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甲午战争后,妄图吞併中国的日本,为何主动要求培养中国留学生?

甲午战争后,妄图吞併中国的日本,为何主动要求培养中国留学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1/21 14:26:07

1894年的「甲午战争」,曾经弱小的日本打败了被视为亚洲第一国的大清,这场空前的胜利令日本不仅获得了巨额赔偿,更加剧了其野心,而清朝内部亦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了再度强大起来以维持自己的统治,满清做了一个决定——派遣留学生到外国学习,打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了在短时期内迅速培养出现代化人才,清政府在这一事项上可谓倾心,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有给予了留学生巨大支持,除了每年从捉襟见肘的国库里拨出一笔资金公派学生外出学习外,对于回归的留学生,在仕途上还会有加分项。不过既然是外出留学,那么去哪里则是一个问题,除了部分去欧美等国外,不少留学生则是前往一直觊觎中国的日本。

日本虽然在甲午战争中从清朝狠狠敲诈了一笔,但在1898年到1906年期间,中日关係却意外迎来了蜜月期。1898年,当黄遵宪出使日本,光绪皇帝还亲自修改国书,御笔亲加「同洲同种同最亲爱」九字,以表示中日交好!这种现象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清朝内部觉得既然要强国学习,那么向西方不如向邻近的日本学习,并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满足了清政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心理;另一方面,当时混乱的社会下,中日国内都有「中日组建同种结盟,共同对抗西方」的思想,虽然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种思想是难以理解的,但在19世纪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思想潮流是很有影响的。

当时的东亚各国几乎都遭受到西方的凌辱,而且东亚地区还没有完全形成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仍旧是主流,所以中日两国面对西方会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想法。早在1880年,日本就出现了类似的团体——「兴亚会」,其宗旨在于联合日、中、朝各国人士,挽救东亚颓势,共同对抗西方。

不过既然是结盟,那么自然得有一个人来当老大。在日本人看来,老大当然是他们,因为他们刚刚战胜了中国,而且已经步入了现代化,但中国和朝鲜依旧处于落后的农业社会。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在其着作《脱亚论》中的观点是:日本应该不惜强佔落后的中国、朝鲜,帮助其建设。这种思想其实正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前身。

日本人容纳大清的留学生,或许会有这么一些「同仇敌忾」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培养大清朝政内的亲日力量,因为大清派出的留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日后回国后都能够在朝堂中佔据一席之地。如果这些留学生都是日本培养的,那么他们在文化、语音上会更加亲近日本,这也便于日本以后渗透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

另外,日本还可以趁机培养一些反政府组织以此来瓦解满清的实力,虽然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了,但并不代表中国就没有机会崛起,有野心的日本人为了防止大清再起崛起,日本人会对这些来日留学生进行策反。在日本的留学生,几乎都会接受各种反政府的宣传,因为有太多的革命党身处日本了。当时的日本,几乎就是革命党的第二故乡,比如同盟会成立地就是在日本东京赤坂区,所有的革命党只要出事了,就会往日本逃跑,而日本也会给予其帮助。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参与侵华战争的石原莞尔还兴奋的流泪庆祝。

为争取大清留学生来日本,日本公使矢野文雄甚至提出:「倘选派学生出洋习业,我国可为其提供经费,人数以200人为限。到1906年,生活在东京的清朝留学生大约有一万多人,这使得日本成为清朝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算盘虽然挺美好的,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去日本留学后的学生,不少人日后反而更加憎恨日本了,乃至在当时的留学界有这么一句话「留美亲美,留日反日」。那么这是为呢?首先是因为整个日本国内的气氛在朝极端民族主义方向发展,普通日本人对于拖着辫子的清朝留学生抱着歧视和轻蔑的态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希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引来不少日本孩童追着他们新奇的辫子,大声嘲笑叫喊,而清朝的留学生在国内都是受人尊重的秀才举人,可在日本这儿却连个下等的车夫都可以尽情的耻笑他们,这对于他们的自尊是极大的侮辱。与此同时,随着日本野心的膨胀,日本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这自然也激起了留学生们的愤慨。

