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真的是明教中人吗?明朝又跟明教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真的是明教中人吗?明朝又跟明教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3/12/15 4:55:34

很多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势必都读过他的经典之一《倚天屠龙记》吧。这部著作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倾覆至明朝建立期间的一系列江湖儿女快意恩仇之事。因为,这部作品的背景是在元末纷争的年代之下,所以,小说中也提到了一些朱元璋在元末时代裹挟下的江湖轶事。

小说中所描写的朱元璋是一个明教的弟子,此外,他手下的许多得力干将如:徐达,常遇春等人也是明教出身,并且,以这些明教英雄好汉的种种经历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画卷。但是,小说终归因为艺术化的特质,难免虚构太多,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教派存在吗?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这正是他的第一个名字,从这个没有丝毫贵之气的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并不是很高。而事实上,朱元璋当时所处的阶层实际上是底层中的底层,即十等人——乞丐。

所以,将朱元璋称之为“出身最卑微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就连在其一千多年前的痞子皇帝——汉高祖刘邦都尚且有过一官半职。因此,朱元璋所实现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这里,要想理清朱元璋和明教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这个教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事实上,“明教”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个明教不能和小说中的“明教”混为一谈,它原本叫做:“摩尼教”,波斯才是它的发源地。

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宗教教派,同时,也是回鹘人的国教,之后传到中国。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因为,它在教义上具有很多煽动性和反动言论,所以,它是很多农民起义时首选的指导纲领,包括著名的“方腊起义”。

鉴于摩尼教的这个特性,基本上,历代朝廷都禁止明教的大肆传播,于是,摩尼教只能隐于市野,私下进行各种活动。而摩尼教后来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兴起和发展,这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即便在武则天以前这个教派就在中国只是小范围传播,但是,也是到了则天时期摩尼教才逐渐兴起的。

其主要原因就是:武则天一个女流之辈,要想称霸天下,就要给自己打稳登基的基础,就必须说服天下,这就需要引经据典,以理服人。奈何女流称帝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因此,很难找到典籍进行参考。而在摩尼教的教义之中,女子是可以做到最高统治者位置上面的。

这样,武则天便立即找人以摩尼教的教义为核心编了一本《大云经》,这本经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描述了一位“净光天女”的故事,可以说,武则天推崇摩尼教教义的实质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摩尼教得到飞速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且,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摩尼教为“明教”。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然而好景不长,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唐武宗,佛教所经历过的最令人惊悚的灾难之一“会场灭佛”就是他发起的,而他在位时,与回鹘国之间发生了暴力冲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作为回鹘国国教的摩尼教,其没落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由于贫穷想混口饭吃,最终,就在皇觉寺当起了和尚,因此,大部分人认为明太祖和佛教有关系,而不是明教。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唐朝之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明教都只能在暗中做地下活动。他们为了确保自己不被朝廷迫害或消灭,并且,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明教就经常以佛教之名,但是,却行宣扬明教之实。

到了元朝末年,朝廷腐败,诸大臣尸位素餐,民不聊生。蒙、汉两族的民族矛盾加深使得整个社会更是雪上加霜。到此,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坚定了起义的决心,而朱元璋就是在这批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的,他参加了当时有名的起义军队伍——红巾军。

最开始,红巾军的首领就是一位白莲教的传教者,名为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建立政权“宋”,用龙凤年号(当时白莲教已经与明教融合在一起了)。他广泛传播谣言称:“天下大乱,明王将要现世…

…”大力宣传“弥勒佛下生”并且,自封为拯救世人的“大明王”。

并且,白莲教主在宣教时,与明教、弥勒教,甚至,道教互相渗透。这样看来,“红巾军”与明教也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韩山童死后,朱元璋趁机杀死了他的儿子小明王,夺取了最高领导的位置,掌握了农民起义军的领导大权。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最终,夺下了中国的万里江山,颠覆了元朝,称霸天下。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朱元璋曾为明教中人。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他和他的手下跟这一教派的联系必定是纷乱而繁杂的。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把国号叫做“明”,原因其实与明教的关系并不大。

朱元璋把国号定为“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说是、跟与自己驰骋疆场、两肋插刀的将士们,对明王出世的期盼有关;另一说是、古代帝王登基时要向世人说明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就必须让百姓相信自己是君权神授,“明”拆字得日月,示意天为,进而获取民心。

