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女汉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武则天北魏胡太后平阳公主
□李晓巧
近来,「女汉子」一词甚嚣尘上,无论是萤幕里,还是生活中,「女汉子」随处皆有。
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千多年前周武王的「内阁」中,十个大臣,「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第八》),意思是当时有一个女大臣,这个女大臣有文献说是指周文王的老婆大姒,也有的说是周武王之妻邑姜,不管是谁,这个女大臣当之无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女汉子」。也有人说,在更早的时候,公元前21世纪,夏朝大禹时代有位能干的「女汉子」名叫仪狄,她是帝舜的后代,也是女氏部族的首领,此人最擅长酿造美酒,居住于虞舜帝都所在地的开封一带。假如真是这样的话,仪狄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汉子」。此后,如汉代的第二个实际统治者吕后吕雉、当了16年「武周皇帝」的武则天,包括宋代、明代出现的几个掌控朝政的有名的太后,以及实际统治晚清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等等,这些古代政坛上的女人,其能力决然超过了当时的男人们,巾帼远胜须眉,身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她们是毫不含糊的「女汉子」。
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不甚为人所知的「女汉子」。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在李唐王朝还没有崛起之前,就认清了当时形势,冒着巨大的危险怂恿夫君柴绍奔赴前方协助父亲李渊干事业,自己也在家乡组织人马响应,「李氏徇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资治通鑒》卷一百八十四),威震一方,很多草莽英雄都对其俯首帖耳,她首创了「娘子军」,为唐朝开国立下功勛。不过,唐代宫中也出过另类的「女汉子」安乐公主,她名叫李裹儿,是唐中宗的小女儿,她同老妈关係好,一起干预朝中大事,为了让自己的老妈韦皇后做皇帝,公元710年她竟然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恶有恶报,最后,安乐公主被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追废为「悖逆庶人」。
公元520年前后的北魏胡太后,也很了得,在狼烟遍地的乱世,勇谋兼施,除去朝中劲敌,摄理北魏政事,被朝臣称为「陛下」,与皇帝并称为「二圣」,只是,强大的北魏就是在这个「女汉子」手上开始衰亡的。
除了政坛「女汉子」之外,宫廷、官员生活中也有很多「女汉子」。隋文帝杨坚的大老婆独孤皇后很厉害,把杨皇帝的私生活管得密不透风,「后宫莫敢进御」。有一天,杨坚得知自己宠幸过的一个宫女被处死了,顿时自尊心大爆发,一气之下,皇帝都不想干了,「单骑从苑中出」(《资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八),在荒山野岭之间疯狂跑马二十余里,但,最后还是被皇后授意的官员又劝了回来,依然在「女汉子」皇后的石榴裙下服服帖帖。同时,独孤皇后还对大臣背后称她为「妇人」耿耿于怀。
唐朝名相房玄龄,被封梁国公,唐太宗赏赐给他两个漂亮姑娘,他不敢不谢恩,但是,房太太就是不给两个美女进门,此事传到唐太宗的耳中,很来火,觉得一个妇道人家竟然这么霸道,而且胆敢违抗圣旨,于是,就召见房太太。见面后,唐太宗指着两个美女和一坛「毒酒」,面色铁青地对房太太说:「我也不追究你违抗圣旨的罪了,这里有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条是领回两位美女,一起侍奉房丞相,大家和和美美过日子;另一条就是,你吃了这坛‘毒酒’,一了百了,省得嫉妒别人了!」房太太二话没说,端起毒酒就喝。但是,房太太却一点事儿也没有!——原来那「毒酒」是假的,唐太宗的道具而已。唐太宗再也不强逼房玄龄和房太太领受美女了。不怕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不怕毒酒,这样的女人实在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女汉子」。
历朝历代官太太群体中的「女汉子」不在少数。有的「女汉子」严格管理老公的情感生活,虽然这也减少了古代官员很多的人生情趣,但是,或许对于古代的吏治官箴也有意料之外的益处。古代社会,尤其是官宦之家,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掌管着家中一切的「女汉子」,其能力也是相当了得的,所以《红楼梦》里贾府少不了一个王熙凤,其实,历史上的「王熙凤」比比皆是。文学绝对是取材于生活。
古代风月场也是那些色艺俱佳、艺高胆大的「女汉子」频出之所。有唐一代风气开放,「女汉子」在伎乐宴游之中,出尽风头。宋朝世风潇洒,文化昌盛,「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那些文气拂拂的「女汉子」更是长袖善舞,自得风流。
但是,封建时代毕竟是男权社会。古代写历史的男人们,罗列出了很多「女汉子」们的反面材料。很多的朝代更替确实也与许多皇氏内宫「女汉子」不无关联。吕雉、武则天、叶赫那拉氏的手段,毋庸多说,都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而且,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汉代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外戚专权,这与宦官干政成为汉代的两大「痼疾」。于是,由男人「领衔主播」的史册中,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由「女汉子」们掌控乾坤、由后族外戚干政的种种乱相与害处,使得朝野上下、千世百代对之深恶痛绝。国人的潜意识中,「女汉子」未必是大家都喜欢的。
很多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民间风靡让女孩子裹小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男权社会意在限制女性的活动範围、活动意愿,让她们安于闺房——把女人想成为「女汉子」的居心,从小豆芽状态就给灭掉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古代男人实在居心叵测。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历史「心得」都靠得住。裹了小脚后的女性群体,照样「女汉子」迭出。譬如明代名妓柳如是因为当时的大名士陈子龙不肯收其为弟子,她就跑到他家里当面责骂,让陈名士下不来台,实在是「女汉子」得可以!——当时人称「河东君」。其实,所谓的「秦淮八艳」无一不是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女汉子」。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历史的大心机。然而,传统的中国古代却不乏各种各样的「女汉子」。历来对于「女汉子」的评价,褒贬臧否皆有。其实,最主要的是要看「女汉子」所由何来,于社会、家庭,能否发挥正能量,这才是最切实的标準。
本文来源:文史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