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在唐代的时候为什么人们那么推崇牡丹花?雍容华贵呈吉祥 傲视群芳有风骨

在唐代的时候为什么人们那么推崇牡丹花?雍容华贵呈吉祥 傲视群芳有风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94 更新时间:2024/1/19 9:21:19

牡丹花在唐诗中出现过很多次,在唐朝的时候人们也都是对牡丹花情有独钟,那为什么会是牡丹花被唐代人所推崇呢?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大流行。

为何牡丹成为富贵的象征呢?

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员服红色,六至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而白色是未入仕、尚未考取功名的平民所穿,故称白衣。因此唐人在观赏颜色鲜艳缤纷的牡丹时,自然也产生了“贵紫贱白"的倾向。

牡丹的习气非常的特殊。她虽然花朵大而艳丽,却是晚春之花。在唐朝真正盛开的时候是谷雨之后,花期长达5个月。这是非常特殊的晚春之花。也就是在桃李梅杏相继凋谢之后,牡丹以其特有的姿容怒放。

对于按季节赏花的人来讲,牡丹无疑填补了三春花期尽后的空白,所谓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可不关于牡丹。因为牡丹在这个时候,摇曳的花朵,来一波大和晚的狂潮。

牡丹在春夏之季的空白里,当然是由贵族率先发起的。比如杨玉环的头发上。现在的人可能不明白古代人簮花的习俗,唐宋普遍男女都有戴花的习惯,最好是按时令带花,男女都戴,尤其是宋朝,简直是头上都要插满。在无花可待得春末夏初,牡丹由宫廷发起,然后迅速填补了贵族的庭院。

实际上这种野生的花卉,经过杂交以后,生命力也特别的顽强。所以,在杨玉环时期,还是贵族少量的花朵,在中晚唐的时候,却真正成了大规模大批量种植的国民之花。

它不但填补了春夏之际晚春簪花的需求,她的耐养,花朵大而绚烂,花期长,也填补了人们精神上的空缺。因为唐代之前,中国经历了很漫长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人民生活流离动荡。渴望长久和安定。唐朝人喜欢牡丹的原因,开在晚春,绚烂,花期长,寓意富丽长久,在其他早春的花朵中,都找不到如此的寓意,但却在晚春的牡丹身上,看到了这种美和大气。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和钱学士白牡丹》,可以看到白牡丹乏人问津的程度:“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开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惟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留景夜不暝,迎晨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白居易除了观察到唐人不喜白牡丹,也藉由白牡丹抒发己志。

李商隐的《牡丹》,运用大量典故类比,将牡丹堆砌得宛如艺术品:“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卫夫人,为“孔子卫灵公夫人南子于锦帏之中"之典故,运用南子贵妇的形象比喻牡丹。用受人爱戴的鄂君典故,说明牡丹有多受人喜欢。石家蜡烛与荀令香炉为“西晋石崇以蜡烛代薪"和“荀令君(曹操谋士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之典故,道出牡丹的浓郁芬芳与娇贵。

到了晚唐,牡丹成为当时人们怀念的象征,更代表着昔日的盛唐荣光。晚唐诗人韩琮的《牡丹》:“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晚唐的社会经济不再像盛唐时稳定,人们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名贵的牡丹。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诗人更多地用牡丹,来感叹这物是人非的情景,如五代十国诗人王贞白《看天王院牡丹》:“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也道尽盛唐长安城受唐末战乱所毁的哀戚。

唐朝从上到下,几乎将牡丹花会,变做了一年一度的必须。形成了倾城看花的热闹。牡丹花在细雨中也不会像樱花李花一样随风飘落。在夕阳里赏花,在细雨中赏花,花期长,花朵大。与其说牡丹是贵族的,实际她更是平民的,全民的。

只有少量的人会提出相反的意见,比如有些人说,牡丹花有什么好?桃花李花谢了,还有果实可以吃。当然这有点类似现在的话题,一个命题出来,必须要有反对意见。但奇怪的是,这种声音真的不占主流。

