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为何出台官员只可骑马禁止乘坐轿子的规定

清朝为何出台官员只可骑马禁止乘坐轿子的规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06 更新时间:2024/1/16 2:40:50

导读:康熙二十七年,曾下令将一名坐轿开赴作战前线的武职官员免职。雍正四年九月,出台了武职官员不准坐轿的规定:“近闻副参游守等官,竟有坐轿并不乘马者,习赡养惰,莫此为甚,且身为武臣而以乘马为劳,与职守大相违背,何以训练兵丁。

清初,从王公贵族、八旗官员到汉族官员,骑马者多,乘轿者少

武职官员要带兵打仗,因此不得乘轿,原本是中国王朝的一个传统,如《万历野获编·勋戚》卷五载:明代“武臣贵至上公,无得乘轿。即上马,不许用橙杌。”

清朝以骑射取天下,对此项制度的继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顺治入关后,从王公贵族、八旗官员到汉族官员,骑马者多,乘轿者少,所以对于官员坐轿之事,并未给予特别的关注。顺治四年及九年,清政府两次颁布有关制度,在提到乘轿与骑马一事时,虽然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官员乘坐轿子的大小等规制,但仍有“若不乘轿,愿骑马者,各从其便”的说法。当然,出于礼法的需要,清政府有时对乘轿一事也有关注。如顺治四年五月,有官员就平西王吴三桂等各路王爵乘轿一事请示,朝廷上谕回复说:平西、恭顺、智顺、怀顺各王,在镇守的地方可以乘轿,到京师则须骑马。但大体上,不论满洲王公还是八旗将领、官员,一般均有骑马的习惯,汉族文臣也多骑马,所以虽然定了乘轿的规矩,但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承平日久,官员中享乐之风渐盛,弃马乘轿者渐多

康熙以降,社会逐步走向安定,经济渐趋繁荣。承平日久,官员中享乐之风渐盛。不仅王公贵族,而且旗籍官员、汉族中的武职将帅多有弃马乘轿者。此种现象在康熙时即已引起当朝注意,雍正、乾隆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旗员与武职官员不准乘坐轿子的规制。

康熙二十七年,曾下令将一名坐轿开赴作战前线的武职官员免职。雍正四年九月,出台了武职官员不准坐轿的规定:“近闻副参游守等官,竟有坐轿并不乘马者,习赡养惰,莫此为甚,且身为武臣而以乘马为劳,与职守大相违背,何以训练兵丁。嗣后副参游守等官概不许坐轿,以长怠惰之习。倘有不遵,该督抚提镇即行指名题参。”雍正六年出台规定:凡副将及其以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官,如不乘马,“擅自违制乘轿者,革职”。当然,雍正时期的这一规定,主要针对副将及其以下官员,还没有对旗籍官员乘轿一事作出规定。

旗员及武职官员不准乘轿的规定,到乾隆时期成为定制

乾隆时期,陆续出台了禁止武职官员、旗籍文武官员及宗室王公乘坐轿子的规定。乾隆五年,针对汉族武职官员多有乘坐轿子的情况,重申了雍正时期的规定:“自副将以下至都司守备,俱公然乘坐四轿,甚至有前呼后拥,喧耀街衢者……各省督抚提镇,务将朕旨通行申饬。如仍不遵奉,即指名题参,交部议处。”乾隆十二年,下令禁止年轻宗室公等及旗籍武职大臣乘轿:“年少宗室公等,平日亦皆乘轿。伊等不过间日上朝,自应练习骑马。似此希图安逸,亦属非是。此关系我满洲旧习,着力行禁止。”至于旗籍武职大员,“自应遵照旧制骑马,以为所管辖人等表率,若自求安逸,则官兵技艺,安望精熟。”乾隆十四年,进一步强调外放为官的旗籍文武官员,60岁以下者,一概不得坐轿。乾隆十五年,细化了满洲籍文职大臣禁止坐轿的规矩。规定所有旗籍文职大臣,除60岁以上,身体的确不好者,一律禁止坐轿。除辈分高于皇帝和年纪很大的以外,王公亲贵亦禁坐轿。有乘轿资格的年轻亲王等,除了在特定的礼仪场合需要“列仪卫”,可以坐轿子以外,平时一律骑马。倘禁止后有坐轿者,着察旗御史即行察参,若御史不参奏,经访闻,连御史一块治罪。

