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拒不投降,翻译官的一个失误,让60万日本人葬身火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文,英语,日语是三个国家不同语言体系,虽然日本的文字是来自中国,但是近千年的变化,日本当中的一些汉字跟中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种文化差异,让日本在二战时丧生了6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战争,9000余万人伤亡,二战的最后一战便是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但日军依旧在负隅顽抗,虽然美军成功登陆硫磺岛、沖绳,但是盟军也是付出了近8万人的伤亡,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美军重新评估彻底登陆日本所付出的代价。
他们预估盟军伤亡将在100万人(实际在15万)以上,这个数字是难以承受的,同盟国是疲惫不堪,没有任何一国愿意用100万人去攻下日本,为了减少盟军伤亡,也是为了遏制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扩张。
1945年7月26日,美国、英国、中国共同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天,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了内阁会议,众人意见不合,无法达成一致,所以他们寄託于苏联进行调停。
29日铃木发表了声明:美、英、中三国的宣言无异于《开罗宣言》,「日本不认为其有所谓的重大价值,唯有默杀」,默杀在日语当中有两种翻译,一种是「不予置评」,另外一种「无视」。
当时所有的记者都将「默杀」翻译为「无视」,而美国记者又翻译成了「Reject(拒绝、驳回)」,从美国这方面来讲,日本是铁了心拒绝投降,而美国又需要阻止苏联,所以8月6日就在广岛投降了第一颗原子弹。
以原子弹为中心,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6千多度的高温,将一切都化为了灰烬,但是面对这颗原子弹,日本彻底拒绝了《波茨坦公告》,甚至对外声称是一颗陨石砸到了广岛。
日本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并且寄託于苏联的调停,日本想要接受有条件投降,并且随时準备启动「玉碎计划」,也就是全民皆兵,打算鱼死网破,苏联对美国发布《波茨坦公告》而没有通知它,也是有一些意见的。
苏联在8月8日宣布加入《波茨坦宣言》,日本从苏联得到了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着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请求调停已失去一切根据,并且接受国联要求,宣布8月9日对日宣战。
就在苏联準备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6万人当场葬身火海,两颗原子弹,让日本选择了投降,根据资料显示,因为原子弹辐射而直接或者间接死亡的人超过了60万人。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国民都在怪首相,而日本首相将责任推到了翻译身上,他认为翻译没有将意思表达到位,后来查证确实有失偏差,但日本并没有反思战争,而是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受害者」。
他们将站在火葬场的小男孩包装成了典型的原子弹受害者,在西方各国,也是纷纷谴责美军动用原子弹,甚至有人说只要牺牲几万人就可以拿下日本,为何要动用原子弹,60万就此而死。
投下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空军退役少将查尔斯·斯韦尼1995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谈论的就是原子弹问题,澄清各种爱心泛滥,他说「原子弹下无冤魂」,你们没有参与过战争,根本不知道日军如何全力以赴去杀死更多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