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2首登高诗,体现了2种不同的情怀,各有千秋令人惊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代诗人都喜欢写登高的诗篇,或登上山峰,或登上楼阁,放远望去,锦绣河山尽收眼底,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许多。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之涣在《登黄鹤楼》写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感慨人生苦短,在壮观的大自然中,人简直太渺小了,在悲怆中有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唐代杜甫也写有登山的三部曲,其中《望岳》和《登高》是经典名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这两首登高诗,看诗人在不同时期的所感所想。,(一)《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诗杜甫在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所写,当时杜甫二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期,诗人北游齐、赵等地,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中大意是:都说泰山是五岳之首,那里的风景到底怎样?在宽广的齐鲁大地上,那绵延青翠的山色看不到尽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神奇秀美的景色,山峰南北把朝阳和黄昏阴阳分割明了。看那层恋叠嶂的山峰上云气缭绕升腾,认人不仅心胸激蕩;看那回归的鸟儿飞回山中巢穴,使人目不暇接,眼眶决眦。要是登上最高的泰山之巅,再俯瞰下面的山峰,群山一定会显得非常渺小。,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壮观的景象,极力讚美泰山巍峨磅礴的气势和秀美绮丽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对江山如此多娇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为艰难,勇攀高峰,傲视群山的雄心壮志。首联描绘泰山起伏绵延辽阔的壮观,鸽联写泰山宏伟雄浑的气势,颈联写诗人远眺群峰云生,飞鸟归山,使静止的画面瞬间生机勃勃。最后二句诗人幻想着将来登上泰山的情景,心情激动,抒发出自己的感受和抱负。,(二)《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的大意是:天空呼啸狂风怒吼,山间猿猴在凄惨的哀鸣着,在水清白沙的河洲上,鸟儿在来回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在秋风中萧瑟地飘落一片片叶子,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汹涌而至。悲秋的人们感慨漂泊万里在异乡为客,一生愁苦多病如今也独自登上楼台。历尽沧桑恨白髮已染满了双鬓,穷困潦倒想喝酒浇愁却又放下了酒杯。,这是杜甫公元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经过人生一路坎坷,杜甫身体多病,但他的意志还向以往那样坚强。一天他独自抱病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萧瑟的秋风江景,让诗人顿感飘零的处境,年老体弱的悲哀之情涌上心头,无限感慨中写下了这首登高诗。,这首诗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把诗人屡遭贬诋,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表达得入木三分,用悲凉瑟瑟的秋风来抒发诗人的伤感之情。首联写悲秋凄凉的气氛,风急猿啼,一副冷色调的水墨画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诗人悲伤苦闷的情绪,无处排解遣,诗人看见鸟儿飞回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连鸟都能归巢,可自己漂泊在外什么时候才能像鸟儿那样回乡呢?,鸽联写此处秋天凄凉的景色,诗人登高远望被秋风吹落的树叶,俯瞰下面波涛汹涌滚滚奔腾的长江水,顿感壮志未酬的悲凉。最后的颈联和尾联四句,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伤感,用「万里悲秋」更是把诗人孤独惆怅的心情描述出来,让人黯然神伤。,纵观杜甫这两首诗,前一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不畏艰苦,勇于攀登高峰「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后一首诗写杜甫老无所依,孤独愁苦的漂泊生活,加之诗人忧国忧民的的苦闷,更加的「悲秋」,飘落的树叶,江水翻腾,生命已到了晚秋,可心中还有未了的遗憾。,杜甫的这两首登山诗,两个时期,两种心态和情怀。在写作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令人惊艳的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