚顺汉人的女儿,其父亲佟图赖自父辈起投降满洲,娶了满洲人成婚生下了孝康皇后,孝康皇后有一半汉人血统。因此康熙体内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汉族血统。

再看乾隆的父亲雍正。由于雍正的母亲孝恭皇后是纯正的满族人,所以雍正只有八分之一的汉族血统。但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的汉族血统却十分明显。根据《宝坻县志》记载,乾隆的外高祖母为龙氏,外曾祖母为乔氏,都是纯正的汉人姓氏,而乾隆的外祖母为彭武公之女。所以,乾隆的母系一脉至少三代曾与汉人通婚。

甚至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也有传闻称其为汉人,因为在清朝的公开档案中,分别有“格格钱氏封为熹妃”以及“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的记载。清朝册封皇室嫔妃的封号不可能重复,因此有人认为汉人钱氏后来被赐姓钮祜禄氏,也有人认为钱氏是记载者笔误,到底钱氏是什么身份今日已不可考,钮祜禄氏是满人还是汉人至今也尚无定论。

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无论是汉人还是满人,都改不了钮祜禄氏具有浓重汉族血统的事实。结合乾隆生父雍正的血统来看,乾隆的血统中至少有着一半的汉族血统,甚至比满族血统还要高,这也解释了乾隆为何对于汉族文化格外热衷。

那么乾隆是宋徽宗的后裔又有什么根据呢?众所周知,北宋的靖康之变发生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押送到金国,后宫佳丽和宋朝公主们都沦为了金人的玩物。这样,宋朝的公主们自然为金人诞生了不少子女,所以金人后代有宋徽宗的基因是很有可能的。而满清正是金人的后代。在现代基因检测出现后,确实在部分满族人体内检测到了宋室赵氏的基因。

综上所述,乾隆帝即便不是汉人,也确实不是纯正的满族人,他身上的汉人血统是很明显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传说中的“养尸地”存在吗?“养尸地”是什么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传说中的“养尸地”存在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人在百年之后会去向何处?死后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因为这个问题无人能解,所以,自古以来关于身后事的猜想就层出不穷。中国拥有,永安“养尸地”、贡川悬棺、上坪铁坟、安砂石棺、百丈岩穴葬、铁钉石洞葬、三合土墓室等,以及一整套逐

  • 明朝的“蚕神杀人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的是蚕神显灵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明朝的“蚕神杀人事件”是怎么回事?欢迎阅读哦~我国古代以农耕立国,其中养蚕和种桑又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朝代更迭,但蚕桑和丝织业却从未间断。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其发展反而越来越兴盛。到明朝中叶,蚕桑丝织已经非常发达,特别是江南一带,更是家家种桑育蚕。(育蚕缫丝)要论缫丝

  • 大军压境楚国使者讲笑话退敌?这才是优秀的使者!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大军压境楚国使者讲笑话退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南伐荆蛮,这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全体动员对抗外虏,总计出动了八国联军,可谓规模空前,史无前例,再加上进军神速,攻其不备,无论从哪方面看,楚国这次恐怕都凶多吉少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再次让天下大跌

  • 慈禧的吃饭趣闻!从来都是单独吃的慈禧竟然为外国画家破了例!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的吃饭趣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巴菲特的午餐”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2019年6月1日第20届巴菲特慈善午餐以4567888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3154.03万元)的价格拍卖,巴菲特的午餐被人追捧并不是因为这餐的豪华,而是因为这餐背后的价值。中国历

  • 南北朝的一场真实版“农夫与蛇”!陈叔宝被救登基后杀害了救他的老伯!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南北朝的一场真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历代皇帝中,凡是有过民间生活经历的,往往都比较贤明。因为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体验过世间炎凉,更深知官吏们欺上瞒下的伎俩。像朱元璋从来不以自己的穷苦出身为耻,常常以淮右布衣自称,这反而更衬托出他的伟大。不过并不是所

  • 和珅的陵墓为什么有99道湾?和珅挖和陵的趣味小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和珅挖陵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和珅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权臣,他不但位高权重,且还是一个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和珅身兼清廷多个重要职务,更是乾隆皇帝最宠信的臣子,权力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乾隆皇帝在登基60年之际,把皇位禅位给了嘉庆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乾隆帝画像插图虽然

  • 朱元璋穷时饿晕在路边被一个大娘所救,后来这位大娘怎么样了?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历代帝王的一生都是传奇的,秦始皇,年幼为质子。长大后纵横六国一统天下,即使去世陵墓也是世界都为之关注的。刘邦,从一个逃犯到起义首领再到皇帝,他的一生经历过贫苦享受过富贵。而在这么多皇帝之中人生经历最丰富的应该要数朱元璋了,在所有的皇

  • “羊下水”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厨师给慈禧吃这道菜被满门抄斩?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羊下水”是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年,眼见着国将不

  • 陈后主荒淫到什么程度?隋军都过江了他还在听合唱!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后主荒淫到什么程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的荒淫腐败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别的不敢说,但是至少填

  • 诸葛亮刘禅的关系究竟如何?为何武侯庙迟迟不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刘禅的关系究竟如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在第七次北伐失败后,病逝在五丈原。由于诸葛亮对蜀汉的巨大功劳和贡献,蜀汉朝廷针对为其立庙一事进行朝议,后主刘禅一拖再拖,最终迫于压力在诸葛亮死后三十年才下诏为诸葛亮立庙,并规定祭拜诸葛亮的活动只能在武侯庙进行,民间私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