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陈胜为什么要杀害吴广

陈胜为什么要杀害吴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78 更新时间:2024/1/29 5:42:05

对于陈胜吴广起义想必略懂点儿中国历史知识的人都不会太陌生,特别是他俩开创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响彻寰宇,震铄古今,每每听起必当热血沸腾,乃是二十四世中我见过的最好鸡汤句。既然这场起义叫做“陈胜吴广起义”而不是“吴广陈胜起义”,顾名思义即陈胜坐的是第一把交椅,乃是造反的带头大哥,吴广只是个二当家。吴广虽然只是个二当家,但是在造反预谋阶段和造反起义阶段干的事情比带头大哥都要多,什么脏活累活都承包了,鞍前马后地为陈胜服务。

比如,造反前需要装神弄鬼,陈胜就派吴广大半夜去点篝火并学狐狸叫。我脑洞一下这个场景就觉得瘆得慌,真怕吴广没把这群小伙伴吓到却招来真“粽子”。《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又比如去挑衅秦朝两个都尉,还是吴广出头,《史记·陈涉世家》写到:“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再例如打响第一枪动手夺刀杀都尉的仍然是吴广,《史记·陈涉世家》写到:“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陈胜只是幕后指挥,干实事儿的都是吴广。

除此以外,吴广本身还是这场造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可要知道造反必须得到小伙们的支持,如果只是杀了俩都尉而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小伙们完全可能把你扭送至官府。秦法严酷,世人皆知,这事儿绝对不是靠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能把小伙们摆平。而吴广恰恰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史记·陈涉世家》写到:“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以此看来,“陈胜吴广起义”改为“吴广陈胜起义”也未尝不可。

我读过《史记·陈涉世家》很多次,始终没有搞明白凭什么陈胜坐第一把交易而吴广只能排名第二。当然,这是他俩自己的私事儿。或许吴广觉得陈胜比自己有智慧,又或许吴广很谦虚,再或许吴广很喜欢陈胜,总之陈胜当“陈王”,吴广当“假王”已是历史既成事实。但就是这样一个为“陈王”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的“假王”吴广却死得不知所谓,憋屈至极。

吴广是怎么死的?《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为:“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陽,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於陈王。”如果按照此段记载,吴广是因为久攻荥阳不下,加上为人骄横,听不进属下意见而被手下将领田臧所杀。

这是历史真相吗?既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吴广确实死于田臧之手;说不是是因为田臧只是一个杀人工具而已,却不是杀人的主谋。何以见得?田臧说吴广骄横,但我们已经知道“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不可能在几个月时间内发生如此重大的性情转变。另外,这是杀人犯田臧的一面之词,没有旁证,显然缺乏说服力。那么杀吴广的主谋是谁?我认为是陈胜。

我认为陈胜是主谋的直接证据是田臧杀吴广后不仅未被陈胜追责,反而被陈胜升职并委以重任。这说明田臧的行为要不是得到陈胜事先的授意,要不就是被陈胜事后认可。《史记·陈涉世家》写到:“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陈胜要杀吴广的原因有三个:(一)陈胜与吴广在军事方面发生重大分歧,陈胜感觉自己已经无法掌控吴广。其实田臧所说的那番话应该是陈王的潜台词,田臧只是代陈王说出来了而已。陈胜派两路大军西进灭秦,一路是周文带领的大军,进攻方向是从函谷关进关中。另一路是宋留带领的大军,进攻的方向是从南阳攻武关进关中。

可惜周文遇到了章邯,被章邯连败数场,最后居然自杀了。在这个时候,章邯军队东进在即,陈胜希望吴广抽调兵力迎击章邯的刑徒军,但是吴广好像和荥阳铆上了劲,一直扭着荥阳打,对陈胜的命令置若罔闻。陈胜为了保证整体军事战略及重新掌控吴广的军队,所以暗中指示田臧对吴广痛下杀手。(二)陈胜认为吴广打一个荥阳都久攻不下,对吴广的军事能力产生了质疑。

或许陈胜认为吴广只能干点头脑简单的执行工作而不适合担任军事统帅。所以陈胜对封“吴广”为假王,并让他“监诸将以西击荥阳”的授权感到十分懊悔。但介于王者“君无戏言”和吴广已经手握兵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际情况,陈胜已经无法在短期内通过正常手段收回权力了,所以只能在背后下杀手。(三)陈胜的疑心越来越重。因为他派出去四处征战的各路将领拿到地盘后都就地割据称王了,陈胜的每一次付出都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陈胜也怀疑吴广久攻荥阳不下是心怀不轨。从后面陈胜专门设立中正和司过二职来监察与惩治将领的行为来看,陈胜已经对下面的将领失去了信任,吴广当然也在其中。

