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与出走列夫.托尔斯泰出身名门,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1岁半丧母,9岁丧父,是姑妈把他抚养长大的。托尔斯泰自幼接受贵族家庭教育,16岁时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由于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对僵化的课程没有兴趣,而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兴趣浓厚,同时大量阅读文学作品。19岁退学,回到自己的庄园雅斯纳雅.波良纳。这本是母亲的嫁妆,在兄弟分财产时归托尔斯泰所有,他漫长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托尔斯泰在与下层人民的接触中,逐渐认识到贵族阶层的阴暗与罪恶,经过痛苦的心理挣扎,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毅然弃绝贵族阶级,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持斋吃素。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创作,甚至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着,是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无情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激变后,曾于1882年和1884年一度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19世纪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有颇多反映。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自己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深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现实生活与他的观点之间的尖锐对立像一盘石磨碾压着作家的心,他多么希望在哪怕是一年、一月或死前的一天里,过一过真正普通人民的生活,离弃他所憎恶的虚伪和奢华!1910年10月28日,如同往常一样,列夫.托尔斯泰把书房里写字台上那两枝矮烛台上的蜡烛吹熄了,走进卧室。但他久久不能入睡。窗外飒飒的秋风掀起了他思绪的涟漪雅斯纳雅.波良纳呈现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美,作家几乎整个的一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然而现在,这里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一天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不能,我不能再呆下去了,快走,快!他毅然下定决心,用颤抖的双手把衣服穿上,走进书房,燃起蜡烛,给妻子索菲娅写了最后一封信:我的出走使你懊恼,谅解这一点吧!请你理解和相信吧:我不能有别的办法。我对在家中所处的地位已是忍无可忍了,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我要像在我这样年龄上的老人所习惯的那样去做:他们从尘世的生活中逃出来,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写完信,托尔斯泰蹑手蹑脚地下了楼,来到他晚年的挚友马柯维茨基医生房中将他叫醒。不一会儿,一辆四轮轻便马车便在这深秋的黑夜中,从雅斯纳雅.波良纳飞奔而出。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终于如愿以偿了,他打算到南方,在农民的小屋里定居下来,以求在那些普通的劳动人民中间度过自己的残年。遗憾的是,他在出走的途中染上严重的肺炎,于1910年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托翁与三子托翁与孔子托尔斯泰在晚年的思想探索中一直醉心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从英译本的《四书》、《五经》里读遍了诸子百家的言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孔子。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孔子、孟子的着作。他曾写信给好友切尔特科夫说:我坐在家里,发着高烧,得了重感冒,第二天读孔子,很难想象,这是多么不同寻常的道德高峰,看到这一学说有时竟达到基督学说的高度,你会感到快慰。托尔斯泰身上具有的人道主义,使他能很快领会孔子的学说,进而用仁者爱人这样的思想去规范自己和要求他人。在行动中则以身作则,坚持平民化立场,并且用作品和各种形式的公开言论去谴责沙皇专制的黑暗,暴露俄国官吏的丑行和社会的黑暗,达到为民众的疾苦呼吁的目的。因此,可以说托翁研究孔子的积极结果,是加深了自身的人道主义精神,从博爱、爱人的思想原则出发,更加关怀下层民众。托翁与老子1884年3月10日,托尔斯泰在日记里记载: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间。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责备他。我脸上的表情一定是恶狠狠的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有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1891年10月,他在给一位出版商的书信后面,附了一份给我留下印象的作品。这份书目罗列不足50部,这些作品,根据阅读印象,分为强烈、非常深、很深三种程度。书目中,涉及中国的作品,有孔子、孟子和老子,而老子是列在印象强烈这个项目中的。他介绍老子的一个基本论点是: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rsquo;,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称为《道德经》。托尔斯泰与老子,真可谓时距千年,相隔万里,与老子的相遇,为其对人生的思考增加了一个参照系统,并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在日记里说: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托翁与墨子托尔斯泰对中国诸子百家的印象极佳,他曾经多次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与尊敬。托尔斯泰研读墨子的情况和体会,其书信和日记中有多次提及。在1905年12月4日写给我国留学生张庆桐的信中说: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曾经有好几次同日本人见过面,但从没有一次同中国人见过面,也没有发生过联系,而这正是我一向非常想望的;因为很久以来,我就相当熟悉中国的宗教学说和哲学遭到孟子驳斥的墨子学说,尤其令我敬佩。我对于中国人民经常怀有深厚的尊敬,很大程度上由于可怕的日俄战争等事件而更为强烈了。托尔斯泰作为人道主义者,一向主张博爱。他既然热衷于孔子的仁学,即仁者爱人的思想,自然也就欣赏墨子兼爱的主张。从这一点来看,托翁不但和孔子,而且同墨子之间也是思想相通的。警世箴言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时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一语识人列夫.托尔斯泰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而且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期人民的顽强抗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更多文章