原本清朝派遣留学生的本意,是希望这些学生在国外习得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近代管理理念,以帮助清廷办理洋务,巩固清廷统治,为风雨飘摇的大清朝续命,但最终反倒培养了不少反对自己的革命党,最后在多种因素考量下,清朝放弃了这项留学生计划。

标签: 甲午

更多文章

  • 信任旋涡:仆散安贞曾六次大败宋军,金宣宗为何却派他人对抗蒙古?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

    《金史》「仆散安贞,本名阿海,以大臣子充奉御。父揆,尚韩国公主,郑王永蹈同母妹也」。仆散安贞与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都效力于金国。为完颜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仆散家族,在金国的地位类似于世家。在金国还没有正式建立时,就开始同完颜家联姻。而他和父亲仆散揆,则都是名正言顺的驸马爷。

  • 白起是如何坑杀四十万降卒的?遗迹被发现后,专家告诉你真正答案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答案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贾谊的《过秦论》中如是写道,言辞中满是对秦国暴行的不满。但在古代,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流血是不可能的,秦朝的辉煌,是由一个个视死如归的将士用生命换来的,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白起、王翦等将领。而白起就是一个十足的杀神,真正做到了让天下「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仅在长平

  • 中国古代名人事例作文600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事例

    中国古代名人事例作文600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

  • “亚圣”最初并非孟子 颜回也曾是“亚圣”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亚圣

    “亚圣”最初并非孟子颜回也曾是“亚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的“亚圣”,得到公认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颜回,字子渊,与孔子同为鲁国人,颜回13岁

  • 历史现实未来是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现实

    历史现实未来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形成现实,现实形成未来.现实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未来的历史可能改变,因为现实可以改变.过去的历史不能改变,但可以假设.假设过去的历史,是为了提供思路改变现实,从而改变未来的历史.过去的历史有很

  • 不愧是陈赫非要再娶的人,用「烟熏鞋」搭半腿裤,A得不像36岁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的人

    大家对于演员陈赫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因饰演「曾小贤」这个角色而名声大噪的他,却因为二婚闹出了各种黑料,所以就让他们夫妻二人的路人缘都不是很好。作为演员的张子萱,她结婚之后几乎是很少营业了,不过因为她自己也有在做服装,所以就还是很让张子萱受关注。张子萱搭配的衣服看起来虽然是简单和清爽的,但是当穿上后却

  • 早年李世民英明神武,晚年李世民差点将其毁于一旦,跟他儿子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神武

    早年李世民英明神武,晚年李世民差点将其毁于一旦,跟他儿子有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唐太宗李世民人缘好,那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因为,他的爱才、宽容、博大的胸襟,以及善于接受批评,听得进去忠言的作风,使其能得到像魏徵、房玄龄、褚遂良这样的众多贤臣的辅佐。,此外,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

  • 辉煌夺目的唐代绘画,经过不断发展,其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到了

    辉煌夺目的唐代绘画,经过不断发展,其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绘画艺术,在唐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此时的绘画,门类齐全、风格多样。另外,唐代的画家数量也很多。根据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的记载,可知两汉时期着名画家有12人,魏晋南北朝有128人,隋代有21人,而唐代有207人

  • 唐朝宰相李晟 李晟有何作为?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宰相

    李晟李晟是唐朝宰相和军事家。唐洮州临潭人。字良器。初为边镇裨将,因战功升至右神策军都将,因平朱之乱,被封为西平郡王。祖父李思恭,父为李钦,世代在陇右为中下军官。李钦在李晟出生数年后就过世了。李晟对母亲相当孝顺,个性雄烈,有才干,善常骑马射箭,武艺不凡,十八岁时便投身军旅。史载李晟“身长六尺,勇敢绝伦

  • 历史上的大玉儿和多尔衮,多尔衮和大玉儿的真实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多尔衮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