如果只有上述其中的一个原因,吴广不会死。但是当三个原因同时叠加的时候,陈胜就必须让吴广死了。“苟富贵,勿相忘”的声音或许还在吴广耳边回荡,可惜自己的人头却已经摆在了陈胜的案前。不过,陈胜也就比吴广多活了几天,他这个“鸿鹄”最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所以“鸿鹄”虽大,却也不能小看“燕雀”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徐福骗“长生之道”秦始皇唐太宗都被坑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这批人的领头就是徐福。徐福自己很清楚,根本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所以一去不回。始皇帝也挡不住时间的侵袭,到死都没有等到徐福把长生不老药带回来。徐福带着他们逃到了一个小岛上,成为日本人的祖先。始皇帝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意志被人继承了下来。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

  • 刘邦晚年竟酷爱唱歌!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假如你看到汉高祖刘邦四十五度角斜望天空,高声唱歌,吟诗作赋北窗里,你会不会觉得很怪异呢?我们习惯于把他戏称为流氓皇帝,习惯于他对人倨傲无礼、对臣子嬉笑谩骂,习惯于他把儒士帽当尿壶的不学无术形象。所以,我们很不习惯于一位会忘情歌唱、能吟诗作赋的汉高祖刘邦。但实际上,历史中真实的汉高祖刘邦,极有可能是一

  • 康熙皇帝为什么生育能力这么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熙帝多妻多子,有名姓的后妃人数是55位,居清帝之冠。同样,他的子女人数也达到55位,其中,皇子35位,公主20位。这么多子女,都是谁生育的呢?有两位妃子生的最多,居然各达到6位之多,这在后妃众多的深宫之中,实属罕见,堪称后妃之中的生育冠军。第一个是乌雅氏。乌雅氏(16601723),1660出生,

  • 武则天的两个左膀右臂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谢瑶环和上官婉儿两人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她们都曾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两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背负着血海深仇,进宫是为了报仇,后来在家国大义和个人恩怨面前选择前者,放下仇恨,成为武则天的心腹,为其效命。上官婉儿之所以能在武则天面前得宠长久主要是因为她善于变通,深谙宫廷与朝廷的权谋之道,这与她幼年遭遇

  • “万岁爷”最早非皇帝专属,武则天妙计呼“万岁”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万岁爷”都是用来代指皇帝的,但其实在以前,“万岁”只是人们用来表达内心喜悦和庆祝的流行语。而在秦汉之后,臣子上朝觐见皇帝的时候,也为了跟着潮流而称皇帝“万岁”,可是那时候“万岁”并不是皇上所专

  • 宇文成都死因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宇文成都是小说《说唐》、《兴唐传》里面虚构的人物,真实的历史中没有这个人物,小说里描述道宇文成都是隋朝丞相宇文化及的儿子,被称作隋朝的第二条好汉,武力仅次于李元霸一人,力大无穷,高大威猛,身高长达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重达400斤重的凤翅镏金镋,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勇

  • 唐德宗的亲生母亲竟是高力士养女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以后,唐室衰微。20万吐蕃军队大举入侵,攻入长安,唐代宗带领随身官员出走。于是,宫中妃嫔陷入敌军中,有的丢了性命,有的侥幸逃出。等到郭子仪率军赶走乱兵后,很多宫人都没有下落,这里面就有唐代宗的妃子沈氏。十多年后,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继位,他的母亲就是当年失踪的沈氏。德宗急于找到生身母亲,下了好

  • 民间传说:人鬼情未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君主夫差早期精心理政,攻破了越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有不同说法)。因此对子女的事关注得不多,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夫差有个小女儿叫做小玉,虚年已经十八岁了,但还没有结婚。这放在春秋战国时期年龄已经很大了,当时有“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的说法。她瞒着父母喜

  • 太极张三丰那些神秘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金庸笔下,张三丰和郭靖都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张三丰出自于《倚天屠龙记》,郭靖出自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张三丰和郭靖的女儿郭襄认识,但是张三丰和郭靖却没有多大的交集。根据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之巅》这一章节,有这样一段描述,大概的意思是:杨过和觉远俩人相互喊叫,黄药师等人听见了他们的声音

  • 曹操为什么不能做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三国时期,谁要是自己称帝称皇,那么他将成为众矢之的。枭雄曹操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宁愿手掌大全,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会自己称帝。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