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崔玉贵:推珍妃入井的慈禧贴身太监

崔玉贵:推珍妃入井的慈禧贴身太监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4/2/10 8:28:19

近年来,戏台上、影片中,经常出现在庚子(1900 年)事变时,帝、后出逃前,慈禧太后命二总管太监崔玉 贵强把珍妃投入贞顺门内井中的场面。故一些观众认为崔 玉贵是个刽子手,与李莲英为一丘之貉。

原来,慈禧太后临出宫前,于匆忙中曾召集群臣、宫 女、太监讲话,也确实曾令身边侍立的崔玉贵把珍妃唤 来。崔玉贵“嗻”了一声,即派小太监王捷臣去冷宫把珍妃 带出来。太后只简单地对众多听命的人说:“洋人眼看要进 城,只能带皇上、皇后、阿哥和一部分人暂时走避,其余 的人只能留下厂许多人听了惊恐万状,哭声震天。性情倔 强的珍妃,听到了太后的这番话,她毫不畏惧地跪在太后 •面前说:“皇上也应当坐镇京师,不能走。”太后本已情急意 乱,见珍妃竟敢劝阻,怒容满面,向李莲英说:“这个畜牲 实在该死”。太后这才对身边侍立的崔玉贵悄悄地说把 她塞到井里去!”崔玉贵犹豫了一•下,本想向太后替她说情 (这是事后崔向家人述说的),可是玉贵身边侍立的王捷 臣自告奋勇地把珍妃拖入井中去了。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 少妇,就此兰摧而玉折了。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壬寅(1902年)初,方从西安回銮。太后先到皇宫内 院各处巡视一番,当她走到那口井边,想到尚未打捞上 来、依然沉没在井中的珍妃,顿时思绪万千,大有悔不当 初之感,怕将来载之史册岂不骂名千载?她回到长春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把崔玉贵叫到御座前说:“当初, 咱们出宫之前,珍妃子向我顶了几句嘴,我只是说了句气 话,谁叫你指使王捷臣把珍妃子塞到井里去了?我看桂公 爷的面子,对你不加惩处,从今日起,叫你出宫为民,以 免尔后我见了你,就想起珍妃子来。”崔玉贵跪在太后面 前,泣不成声,但一句话也没有向太后分辩。

此事很快传到太后的弟弟桂祥耳中,他立即进宫跑到 太后面前,来替玉贵说情。姊弟俩在密室中谈了一阵话。 桂公爷出来,好言安慰了崔玉贵一番。

原来,在慈禧太后御前的两个权监中,桂祥对李莲英 蝇营狗苟的丑恶嘴脸看不惯,可是太后对李莲英却十分宠 信,凡事百依百从;李根本不把桂祥放在眼里,而崔玉贵 对桂祥十分尊敬。当时,朝中许多重大事情,只有李、崔 两人知道得最详细,所以桂公爷把崔玉贵拉了过去,作为 “耳目”。就这样,桂公爷把玉贵认做了干儿子。

崔玉贵原名崔瑞堂,直隶河间人,1868年(同治七 年)七岁的时候,家乡年景不好,母亲饿死,其父逃难出 来,用抬筐把他担到北京城时,遇见一位好心肠的太监, 把玉贵引进宫,遂净身当了老公,其父得了一些钱作本钱 做生意,父子才得以活命。

崔玉贵在宫中苦熬岁丹f多年,拜八卦拳祖师尹福习.武,学得一身好武艺。慈禧太后发现玉贵身躯高大,当差 勤勤恳恳,又有蹿房越脊的本领,二十岁那年,崔玉贵被 提拔为二总管之职。这时,经常有媒人给他“拉纤”,但都 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误了自己,不要再误人家的女 儿。”那个时候,凡是有钱的太监,在宫外纳三房四妾,是 不足为奇的。

光绪十年(1884年),崔玉贵之长兄崔志方携妻子从 河间来京,崔玉贵这才在东华门万庆馆三号购置了一所宅 子,安置其兄居住。后来志方背着玉贵连续娶了三位姨 娘,每次都是玉贵事后知道的,即“木已成舟”了。玉贵异 常尊敬志方元配夫人。后来,妻妾满堂的志方又把一,部分 家眷分住在南苑。

玉贵长嫂居住万庆馆时,崔玉贵收养了赵姓一个两周 岁的男孩做养子,托付长嫂替他抚养,取名崔汉臣。当汉 臣十三岁时,崔玉贵把汉臣送进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的“京师同文馆”深造。该馆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开 办时,只限招收十三、四岁以下的满汉八旗子弟,学习外 文、天文、数学一类课程。

崔汉臣年及十六岁时,太医院副堂官(院判)张午樵 (字仲元)看中了才貌英俊的汉臣,就和崔玉贵商量,愿 把女儿张毓书许配汉臣。太医院正堂f (院使)姚保生有 个儿子,正巧与张仲元的女儿同庚,姚保生知道张午樵的 女儿不但貌美,而且精通英、日两国语言,故想和张午樵 结为亲家。姚将心意对午樵说了,张午樵回说:“女儿毓书 已然许配崔玉贵的养子崔汉臣了。”姚保生认为张午樵看不 起他,因此两位堂官有了隔阂。崔玉贵知道了这件事很作难,就对李莲英说了。李莲英乂把此事禀奏了慈禧太后, 太后说:“把他们三个孩子都召进宫来我看一看。”