唐朝人将牡丹说做奇花,他们说,春天里它不开放,却在春天收尾了,才看见她姗姗来迟,来得虽然迟,却将春天掀起了另外的高潮。

唐朝在此基础上赋予了牡丹花,许多富丽的象征。用缺什么就表达什么的心理暗喻来说,牡丹花代表着唐朝人,渴望长久安定,太平盛世的一种心愿。所以牡丹得到唐朝人的厚爱,是有民众基础的。他们认为牡丹是上苍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牡丹备受唐人喜爱,并在往后的一千多年仍然受到后世推崇,逐渐融入到中华文化里,成为一朵鲜明的象征符号。无论是象征花开富贵,还是抱着对往日时光不舍的情感,或是传统花布上的印记,牡丹并不单纯是花中之王,更承载了生活记忆与气息。

标签:

更多文章

  • 在古代 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嫡长子?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古代,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所有的家业都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孩子也只是能够分得一些家产,由此足以看出古人对于嫡长子的重视,那么,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嫡长子呢?嫡长子继承起源于西周时期,那时候规定父亲去世或者退位之后,他的位置都是嫡长子继承的。而其他的儿子官位都会自动往下降低一档,起初这样做是为了

  • 史上最对不起中国的三个人 每个人都让中国发展倒退数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人才辈出,有很多对中国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很多历史大人物,祸乱朝纲,卖国求荣,史上就出过三个最对不起中国的三个人,每一个都使中国倒退百年,被骂千年不为过。第一个,司马炎司马炎,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司马衷的父亲。在司马昭死了之后,司马炎就继承了相国的

  • 中原王朝为什么一直想夺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

  •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人策略无双,智力超群,两人本事都很强,所以也难免会避免被人当做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来比较,那么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哪个更厉害些呢?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命题,不论我们说哪个更厉害,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从小说上看来,诸葛亮的空城计,火熄上方谷等经典

  • 封建制度的消失推动历史进步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封建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封建制度是在中国

  • 孟子义淡粉色衬衫好养眼,搭配空气刘海,甜美可爱还有气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子

    《陈情令》这部剧带火了不少演员,大家对演员肖战和王一博的熟知和喜爱程度大幅度上升,除此之外,里面叶红鱼一角的饰演者孟子义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95后新兴女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校花。除了演技和颜值,孟子义的衣品也是备受好评。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她的服装搭配,看看春暖花开的季节穿什么更合适孟子义清

  • 西藏三大圣湖是哪三个湖泊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圣

    西藏三大圣湖是哪三个湖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错、纳木错和玛旁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错”在藏语里就是“湖”的意思。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湖”,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长70公里,绕湖一圈得走250公里,总面积达638平方公里。它是低浓度咸水湖,水中盛产细鳞鱼、高

  • 刘邦哪儿来的胆子,竟敢偷袭项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劉邦哪兒來

    刘邦哪儿来的胆子,竟敢偷袭项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邦偷袭项羽#《资治通鑒》刘邦攻破项羽大本营彭城,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即命令众将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则亲领精兵三万人南进,从鲁地出胡陵,抵达萧地。清晨,楚军从萧地袭击汉军,向东直打到彭崐城,至中午时分,大败汉军。面对刘邦偷袭大本营,项羽是退还

  • 广东人吃鱼的历史及方法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广东人

    岭南喜食鱼生,已有久远的历史,食鱼生,是岭南人对古人食生的饮食习惯的保留。人类还未懂得以火烹煮食物之前所形成的生食习惯,在人类懂得熟食之后仍然沿习下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的倡明,生食习惯在各地,日渐消失,而在开化较晚的岭南地区却一直得到保留。直至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学普及后,有可

  • 杜十娘的死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杜十娘

    杜十娘的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再看81版老电影《杜十娘》,又被杜十娘身上那种奋不顾身追求自由、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个活灵活现的女侠形象跃然眼前,她的精神在当下也显得弥足珍贵。在那个悲惨的封建社会,杜十娘因生活所迫堕入青楼,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堕落,骨子里渴望从良,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