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赵渑池之会不仅疑点重重 而且是赵国的战略失误 秦昭襄王曾扣留楚怀王 为什么在渑池之会秦昭襄王为什么不敢扣留赵惠王?

秦赵渑池之会不仅疑点重重 而且是赵国的战略失误 秦昭襄王曾扣留楚怀王 为什么在渑池之会秦昭襄王为什么不敢扣留赵惠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95 更新时间:2023/12/24 7:33:47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使秦王毫无所得。

秦昭襄王因完璧归赵一事恼羞成怒,于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赵国不与它一起进攻齐国,向赵进攻。取得赵兹氏等两城。次年,攻取赵的离石。再次年,白起取赵代、光狼城。这时秦国大军正欲南攻楚,为安定东方的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相会修好。史称“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出使者约请赵王到西河外的渑池相会。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有奸计,想要推辞不去赴会。蔺相如却对赵王说:“大王如果不去赴会,这必将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而给秦国留下口舌,以后秦国将会更加骄横。”于是赵王决定带蔺相如去和秦王相会,而让将军廉颇率军在边境接应。

赵王来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在酒酣之时,突然对赵王道:“我听说您非常喜欢弹瑟,而且弹得很好,烦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没有办法推辞,便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当时便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在渑池与赵王会饮,并令赵王为其弹瑟。”

蔺相如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气愤,于是便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现在我献盆缶,请秦王敲击作为娱乐。”秦王非常生气,拒不答应,还下令要杀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盆缶说:“我距离大王不到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的请求,那我将以死相拼!”秦王无奈,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稍后,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池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马上回答说:“那请秦王把国都咸阳作为献礼回赠赵王。”

直到酒筵完毕,秦国始终未能占上风。由于赵国已在边境部署重兵,时刻准备接应赵王,秦国便没敢轻举妄动,双方以平等地位重修旧好。渑池之会后,蔺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以致于有后来的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后,秦国、赵国间暂时停止了战争。赵军立即出兵齐国,攻下高唐等地。

秦昭襄王完全可以像扣留楚怀王一样,扣留赵惠文王,然后逼迫他割地求和。但是为何在渑池之会,秦昭襄王不故技重施呢?原因有三:

第一:赵国有了楚怀王的前车之鉴,所以准备地十分充分。廉颇早已和赵惠文王约定,一旦有去无回,就立太子为国君,断了秦国的念想。其次在渑池周围,赵国早已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第二:当年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是因为他孤立无友,且楚国国力早已衰败。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三战皆败,韩魏趁机进攻楚国在中原的领土,楚国大国地位瓦解,从此走向没落。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见楚国江河日下,身边没有盟友,便在武关将楚怀王扣留。

第三:赵国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前面我们说过,赵惠文王的父亲—赵武灵王,他竟然制定计划要灭掉秦国。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盛,打遍山东六国无敌手。赵武灵王为何会有灭掉秦国这个大胆的想法?实际上赵国也进行了变法,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

变法之后,赵国周围的游牧民族纷纷投靠,献上自己的武器、战马,甚至领土。赵国的军事力量暴涨,灭掉了国中之国—中山国,还向北方的匈奴出击,"攘地北至燕、代"。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

而赵惠文王继承父业,接手了一个强大的赵国,手下战将如云,廉颇、赵奢等。赵国的军事实力足以做秦国的对手,而后来秦始皇灭赵国的过程,也是磕磕绊绊。

其次渑池之会之前,秦昭襄王是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所以主动与赵国交好。所以渑池之会的秦昭襄王不想开罪赵国,以免赵国趁着自己进攻楚国,从而施行当年赵武灵王的策略,从云中、九原向南直奔秦都咸阳,灭掉秦国。

然而随着对历史的了解,回头再看渑池会,顿感疑点重重。

一、当时的秦国已经是天下第一强国,秦昭王可谓一代雄主,赵国也是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最强,为什么在渑池会中,双方表现得如同小孩子一样,只知道争些口舌灵巧的便宜呢?二、接到秦王的邀请,赵王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是怕有危险呢?三、文章最后提到赵国在边境部好重兵,说明两国关系其实十分紧张,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进行这么一场过家家一样的会面呢?事情要先从秦昭王说起。公元前299年,秦昭王曾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面和谈,然而实际上,秦昭王根本没去武关,而是命令一位将军埋伏在那假称是秦王。楚怀王一到,就封闭武关劫持楚怀王到咸阳,将其扣留要挟楚国索要城池。渑池会发生在公元前279年,秦昭王用同样的理由邀请赵惠文王会面,赵王当然会联想到二十年前楚怀王的前车之鉴,害怕有危险也就理所当然了。事实上,蔺相如和廉颇劝赵王出发前,还安排了两件事,一件是立好储君,另一件就是在边境部署重兵,防的就是秦昭王再上演一出绑架戏码。渑池的和谈会面,无论是对秦国来说,还是对赵国来讲,都是必须要促成的。因为就在渑池会前不久,发生了几件事。首先是楚国,被秦国囚禁到死的楚怀王,有一个儿子叫熊横,这时候已经是现任楚王。楚王熊横召见了一位山林隐士,这位隐士对熊横进行了一番洗脑,使得熊横全然不顾国力衰弱,毅然决然策划对秦国的报复性军事行动,使得秦国的后院起了火,必须要保证和赵国的和平关系,以便腾出手来收拾楚国。赵国这边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在几年前,赵国参与了五国伐齐,齐国在短短一年内连失七十余城,险些灭国,只剩下即墨城还在坚持。在渑池会前,齐国名将田单开始反扑,连战连胜势如破竹,对赵国这个老敌人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最主要的是,田单最大的敌人乐毅,这个时候就在赵国。所以说,秦国要对付楚国,赵国要防备齐国,这两国和谈是大势所趋。