一禾,三个孩子来到太后宝座前叩了头,太后边问他 们的年龄、学识,边仔细地端详他们的相貌。三个孩子不 知太后要出什么“点子”,臊得张毓书满脸通红,两个男孩 心中也嘣嘣地乱跳。原来,在他们进宫前,三位家长都向 他们交了“底”。

三个孩子退出宫殿以后,太后把崔玉贵叫到跟前说: “我看你的孩子比姚保生的孩子才貌出众,就把毓书配给 小绪吧(崔汉臣的乳名)。”太后的话是金U玉言,姚保生 也就无话可说了。后来宫内、宫外盛传崔玉贵之子崔汉臣 的亲事是太后的“指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太监净身:父母精血不可弃也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太监、姨太太、鸦片可以说 是中国的国粹,这自然是反话了。既然是国粹,当然是源 远流长,盖有年矣的了。单说太监,这种畸形的怪物,伴 随着宫廷而诞生,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历 代政治的兴衰常常与宦官有密切联系。我不懂历史,更不 懂政治,我只就所听到一点太监生活谈谈。那么,

  • 钱塘一代名妓苏小小的千载芳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是什么契机造就了苏小小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妓女呢?这还得从她的身世说起。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

  • 一代艺姬张盼盼被白居易逼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日的徐州古代彭城,那里地势险要,交通便利,能控豫鲁而瞰江淮,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正因它地理位置的重要,许多历史故事曾在那里上演,因此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有夏禹镇水的铁牛、吴季子挂剑台、范增墓、霸王戏马台、燕子楼等。说到燕子楼,就必然想到关盼盼,这位才貌盖世、歌舞绝伦的奇女子,曾在燕子楼上演出了一幕

  • 大太监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赫赫名闻中外、受慈禧太后之宠、赏赐身穿黄马褂、 领二品红顶花翎的大太监李莲英,在清朝人关二百多年 来,在阉宦之中,受此殊遇者,仅此一人而已。彼时,满朝文武大臣,对他无不侧H而视;就连皇 上,也怵他三分。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大太监,为何西 太后死后两年光景,就遭受身首异处之祸呢?我虽然知道 其&ldq

  • 南齐名妓梁绿珠:跳楼殉情的石崇爱姬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说:“好花儿生长在僻乡村,美人儿出自小家门。”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像是西施、貂蝉、王昭君等都是生在穷乡僻壤,梁绿珠也是这样。梁绿珠系边陲地区的白州人,生于晋武帝秦始年间,白州有白江,水木清华;有日博山,钟灵毓秀,梁绿珠尽得山水灵秀之气所凝聚,出落得分外妖娆,颖慧明敏,令人有

  • 太监轶闻:清代宫廷的皇家象征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处于皇权的统治之下,皇宫里面后宫佳丽三千,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但宫中有些事情必须要男人去做,而男人进入后宫,皇帝又担心自己的后代血脉不纯,于是太监这个产物就应运而生了,中国的太监制度,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诗经》、《周礼》等都有关于太监的记载。太监是离皇帝很近的人,在大多数人心中,

  • 南朝张丽华:藏匿井中的南陈后主后庭花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歌妓出身的张丽华后来做了是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她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所谓“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她在做龚贵嫔的侍儿时,陈后主一见钟情,封为贵妃,视为至宝,以至于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都常常将张丽华放在

  • 琵琶女殷桂英亡魂缠死负心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宣宗大中年间,江南重镇徐州发生了一件怪事:新科进士王魁被赐官为徐州佥判,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不到三年,竟然引刀自刺身亡。对此事,众人议论纷纷,不解其中原故;而知情者都说:这是负心人应有的下场!要知事情的来龙去脉,还需从王魁中进士前说起。王魁是莱州人,出身贫寒,却禀赋独厚,不但人长得相貌堂堂,而且

  • 唐朝义姬李亚仙与夫郑元和共护唐玄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娃原名李亚仙,是唐代天宝年间京都长安的一位烟花女子,以重情仗义而被人们誉为义妓。她抛弃繁荣,助其所爱,更能谨守妇道,严整治家,因而被朝廷封为汧国夫人,一个出身卑贱的妓女竟能获此殊荣,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要解其中原由,还需先从郑元和讲起。郑元和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州刺史郑仁仰的独生子,天资颖慧,相貌堂

  • 才女鱼玄机与温庭筠的师生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但须眉称雄,也有不少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佳作甚多的一位。这位美丽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轻怜蜜爱,谁料世事沧桑,命运又把她塑造成一个放荡纵情的女道士,最终为争风吃醋杀死了自己的侍婢,自己也走向了刑场,空留下无限的叹息。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唐武宗会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