有趣的是,乾隆帝多次发布禁止乘轿的上谕后,有的官员以为皇上是反感坐轿,于是改为坐车,乾隆帝不得不再次发布上谕,反复说明不许坐轿的意思:叫你们不坐轿,不是说你们没资格坐轿子,也不是你们不应该坐轿子,而是要你们保持“娴习武艺”,不要把满洲人的传统全都丢光了。乾隆二十二年,对于外省旗籍武职官员也明确规定:“各省驻防将军、副都统视在京都统副都统,凡武官皆乘马,将军、都统、副都统、总兵官,有老年不能乘马者,听奏明请旨”。亦即说,不仅旗人,绿营汉族将领都不得坐轿,年老体弱的要请旨,得到批准后才能坐轿。

对于违例乘轿的处罚,乾隆定制后的一段时期相对较严,此后则时紧时松

清朝对于违制乘轿的官员进行惩治,早在定制以前就已开始。然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一项规制,都难以贯彻到底,清代旗员、武职不准乘轿的规定也是如此。其间既有正常的“特许”,也有高官显贵的公然违制。

就一般情形而言,由最高当局出面给予的特许,都是有理由的,或者也是出于特殊原因。如,乾隆五十八年上谕:“向来武臣无乘轿之例,海兰察在军前效力多年,腿有宿疾,着格外施恩。赏令乘轿。”但这种特许或例外,易使一般官员感到乘轿也是一种尊荣,遂出现效仿者。如嘉庆年间,特许因保卫皇帝受伤的丹巴多尔济等乘轿,却导致一班官员“继者亦相率因之”。同时,也有一些特许,使贪图安逸的官员有了乘轿口实,如道光曾在谕令中说,如遇到“高山峻岭,逼仄崎岖,或稻田水曲,不能乘骑”等情况,可以允许乘坐“竹兜”一类的小轿或滑竿之类,这导致一些官员以此为由,寻机违例乘轿。

大体上,对于违例乘轿的处罚,乾隆定制后的一段时期相对较严,此后则时紧时松,越到后期,处罚越轻。有时是以违制乘轿的单一条款进行处理,更多的时候是一名官员的多项违规行为中,有违制坐轿这一条。道光时,尚有福建提督许松年因违例乘轿而被革职的事例,后来,类似的严厉惩治渐渐减少。光绪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整饬营伍,参劾宜昌镇总兵傅廷臣、郧阳镇总兵邓正峰“公然乘轿,毫无顾忌。旧制新章,一概置之不理”。但到了处罚时,却又说“姑念相沿旧习,量予从宽”。只不过是“请旨将其摘去顶戴,拔去花翎”而已。

公然违制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如乾隆时出征台湾的大将军福康安,出行所坐的大轿子,用36名轿夫抬行,速度极快。出师打仗,这位福大帅也坐轿,轿夫每人要备几匹好马,轮换时就骑着马跟着大轿行进。关于福康安的传说很多,他敢用这么大轿子是公然违制的行为,竟未受到处罚。在高官显贵面前,制度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上行下效,违制之事渐渐相沿成习。无独有偶,清末湘军中也有武将坐轿子打仗的。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本来就是以文臣上阵打仗为特点的,王錱为湘军中儒将,此人上阵打仗,不骑马而坐轿子,每每端坐于轿中,指挥将士上阵。

专制时代的政令,往往难于贯彻执行,社会上对于此类违制行为,也多是有人举报、弹劾时才进行追究,或者是在犯了其他大案时才牵扯出违制坐轿这类行为。

标签: 轿子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周成王是谁?周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人