然而从之后的历史来看,“渑池之会”是赵国的战略失误。在“渑池之会”举行的周赧王三十六年,东方六国已经没有实力单独与秦国抗衡,赵国也只是在军事上能单独抵挡秦国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对外战略也从争霸天下逐渐转变为统一天下。要想达成统一天下的目标,秦国必须消灭相邻的几个大诸侯,即“三晋”和楚国,其中楚国的实力最强。于是秦昭襄王决定先进攻楚国,等把楚国基本打垮后进攻三晋,与赵国展开战略决战。

为了能集中力量进攻楚国,秦国要保证“三晋”在秦楚交战时不会出兵攻秦或者救楚,特别是“三晋”中最强的赵国。正因如此,秦昭襄王才会邀请赵惠文王在渑池会晤,想以此与赵国交好,从而放心地攻楚。对于赵国来说,正确的战略决策应该是拒绝参加渑池会或者在渑池会上保持对秦国的战略压力并与楚国交好,让秦国不敢集中力量进攻楚国。而只要楚国不被打垮,秦国也不敢对赵国发动大规模战略决战。

可是蔺相如虽然在“渑池会”上为赵国挣来了与秦国平等的面子和赵惠文王的安全,但却让秦国达到了与赵国交好从而全力进攻楚国的战略目标。等到楚国被打垮后,赵国便孤立无援,最终也被秦国打垮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代有名的红顶商圣胡雪岩从普通百姓到清朝首富用了三十年 胡雪岩为什么短短三年倾家荡产?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另一方面也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了很多的好事。然而胡雪岩为何短短三年倾家荡产?胡雪岩,这位被称作红顶商人代表的的巨商,曾用30年时间成就了一个财富帝国,并被授予二品大官,观其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 乾隆​和嘉庆为什么都认为继承皇位的非道光不可,道光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年号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皇帝名字叫做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母亲是皇后,但是,嘉庆的大儿子

  • 涿鹿之战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大决战 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黄帝为什么能在涿鹿之战战胜蚩尤?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在逐鹿进行了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传说中,炎黄与蚩尤大战三年无一胜,概因为蚩尤部族的铜刀铜枪战力惊人,炎黄部族的石斧木棒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古

  • 袁术和袁绍本是一家人,他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争霸天下,同为袁氏兄弟,袁术为什么到死都看不起袁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东汉末年,袁绍和袁术曾经是实力最强大的两个诸侯。袁绍和袁术都是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童年关系很差袁绍、袁术都是四世三公出身,在外人眼里都

  • 爱新觉罗·胤祥不受康熙待见 雍正却很信任他 是清朝唯一不用避皇帝名讳的臣子 胤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爱新觉罗·胤祥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四皇子胤禛继位后,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年仅45岁的康熙十三子允祥操劳得病去世,让雍正大为

  • 蒙古的第三次西征是蒙古帝国的最后一次扩张 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次西征带来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长子西征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国最后一次西征。这次西征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是新兴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君主国家,在开国功臣成吉思汗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铮铮向荣。萨

  • ​马陵之战使得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为什么说马陵之战后齐国开始由盛转衰,马陵之战真正的赢家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在众多军事战斗中伏击战可以说是最好打的一种,通过对地形、敌方运动规律的掌握设置好伏击圈后通常能够将快速将敌方部

  • 王敦之乱:将东晋拖入了死亡轮回 王敦第一次叛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王敦第二次叛乱必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

  • 吕后专权对西汉的影响是如何的,吕雉后代有着如何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国历史上女性掌权者最早应该就是吕后了,他是刘邦的原配正室,也是西汉的开国皇后,那么她的实际统治对西汉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外戚侵权这种事情,在战国时期的一些国家中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了,而且这也是一种曲折稳固皇权的办法。吕后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也是第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有史记载的那

  • 关羽刚愎自用的恶名是怎么流下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关云长义薄云天,同时勇猛无敌,还熟读兵法,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但是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那么他这个评价是谁说的呢?又有没有可信度呢?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源自陈寿的评价:“关羽刚而自矜。”之所以说关羽“刚而自矜”,主要依据有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二是受封官职时声称不与黄忠为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