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4/1/22 19:32:33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霍去病在打击匈奴时,立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可以说正因为有此人的存在,汉武帝才减少了很多忧虑。可是司马迁作为当时的史学家,对于霍去病的功绩却不那么认可。他在记录霍大将军的功劳时,表面上看似非常高,实际上在记录时却运用“春秋笔法”,加上种种现象,都表明他对这位大将军的不肯定。

为了记录霍去病以及卫青,司马迁特地为这二人写了一部列传。在书写这部列传的时候,运用的写法同样非常奇特,他虽然完整的记录了霍大将军带兵攻打匈奴的过程,但是他却从来不写霍大将军的功劳,而是通过皇帝的诏书,从侧面书写。如果不仔细品读,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理解这位史学家的意图。他之所以用这种方法书写,可以理解为两种用途,第一个作用,是宣扬汉武帝对霍大将军的恩宠,也就是所谓的皇恩浩荡。同时也是对皇帝以及霍去病的否定,因为霍大将军原本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劳,只是被皇帝夸大了而已。不管从哪一个作用出发,都潜藏了“汉武帝不断提拔和重用霍去病”的意思。

在司马迁记录霍去病最大的功劳时,特有意思,霍将军费了很多心思才收复了河西,匈奴的领导者带着他的子民前来投奔汉武帝。司马迁在原文中写道:“降者数万,号称十万”就是说原本降兵只有几万人而已,但是却说成了十万。就连皇帝在后来嘉奖霍大将军时,也认可这个数据。关于霍大将军收复河西,司马迁很明显偏向匈奴,原本应该歌颂自己朝代的将军才对,可是他却反而为匈奴写了一首悲歌。

司马迁在书写另一部列传时,同样使用了这种写法。他书写时,先是在前文写了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邓通和赵同还有李延年,在文章的最后却又加上了霍去病的名字。咋看之下像是在表扬这位大将军,实际上却是讽刺他,依靠后宫的裙带关系升迁。总而言之,司马迁对于霍大将军的功绩并不肯定,最多只能算是叙述他的功劳而已。明明霍将军的功劳那么大,为什么司马迁却那么不看好他呢?在小编看来离不开这两个原因。

其一、他并不看好当时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他并不赞同汉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匈奴穷打猛追,认为这是一种既不利敌人,又不利自己的做法。司马迁为了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甚至特地为匈奴书写了一部列传,按理来说他作为汉朝的史学家,绝对不应该为敌国书写列传才对,他却偏偏就这么做了,这一点本身就足以让众人觉得奇怪了。更奇怪的是,他竟然觉得匈奴和汉朝之间竟然大有渊源。在他看来,汉朝应该把匈奴作为自己的臣子,厚待他们才对。而不应该把这样一个民族当做自己的敌国,迫使他们失去家园。

其二、司马迁并不赞同皇帝的用人观念。作为专门记录历史事件的人,司马迁对于皇帝的用人观念非常清楚,只要是他所喜欢的,都能够得到重用。如果遇上皇帝不喜欢的,哪怕此人的能力再强,立的功劳再大,同样得不到重用,这种用人方法绝对不是明君所为。司马迁在书写史记的时候,还特地加入了一件事情,当时立了大功的卫青回到京城,皇帝给了他很多物质和金钱方面的赏赐。当时后宫当中最受宠的是王夫人,于是宁乘就给卫青出主意,让他把皇帝赏赐的钱,拿去给王夫人的亲人做寿,卫青还真的拿出了五百金给王夫人的双亲。事关自己最受宠的夫人,皇帝自然比较上心,皇帝特地问卫青缘由,卫青就把宁乘的主意告诉他,于是宁乘就得到了重用。除了这个案例以外,司马迁还写了大量这类事件,他之所以这么写,无非是在告诉世人:汉武帝用人的方法不可取。

