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玄奘取经回来还有故事?一个跟《道德经》有关的故事!

玄奘取经回来还有故事?一个跟《道德经》有关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9 更新时间:2024/1/15 1:38:46

玄奘取经回来还有故事?一个跟《道德经》有关的故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佛祖如来觉得天下四大部洲,只有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不信佛法,而且只有小乘,解说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个定论。于是就在四大弟子中选了金蝉长老下凡为僧,然后在历经十万八千里,从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取回大乘三藏真经。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玄奘取经归来之后,一直在组织翻译佛经的工作,唐王李世民也很支持,在京城给他建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收藏和翻译佛家经典。并为他所创立的法相宗作序立碑,那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今天仍然完整地保存在慈恩寺中。

其实玄奘西游归国,太宗曾有让他“东游”返回印度之意,只是这件事不为人所知,要带回去的就是翻译成梵文的《道德经》。如果这件事成真了,“老子化胡”的故事就真的实现了。

当年玄奘归来之后,组织了当时全国最有名的高僧一千多人,一起翻译自己从印度带回来的三千多卷经书。李世民看了之后就很有感概,心想这个文化输出真实厉害啊,古天竺数百年前发明的文化,还能让无数人舍身取义舍生求法。

想我大唐巍巍盛世,为何就不能也向别人输出自己的文化呢?

当时官方最推崇的就是道教,几乎要变成了国教,是后来武则天上台之后,才让佛教兴盛起来的。

于是李世民就跟玄奘法师商量:大师啊,既然你去了一趟天竺,路况也熟悉了,而且精通梵文,能不能再辛苦你一趟,我们把自己的宝贝经典《道德经》反过来翻译成天竺的梵文,然后再给他送回去,也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们大唐的文化也很厉害?

玄奘支支吾吾一阵,有些为难。但是毕竟皇帝开了金口,怎么样也得试试,不能随便敷衍。唐太宗还很贴心地派给他当时两个非常厉害的道士,算是道教的高手,配合玄奘一起搞翻译工作。

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道德经》翻成梵文,那可不是多一点点难度。首先,即使是用汉语,要想把它解释清楚已经很费劲了,更何况还要翻译回去变成梵文。比如老子的核心概念“道”要怎么翻合适?

玄奘大师最早想到的是用“末伽”,这个次在印度梵语里就是“人言”之意,可是旁边的道士就不服了:“道”最重要的义项乃是“智慧”和“规律”吧,那何不把它翻译成“菩提”呢?

玄奘也很为难,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争来吵去,始终无法顺利开展。这个计划在一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障碍,死于襁褓之中,因为太难了,太宗也不好太难为人,也就没了下文。

想想当年如果太宗这个神来之笔实现了,还真是一个佳话,《道德经》的西传如果早上一千多年,也不知道会对印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弄不好现在去了印度,大家过年都统一习俗贴门神春联了。想想这个场景都很壮观,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信仰同一个宗教,加起来就是近三十亿,真是不敢想。

那明清的才子们就可以再写一个《东游记》,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唐僧再次出发,这次是把《道德经》送给他们。

不过《后西游记》倒是有的,说的是几百年后,对于佛经的解释已经乱了套了,上次是经文乱套,这次是经解乱糟糟,于是唐僧的后人唐小僧,以及孙悟空的儿子孙小圣,再找来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后代,又一起组团出发,前往天竺求真解。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故事还是相当精彩的,当然跟《西游记》比还是有差距,不过里面的想象力,还是故事的逻辑性就比《西游记》要强一些。

标签: 历史唐朝唐玄奘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始皇为何下令制作一真一假两传国玉玺?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秦始皇,秦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始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据称玺钮雕如龙鱼凤鸟,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传国玺”诞生,从此便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无数野心家将之视如一统

  • 武承嗣为什么要诬告刘行实谋反?原来目标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唐朝,武承嗣

    武承嗣为什么要诬告刘行实谋反?原来目标是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则天称帝后,最担心的就是怕别人夺了她的皇位,最害怕的就是谋反,她怕李唐子孙,她怕权重大臣,她怕功高将领,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也防备。只要听说谋反,她宁可错杀,也不放过,所以武承嗣和那些酷吏们就抓住武则天的这个心

  • 古代男子为什么都娶十三四岁的女子为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我们现如今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子22周岁,女子二十岁,部队规定结婚年龄为的二十五周岁,如果不满足年龄要求,将无法领取到结婚证,婚姻也不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在古代时期,许多女子都在十三四岁就出嫁,一般在15岁左右都已经生完孩子了,我们现在来看十三四岁的女子结婚年龄确实有点小,但是在古代时期却是正常的,那么

  • 戚姬年轻貌美,她做错了什么吕后才将她百般蹂躏致死?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戚姬,汉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戚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邦是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后人称其为汉高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原本是秦朝时一个亭长,职位很小,赶上秦末天下大乱,他在萧何、曹参等人的蛊惑下带兵反秦,实力一点点壮大,项羽打败章邯,灭了秦国后,封刘邦为汉中王。一年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击项羽,

  • 曹操麾下百人“智囊团”相比诸葛亮如何?为什么没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曹操,诸葛亮

    曹操麾下百人“智囊团”相比诸葛亮如何?为什么没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话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流人才奔曹操,二流人才投孙权,混不下去找刘备”,所以说在人才方面,曹魏势力的人才是最多的。武将咱先不说,来说说谋士吧,魏蜀吴三个势力,曹操的“智囊团”应该是最庞大

  • 古代有一个制度害死无数少女,因太残忍被废除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到了封建社会,这个殉葬制度也被统治者继承了下来,数秦朝最甚。汉、唐两朝皇陵的重要特点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让皇亲

  • 和尚喜欢上16岁少女,知县写词讥讽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柳舍春,明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柳舍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300多年前仓央嘉措说了一句“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也感动了世人。只是其实这种无奈,或许并非只有仓央嘉措一人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出家人也并非只有他一个。当年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就曾判过一个案子,一位和尚因情杀

  • 洪武皇帝朱元璋长相如何?画像是真的还是故意抹黑?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说过朱元璋长得很丑,或者看过清朝人画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画像,说实话那简直是不忍直视。鞋拔子脸上长满麻子还有那稀疏的须发,无论是放到古代还是现在都是正儿八经的丑八怪。不过那是清朝人画的画像所以非常有可能是为了抹黑前朝而使用的下作手段,

  • 刘备伐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关羽复仇只是幌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刘备伐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关羽复仇只是幌子!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经过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进军蜀中,最后建立了蜀汉政权,其地域横跨荆益两州。当时镇守荆州的就是刘备手下大将关羽,关羽在荆州也不甘寂寞,率军不断讨伐曹魏,之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一时间关羽名震华夏。可惜好景不长

  • 揭秘:刘邦被追杀为什么要推儿女下车?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邦,汉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楚汉争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异常精彩的一幕,一者是贵族后代起点极高,而且力能举鼎更有羽之勇千古无二这种威名的楚霸王项羽。另外一个是起点极低只是区区亭长出身,而且年纪又大 打仗又没赢过的汉王刘邦。他们曾经是结拜兄弟,后来争夺天下又成了宿敌,两者实力相差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