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四位秘不发丧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四位秘不发丧的皇帝是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63 更新时间:2024/1/9 2:41:38

中国历史上有四位皇帝在死后秘不发丧,是哪四位皇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位秘不发丧的皇帝:秦始皇:秦始皇相关文章推荐

秦始皇死于第五次东游,驾崩于沙丘行宫。赵高说服胡亥,威胁李斯,三人密谋假借秦始皇名义,拥立胡亥为秦二世。并下假的诏书,命令扶苏蒙恬自杀。公子扶苏自杀以后,这才命令车队日夜程。赵高命人像往常一样,照样给秦始皇送食物和公文奏折,以蒙蔽百官和其他公子。以防有公子得到消息以后,发动政变。所以,秘不发丧。

当时正值暑天,为了掩盖尸臭。赵高命人弄些鲍鱼装在车上。等到秦始皇埋入骊山时,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相比,皇帝已经烂没了。

奈何一代始皇帝,死后两个月竟然一直和臭海鲜放一起腐烂。

第二位秘不发丧的皇帝:刘邦:刘邦相关文章推荐

公元前195年,因讨伐英布叛乱,受伤重病而亡。刘邦死后,吕后和审食其认为,那些功臣宿将都是和刘邦平民起兵,怕那些老将军们不愿意辅佐幼主,谋反叛乱。所以,两人秘不发丧,计划尽快处死那些将军们。四天后,将军骊商知道此事,劝说两人,如果你们真的秘不发丧并谋杀功臣将军,那么天下肯定会大乱的。陈平,灌婴,樊哙,周勃等人,听说此事以后必定起兵谋反,内臣也会与他们相互呼应。

吕后和审食其听从了建议,没有继续原先计划,及时为刘邦发丧。刘邦是四月驾崩于长乐宫,天气还很凉,而且到“丙寅”日,间隔十几天,就葬于长陵。刘邦的尸体应该不会腐烂。

第三位秘不发丧的皇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相关文章推荐

元太祖成吉思汗于1227年8月25日,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当时,成吉思汗正领兵灭夏。1227年6月,西夏末主走投无路,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7月,成吉思汗病种,临死前立遗嘱:秘不发丧,等西夏献城投降,将西夏主和中兴府所有兵民统统杀掉。

西夏由于一直在投降这件事上反复无常,成吉思汗这种屠城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蒙古军队遵从成吉思汗遗嘱,杀了夏主,并一举荡平中兴府。

成吉思汗死后秘不发丧,比较例外,这是出于他本人意愿。为了稳定西夏局势,一定要等夏末主投降才发丧。

第四位秘不发丧的皇帝:朱棣:朱棣相关文章推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的榆木川。当时,杨荣和金幼孜商议,考虑到现在距离京师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该秘不发丧。最主要的是,杨荣是支持太子朱高炽的。而皇子朱高熙等一直对皇位很是垂涎,如果让朱高熙知道朱棣已死,太子没有继位,必然发兵谋反。所以,杨荣命令秘不发丧。

为了处理朱棣遗体,杨荣命人将军中收集的所有锡器,溶化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将遗体放到里面密封起来。为了保密,杨荣还将工匠杀死灭口,并命令随行官员每天三餐照常给朱棣进膳。同时,重申军纪军令,竟然没有人察觉朱棣已经驾崩。

杨荣安排好一切,先回京师,向太子朱高炽禀告此事。使得朱高炽顺利即位,杨荣也因此晋升太子少傅,殿内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朱棣死后秘不发丧,遗体处理方式比秦始皇要好很多。这也是臣子用心,要感谢杨荣的机智和忠心。没有辜负朱棣的信任,辅佐太子即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选择侍寝妃嫔的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统治者满族人是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之后,各项制度并不完善。其中对于皇帝后宫妃嫔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随意,清朝后宫妃嫔制度直到入关之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时期,才得到系统的完善。皇帝的后宫佳丽无数,不可能全部被皇帝记住,于是康熙特意设立了一个管理后宫妃嫔的机构敬事房,专门负责安排妃嫔的侍寝。康熙为

  • 历史上有名的间谍有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间谍简介间谍既指被间谍情报机构秘密派遣到对象国(地区)从事以窃密为主的各种非法谍报活动的特工人员,又指被对方间谍情报机构暗地招募而为其服务的本国公民。广义来说,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从敌对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间谍的主要任务间谍的主要任务之

  • 朱棣真的弑杀成性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棣于1402年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明成祖的徐皇后,于永乐五年(1407年)病死。徐氏死后,朱棣一直未立皇后。后宫有一位权贤妃,美艳

  • 三长两短指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平时常常说三长两短,用来指指意外的灾祸或者有生命危险的事故,但三长两短具体指的是哪三长和哪三短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三长两短这个成语出自明朝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三长两短的&ld

  • 乾隆身世之谜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乾隆出生离奇传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

  • 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因为好色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历史上曹操的实力是最强大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但是没有统一中国,既然曹操最终没能统一天下,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所有的专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太好色。英雄固然难过美人关,但是曹操的好色实在太过,以至于让有雄心且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曹操最终没能实现抱负。为什么说

  • 皇太极皇位是夺来的还是继承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皇太极是如何继位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据说,努尔哈赤生前已立多尔衮为嗣子,而皇太极用阴

  • 不能通婚的姓氏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姓氏中存在一个现象,有的姓氏间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却基于种种历史遗留原因,造成一些姓氏之间在很早以前就不准通婚。现在可能没有这些禁忌了,但是还有为数不多的地区还留有这样的传统。武潘不通婚:被小说耽误的尴尬武和潘怎么就不能通婚了?这个问题还得从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说起。正式因为小说中杜撰出来的武大

  • 慈禧太后是怎么过年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孝钦太后(慈禧)对年事还是比较上心的,农历腊月十三日开始,她就命令宫人着手清点整理过年的事情了。清理年事,后宫的妃嫔也要参与。妃嫔们各有所司,比如说清洗佛像、更换幔帐等较为重要的事情,就由她们来办理。其余的事情,都让太监具体操持。年事清理的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孝钦太后就会开具辞岁的名单,列名人员可以参

  • 壬寅宫变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嘉靖年间,乾清宫暖阁特殊的空间设置增强了皇上的安全性。然而,那些守在皇帝身边的宫女却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