在司马迁的眼中,不管是霍去病也好,卫青也罢,虽说他们功劳确实很大,但是如果不是卫子夫在后宫的作用,想必这二人的成就也不会如此之高。甚至也在告诉世人,这两人的功劳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只是汉武帝有意提携他们而已。世人都非常相信司马迁所写内容的真实性,很少人怀疑他在书写历史内容时,是否带着个人观念。所以大家在看待他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时,也应该带着理智的眼光去阅读。

标签: 历史汉朝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古代出身最高贵的公主,但多数竟然老死宫中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与公主对应的男性称号为王。《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

  • 崇祯皇帝为什么死也不逃跑?当时崇祯被“绑架”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为什么死也不逃跑?当时崇祯被“绑架”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自缢于在煤山,伴随着偌大的明帝国一起覆灭,读历史的我们会有个疑问,那就是李自成下决心挥兵东进是1643年12月30日,距崇祯自缢的1644年4月25日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往南迁,是谁把崇祯皇帝

  • 顺治为什么能顺利继位?全靠了孝庄太后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顺治,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顺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其实形式很复杂,当时的清朝并没有成熟的皇位继承人制度,还没有皇帝在生前立太子或指定皇位继承人的做法。按照清太祖努尔哈赤定下的规定,当时有权表决新皇帝人选的,只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

  • 历史上真的有李岩这个人吗?李自成手下李岩是个怎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明朝,李岩

    历史上真的有李岩这个人吗?李自成手下李岩是个怎么样的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大多极具传奇色彩,他们有勇有谋,有常人所不能及之处。他们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名留青史。但也有例外,比如李自成,不是说李自成没有传奇色彩,而是他太具备"传奇色彩"。草寇出生的他如刘邦,朱元璋一样从草莽

  • 古代一个小国因养猪而兴盛,流传下一个奇怪的典故!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商朝

    古代一个小国因养猪而兴盛,流传下一个奇怪的典故!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养猪致富是一桩不错的买卖,而在古代社会,养猪不仅能致富,还能立国。比如,在夏朝时期,就有一个擅长养猪的小国,就因会养猪而兴盛,最后还留下了一个流传至今的超级古怪的典故。究竟是什么古国,又是什么典故呢?下面

  • 明朝三大迷案之一梃击案!其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明朝,梃击案

    明朝三大迷案之一梃击案!其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各朝代宫廷“秘史”都有各种记载,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由于其发生在短短的6年内,伴随了旷日持久的太子之争、新继位明光宗朱常洛的暴毙、李选侍与魏忠贤为主谋的权利之争。这都让大家对晚明本就混乱的历史更加充满

  • 故宫的珍妃井的由来是什么?慈禧真的将珍妃推进井里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清朝,慈禧

    故宫的珍妃井的由来是什么?慈禧真的将珍妃推进井里了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珍妃井”,位于故宫博物馆里,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它其实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井,但是因为有了珍妃,而变得不一样了。珍妃是光绪最疼爱的一个妃子,可是也因此埋下了祸端。光绪疼爱珍妃却不疼爱隆裕皇后了。隆裕皇后又是

  • 慈禧守寡后意外怀孕,有3个太医为其诊治,最后结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慈禧,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慈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到历史中比较有名的女性,那莫过于慈禧和武则天,想必大家对于武则天这个人物都比较熟悉了,然而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慈禧。慈禧太后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是晚清重要的政治执权者,更是晚清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的慈禧太后并非是满族反而是汉族人

  • 刘邦驾崩后,吕雉称霸后宫,戚夫人下场最惨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吕雉,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上封建社会几千年发展,女性一直没有什么地位可言,所以我们了解的历史女性人物一般都是非常出名的,要么是贤惠善良出名,要么和四大美人一样以美貌出名,还有一种女性就是因为太过狠毒留名千古,被世人唾弃,吕雉就是其中的一位,关于吕雉这个女人

  • 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无字碑”真实意图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无字碑”真实意图是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无字碑相传是武则天立下的,墓碑一般是用来记录墓主人生前所做的事迹,但是武则天却并没有这样做,她为自己立下了一块无字碑,据说是将自己生平事迹,功与过都交给后人去评判,自己不多说任何话。不过,武则天立无字碑当真是这个原因吗?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