春秋战国赵武灵王的悲哀,他是什么原因饿死沙丘行宫中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他是
春秋战国赵武灵王的悲哀,他是什么原因饿死沙丘行宫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传位于少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几年后,赵主父与齐国、燕国联合灭了中山国,并把中山王送到肤施去居住。赵主父回来,论功行赏,大赦罪人,设酒庆祝,全国欢宴五天。周赧王二十年(公
牛顿力学体系提出的历史背景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背景
牛顿力学体系提出的历史背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它以质点为对象,着眼于力的概念,在处理质点系统问题时,须分别考虑各个质点所受的力,然后来推断整个质点系统的运动.牛顿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
东汉时期,司隶校尉的地位有多特殊,他们的职能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司隶校尉是汉朝至魏晋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相当于一个朝代的监察使者。东汉时期的司隶校尉具有监察中央官吏的责任,又具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责任,兼具监察、领兵、社会管理等任务。接下来历史资料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时期,“司隶校尉”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断提高,职
永乐迁都是怎么回事,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后,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史称永乐迁都。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立一个新王朝,有时并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朱元璋在参加元末的起义时,也许并没有规划自己成为一个帝王,最终荣登宝座一事,更多的是在拼打厮杀中半推半就实现的。但是,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
古代监狱到底是什么样的 里边条件到底有多恶劣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还不了解:古代监狱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犯人在监狱里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环境有多恶劣?李广,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就连匈奴都称呼他为:飞将军。但是很多人也都了解,他的一生运气不好,没有封侯。在他最后一次出兵的时候,李广又一次因为迷路失去了机会,按照当时的法
王建为何被称为“十国第一人”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我们了解了五代十国中统一朝鲜半岛后的第一位君主-王建,今天一起来看一看有着“十国第一人”之誉的南吴太祖杨行密。大家肯定很好奇,杨行密究竟为何被称为“十国第一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杨行密今安徽合肥人,他的父亲是一介农夫,在杨行密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过世了,小时候生活很艰苦,于是杨行密身体
西瓜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原产地是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一直以来,对于西瓜的起源,国际普遍观点是:西瓜原产非洲,4000年前,古埃及人种植西瓜,此后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中东、印度等地,西瓜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此后中国才有了吃瓜群众,因由西域传来,所以又称之为“西瓜”。中国史书的部分记载,也佐证了这一点,区别在于究竟何时传入中国,有着不小的争议。明
隋朝李密与瓦岗军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
隋朝李密与瓦岗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隋炀帝独断专行、自以为是,不喜欢臣下进谏,还诛杀了好些元老重臣,使朝臣们不敢讲真话,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众叛亲离。隋炀帝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人民揭竿而起,全国各地掀起了起义的浪潮。隋炀帝第二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时,派杨玄感督运粮草。杨玄感的父亲杨素
唐伯虎很特别的绝句,28字连用5个「不」,尽显文人风骨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人
唐伯虎很特别的绝句,28字连用5个「不」,尽显文人风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生穷寒落魄的唐伯虎,有的只是那首绝句,诉说着文人的风骨,提起唐伯虎,你可能想起周星驰,提起唐伯虎诗,希望你想到的不是「山下一群鹅」。,除了经典的《桃花庵歌》,唐伯虎诗词中,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同样精彩。,言志/唐寅,不炼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正确认识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