    周成王姬诵是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和他的父亲周武王姬发,祖父周文王姬昌一样,是一个仁慈勤政忧民的好国君。共在位21年,创造了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成王驾崩时,享年35岁。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 三国机密甄宓结局是什么历史上的曹丕为什么要杀甄宓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机密

    三国机密甄宓结局是什么历史上的曹丕为什么要杀甄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历史上甄宓可是美貌不输貂蝉的美女纸呢,在三国这个混乱的时期有四个美女让人兴奋,貂蝉,甄宓,大乔与小乔,同为美女,结局也不尽相同,而甄宓与貂蝉都与曹操一家有关,在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中,甄宓也是如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丕,那么,

  • 听说FM的钻石是最好的是真的吗在哪里可以买到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可以买到

    听说FM的钻石是最好的是真的吗在哪里可以买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楼主的问题似乎需要很专业的回答,不是很懂,在网上找到的新闻,楼主可以参考一下:全世界仅有经过精心甄选、不足1%的天然美钻才有资格被印上Forevermark永恒印记!”DeBeers集团永恒印记公关总监MichealWang介绍

  • 历史上退休待遇最好的朝代,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我国古代的官员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终身制,也就是没有告老退休这一说法,这其实是非常不人性化的,那么细数历史上的朝代,那个时期的官员退休待遇是最好的呢?我国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0岁,专家们正冒着被问候祖宗十八代的危险努力往65岁靠拢,据说依据的是国际先进标准。好在专家们的眼睛只盯着国际,没空儿往

  • 开皇之治是指什么时候,这一段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结束了南北朝的局面之后,全国迎来了隋朝的大一统格局,而创造这项壮举的正是隋文帝杨坚,他在国家稳定的初期还是很有作为的,开皇之治就是对他最好的赞颂。开皇之治(581—604)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

  • 郭嘉在曹操心中地位如何,看曹操三哭郭嘉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郭嘉是公认三国时期的智力巅峰,论谋略和军事是最优秀的人才,有料事如神的本领,那么如此人才的英年早逝,对于爱财如命的曹操来说,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郭嘉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何三哭郭嘉呢?郭嘉是曹操远征乌丸回来的时候病死的,当时郭嘉在易城。《三国志郭嘉传》的记载是:“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三任皇后都不得善终,原因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大明的皇帝中,朱厚熜是一个奇葩,不过他由于存在感比较低,也没有什么太大作为,倒是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报应,他的三位皇后都没有得到善终。嘉靖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或者说他是个极端复杂的皇帝。他上台后没有按照封建礼法,以孝宗朱祜樘为父,而是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祜杭为皇帝,引起了当时

  • 李鸿章做皇帝慈禧是皇后?李中堂出使外国惹得笑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清朝时期,东西方交流变得更加频繁,由此而来的文化碰撞和观念的差异显得更加尖锐,有关这一点,在李鸿章出使国外的时候,就能通过一些小事见微知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8年)的10月20日,美国最为著名的《纽约时报》所刊登的一则八卦新闻,差点把光绪等清政府最高领导人气到了吐血,因为纽约时报竟然以一则标题为

  •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李清照偏爱淡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化妆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古时候的女子也偏爱化妆,那么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女性文人,她们与化妆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天生丽质,成长于书香门第,擅长书画,通金石之学,工于诗词,其词被盛赞为“词家一大宗”,真可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字“兼美”来形容易安

  • 颜面尽失的朱祁镇,是如何在朱祁钰驾崩后重新坐上皇位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起明朝的灭亡,总是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但是说到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则要追溯到朱祁镇时期了,大明前朝皇帝们打下了丰厚的基业,却被他一代败光,甚至自己都被外族俘虏,在其弟朱祁钰接替执政之后又弄权废掉了他,紧接着杀掉了于谦等一众能力出众的忠良,将好不容易有复苏迹象的大明又败了一便,是在是大明的祸害。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