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3/12/27 13:13:17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768年,乾隆33年,江南地区的一起寻常巫术,引得朝野动荡,天子震怒,最后以上万人被斩首方才终结。

01

无辜的石匠

且说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68年正月。

浙江省德清县需要修缮一座石桥,当地一位吴石匠因为技艺精湛被推举为项目负责人。

就在吴石匠准备好材料开工时,他的同乡沈士良却找上门来。

沈士良是富商出身,家中资产颇丰,按常理来说他与吴石匠本无交情,此时他贸然前来却是为何?

就在吴石匠疑虑时,沈士良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神秘的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原来这沈士良家产虽丰却无儿女可以继承,只得将家产赠予两个侄儿,以此要求侄儿为他养老送终。

如今侄儿们似有反悔,沈士良决定惩治他们,便将写有侄子名字的纸条交给吴石匠。

当时江南一带流传着一种说法:石匠将写有名字的纸条压在石头下敲打,纸条上的人非死即残。

沈士良对此深信不疑,他请求吴石匠修桥时将纸条随着打底的木桩插入水底,再用大锤猛敲猛打,以达到诅咒两个侄子的目的。

吴石匠是位淳朴的手艺人,对这类邪术从来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这沈士良也是丧尽天良之人,侄子不奉养自己找官府理论就是,怎能想出这种下三滥的招数?

于是断然拒绝。

怎奈那沈士良依然纠缠不休。

为了免招是非,吴石匠便将他送至县衙,一番审理下来县官认为不过是邻里纠纷,将沈士良打了二十大板了结。

然而,麻烦接踵而至。

随着此案添油加醋的的传播,以讹传讹,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传闻中夺人魂魄的巫术,是真实存在的。

清人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02

疯狂的谣言

两个月后,德清县的另一桩案子,令局势更加恶化。

一个从德清县乞讨到杭州的乞丐,因为形迹可疑被当地人扭送至官府。

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乞丐谎称他能用符咒夺走孩子魂魄。

这样的言辞,在官方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直接无视。

所以也没有张贴告示来辟谣。

但现场旁听的群众却慌了神,纷纷奔走呼告。

眼见事情闹大,官府这才想起亡羊补牢:各地州县,开始张贴布告。

或许是尸位素餐太久的缘故,官府拟定的布告不仅没有遏制谣言,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功效。

眼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政绩,官员上下统一口径,集体隐瞒不报,以致于错过了辟谣的最后时机。

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策划下,这起普通的案子,很快扰乱了大清帝国的半壁江山。

6月,山东读书人韩沛显招供,曾经接连剪人发辫;

7月,山东一个蔡姓乞丐招供,有人教他用迷药迷晕路人,剪人发辫;

8月,景州一名72岁的张婆婆招供,曾两次剪去侍女的衣角。

而这些人的目的,无非都是想图谋不轨…

最好笑的是,就连陕西一位叫郭兴利的学童,因为贪看街头戏法误了学业,对其母谎称被人剪了发辫,失了魂魄…

清朝大臣画像

03

天子震怒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这阵风波很快蔓延到了京城。

盛怒之下,乾隆不禁痛斥朝臣:“大清帝国历经康雍乾三世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焉能被这等荒诞之言搅得不得安宁?”

乾隆之所以震怒除了眼前的乱局,他内心里还有另一层隐忧:

自古以来,宫廷内斗纷争手段频出,使用巫蛊也并非稀奇之事。且不说西汉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就连乾隆的爷爷康熙晚年时期,还出现了大阿哥以巫术诅咒太子的丑闻。

如果任由这阵风波蔓延,偌大的皇宫内哪有安宁可言?

于是,乾隆命军机处组成调查组,严查。

只是乾隆明显低估了吏治。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起因原是浙江官吏们的知情不报。

如今看到皇上下旨了,各地官员都纷纷邀功乱办。

随着涉案人员的增多,不少地方官员也难逃干系。

牵涉的人数越多,调查组只得联名上奏说明缘由,恳请停止调查,以免造成批量的冤假错案。

此时距最初吴石匠案发也已经过了一年,心力交瘁的乾隆只得接受了这个奏请。

即便如此,这阵风波最后也波及了全国十二个省份,因此案丢掉性命者达一万多人。

乾隆画像

04

盛世危机

如此荒谬的谣言,为什么会在鼎盛时的大清朝掀起轩然大波?