所以说,朱元璋国号“明”的由来更可能是出于这些原因。并且,“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是,“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的是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圣人境界是个什么境界?有谁达到了圣人境界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境界

    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敕封的365位正神中,多数都是截教弟子。而截教弟子有强有弱,最弱的,估计我们找不出,但最强的,也许我们能找出。截教弟子中的强者主要有这几位:多宝道人,金灵圣母,龟灵圣母,无当圣母,云霄娘娘,赵公明。而根据封神战斗中他们的表现,龟灵圣母、无当圣母、赵公明则要稍弱与其他几位。那么

  • 古墓中发现夫妻合葬,出土蚕丝专家大呼:不可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可能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泱泱大国。在这么庞大的一处土地上,自然有着很多的名胜古迹。因为5000年历史的遗留,所以这处大地上多的是古建筑等等。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建筑叫做古墓,是古代人在地下建立的。在我们国家的地下,这种建筑也是非常的多。今天要说的这座古墓就是在东北出土,但是有着上百年

  • 为什么柳永出殡的那天,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满城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以“白衣卿相”自诩。之所以写柳永,倒不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是想

  • 揭秘:五十六个民族之苗族,汉族,羌族到底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羌族

    苗族,汉族,羌族到底什么关系?苗族、汉族、羌族的关系:①三者都属于蒙古利亚人种,都属于汉藏语系民族;②三者在历史上相互融合;③当代三者都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拓展:1、苗族、汉族、羌族都主要生活在今天中国境内。苗族的先民是中国史书中提到的“南蛮”的一支苗蛮,按体质人类学分类属于蒙古利亚人种(黄

  • 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火焰龙卷风又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龙卷风

    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火焰龙卷风又叫火怪,火旋风,火焰龙卷风形成原因是强烈热量和涌动风流结合在一起将形成旋转的空气涡流,旋转着吸入燃烧残骸和易燃气体。美国密苏里州一名女子在开车经过奇利科西(Chillicothe,Missouri)一个农场时,偶然拍下了这张奇特的“火焰龙卷风”照片:一个农民在自己田地

  • 三国最神奇的解梦师周宣,预言准的惊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解梦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却也人才辈出。这一时期的主题是群雄争霸,谋士斗智,猛将耀武。但也有一些能人异士,他们身怀绝技,如神医华佗,相术大师朱建平,解梦大师周宣,占卜大师管辂等人,他们在三国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解梦大师周宣,是东汉末年青州乐安郡(今山东省高青县)人,在郡里做官。当地太守杨沛做了一

  • 虎门销烟期间,到底是什么人在给林则徐担任翻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虎门

    虎门销烟期间,中国与英国频繁接触,究竟是如何解决翻译问题的呢?到底是什么人在给林则徐担任翻译?对于这个历史细节问题,貌似少有人关注。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并不懂英语,清廷也没有懂英语的人才。也就是说,林则徐只能从社会上去招聘翻译,他是如何做的呢?晚清乃至清朝,最先掌握英语的人是广东人。因为广州

  • 三国中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士兵跟随,而是四散而逃?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败走麦城

    关云长败走麦城,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书中一大事件,后人读到此书,惋惜同时,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关云长快兵败的时候,士卒就没有拼死奋战,而是四散而逃呢?要说关云长人品不好,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关羽此人确实有性格问题,但是不是出现在对待士兵上,主要问题还是对待上司不净重,对待同僚不尊重上。而对待士兵

  • 乾隆出一上联,清朝才子纪晓岚说:天下第一难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

    乾隆是满清入关后的第4位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训政3年,实际执政时间达64年,活到89岁,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前有康熙一统天下,后有雍正皇帝励精图治,大清帝国一片繁荣。乾隆总结自己一生战绩,认为有“十全武功”,还自称“十全老人”,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辞

  • 水浒传天罡地煞是怎么排名的?真相可能就那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水浒传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都知道,梁山好汉在结义时共有108人。为了方便对他们管理,宋江等高层将这些人统统按照天罡地煞进行了排序。后来一共整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可这好汉们的排序是如何进行的呢?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是说宋江等人委托公孙胜向天庭祈福索要名单,然后天降石碑,清清楚楚的标记了每一个人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