其一

大多数百姓目不识丁缺乏辨识力,很容易被人蛊惑。

其二

早在顺治年间,朝廷就设立了朱批密折制度,即地方官员通过密折单独向皇上报告要事,这一制度的使用在雍正朝达到顶峰,然而随着乾隆朝各地官员长期安享太平生活,使得这项制度形同虚设。从案发当初,江南一带的官员便串通一气,没有一份关于此案的密折送往朝廷,直到局面不可收拾。

其三

当年摄政王多尔衮采取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的后遗症,即使到了乾隆年间,也一直没有被平息。于是给了某些人借题发挥的机会,这也成为这桩事件发展壮大的诱因。

谣言被平息后的几十年,乾隆皇帝又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帝国雄狮逐渐昏沉,而在大洋彼岸正有无数双深邃的蓝眼睛,觊觎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标签: 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朱载坖是个怎样的人?服用媚药死于女色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载坖,明朝,野史秘闻

    朱载坖是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长子即位,可长子在出生2个月就夭折了,信奉道教的朱厚熜听信方士的话说二龙不相见,意思就是皇帝和太子不能见面,如若见面,就要有一个倒大霉,所以他在失去太子后,对其他的儿子就不去理睬,可皇子们逐渐长大,必须要举办出阁仪式,作为皇帝必须到场,可没想到的是,仪式刚

  • 历史上最“变态”的皇帝,残害妃子并用尸骨做琵琶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洋,南北朝,野史秘闻

    我国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有过不少奇葩皇帝的产生,比如说南北朝时代,在这个时代暴虐“心理变态”的皇帝竟有数位。甚至有一位皇帝要把自己的母亲嫁给别人,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爹。这位奇葩皇帝就是北齐的第一任皇帝高洋。可能是作为开国皇帝,在上位不久之后就开始膨胀了,自认为无人能敌,所以经常去

  • 纣王喜欢邓婵玉,她却跟了姜子牙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邓婵玉,商朝,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邓婵玉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这位美女就是甲胄无双貌出奇,娇羞袅娜更多姿的邓婵玉。人们常说,女人的一生,有两次投胎,第一次是父母给的,邓婵玉的父亲邓九公,是纣王麾下大将,为三山关总兵,雄踞一方,可以说,邓婵玉邓大小姐,是含

  • 古语“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典故,下句才是精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典故,野史秘闻

    现代的老人经常提到儿女的时候通常会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劳。这句俗语《增广贤文》里记载过,它的出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个下句,这个下句才

  • 永穆公主贵为公主被人戏弄为何忍气吞声?敢欺负她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永穆公主,野史秘闻

    唐玄宗李隆基,总共有二十九个女儿,其中最宠爱的是长女永穆公主。生母是柳婕妤,同母弟是延王李玢[bīn]。当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受制于姑母太平公主,柳婕妤怀了孕,怕姑母知道消息,差点没堕胎。开元十年(公元723年),李隆基在位的第十年,女儿永穆公主下嫁王繇,李隆基打算按照太平公主出嫁的规格给女儿

  • 他是汉哀帝刘欣,他是官宦子弟董贤,两人相爱世人不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贤,汉朝,野史秘闻

    华文化擅长用某种实物或者虚物来表达某种现象,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彰显传统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这两种古代名词,它的寓意较为特殊,旨在形容性取向有问题的人群,即同性恋或者双性恋。断袖的由来发生在西汉王朝,不是哪一位达官贵人,也不是哪一位平民百姓,而是

  • 张裕妃17岁怀孕,因迟迟没生下竟被冻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裕妃,明朝,野史秘闻

    在明朝当宫女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这个朝代的宫女地位极低,不仅要经常忍受主人的打骂,而且她们一生都没有机会再出宫,更不能与男子成婚生子。当宫女去世后,甚至都安葬于坟墓中,只能被火化后扔在枯井当中。当时,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一生,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张氏很小的时候就入宫成为了宫女,17岁的

  • 高贵妃被毁容后,为什么还不放过亲妹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高贵妃害人终害己,在万紫千红的表演彩排中,被魏璎珞泼洒,娴妃加了金汁的铁水,一下子被烫伤打扮背部,因为伤口无法愈合,眼见就要重伤不治了。这个时候,高贵妃的父亲上门探望高贵妃。高贵妃在高家,本就是被冷落被欺辱的对象,但是高贵妃心中还对高父抱有一丝希望,所以知道高父来探望自己的时候,高贵妃还是有点盼头的

  • 楚庄王刚继位时被大臣绑架,背后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庄王,春秋,野史秘闻

    楚庄王继位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而他面临的局势却是个“烂摊子”。当时楚国在外部争霸战争中被晋国全面压制,内部则存在严重的卿大夫问题,而卿大夫问题的核心家族就是若敖氏家族。若敖氏家族是楚国王族分支,约在楚武王时期便世代出任令尹(楚国第一大臣)。楚庄王刚继位时的令尹是若敖氏家族的成嘉(子孔),与楚庄王之父

  • 宋朝两个宰相抢寡妇是怎么回事?这个寡妇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齐贤,宋朝,野史秘闻

    说到寡妇现在的人看到觉得没有什么,古代人看就是贬义词的感觉,但是其实也并不是,话说在中国的古代宋朝时期有两位宰相他们为了抢一个寡妇啊,竟然大打出手,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宋真宗咸平年间,发生了一件咄咄怪事,两个堂堂宰相竟然公开争抢一个寡妇,最终惹出一场官司,竟引来皇帝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