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奇葩」的藩王叛乱,一百人就平定了,功臣还是个病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王朝在经历过弘治中兴后,进入了正德朝。咱们这位正德皇帝
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皇帝。他做事情讲究无拘无束,不拘小节,充分释放个人的天性,讨厌一切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这如果搁现在,这就是
一个典型的「文青」加「愤青」,但是作为一国之主那是绝对不可取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在他当朝的十几年间,一改前朝孝宗兢兢业业治国的政治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整日吃喝玩乐,不问政事,生活极度奢靡腐朽。
正德皇帝不仅如此,而且还重用大太监刘瑾,以及宠幸号称「八虎」的佞臣小人,一时间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
因此明王朝的中央政权秩序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一些地方藩王便自以为有机可乘,在地方大搞「小动作」,有的甚至发动叛乱,例如今天侃哥要跟各位讲的安化王朱寘鐇,以及他所组织的一场「
奇葩」叛乱。
一、起因是竟然是一个「不安分」的太监
正德年间主政的不是朱厚照这个正牌皇帝,而是咱们这位刘瑾刘公公。当时民间就有这样的童谣「
天下不知朱皇帝,只知有个刘皇帝」,由此可见,当年刘瑾的权势之盛。
刘瑾还是有别于前朝那些得势的大太监,不仅仅只会贪污受贿,大肆敛财。他立志要做一个
有理想、没道德、有抱负、没人性的明朝「
好太监」。因此
他準备要针对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所存在的种种弊端,
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你没听错,就是改革,
刘瑾身残志坚,他要开中国历史之先河,进行「太监变法」。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由太监主导的「变法」。虽然咱们这位刘瑾读书少,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他所主导的「变法」步伐。
他首先对社会一些弊端,进行了变法:1、
寡妇可以改嫁,任何人不得阻拦;2、大力
推行火葬,以节约土地资源。此举一处朝野哗然。这两条如果放到现代社会里,没什么奇怪的,但各位不要忘记了,那可是在明朝,这就
太离经叛道了。
当时朝野上下对刘瑾的这两条社会变法措施,都无法理解。结果刘瑾的社会变法在一片反对声中,不了了之。刘瑾为了变法立威,
準备在土地分配方面「大显身手」,因此他便向各地派遣御史进行度田。
虽然刘瑾土地变法的目的是好的,他是要解决老百姓生计问题,同时增加国家的税收,但是这些派出去的
御史多是些贪腐之辈,到了地方多是虚报或是伪报土地数量,
结果闹得怨声载道。安化王朱寘鐇的封地也来了一个御史名叫周东,此人贪暴异常,大肆虚报田亩数,更可气的是,他还欺辱当地士兵的妻女。
二、叛乱开始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放在周东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在安化不过数月,整个地方的军民没有一个不恨他的,大小官员对他的所作所为也非常不齿。说白了,只能怪
这家伙的吃相太难看!
不过此时的安化王
朱寘鐇对这位周大人,那是「感恩戴德」。因为他为咱们这位安化王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朱寘鐇终于可以反度田、反刘瑾、反朝廷为理由,联络了一大批死党,
準备大举反叛。
正德五年(1511年)
安化王于府邸宴请封地上的大小官员,席间突然
发动兵变,
要求在场官员追随自己造反。绝大多数官员在他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参与叛乱,个别不从的官员,不是当场被杀,就是随后被关押起来。
至于刘瑾的死党周东却对此叛乱毫不知情,很快他便被安化王宰了,用以鼓舞军心。此时安化王已经控制自己封地上所有的军政大权。不久叛军正式
颁布了讨刘瑾檄文,公之于天下,顿时朝野大哗!
三、叛乱以超乎人们想像的速度被平息了
上文说到追随安化王
朱寘鐇叛乱的官员中有一大半都是被迫的。毕竟谁都不傻,以安化这一偏远之地,去
与整个大明王朝争锋相对,那纯粹是找死。不过只有匪首朱寘鐇一个人看不明白罢了!
在这些被胁迫的官员中有一个叫做
仇钺的中级武将,他却酝酿着一个惊天大计划。他先是装病,暗中在自己府邸里
集结近百名敢死之士,意图在关键时刻倒戈一击。不久这个机会来了。
几日后,朱寘鐇準备誓师讨伐刘瑾(纯属找死),派人去叫仇钺参加。使者来到仇钺的府邸后,被仇钺的僕人拿类似现在的铁鎚(铁骨朵)当场击杀。
仇钺立即召集百余名死士,冲进安化王府,将朱寘鐇以及他的家眷统统俘获。至此持续十几天,朱寘鐇叛乱就此谢幕。
结语
这场持续十九天叛乱,不!应该叫做
「闹剧」才对就这样结束了。其实这场以安化王朱寘鐇为首的,效仿当年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的闹剧,
从一开始就充斥着诸多各种各样的「不靠谱」因素!
首先从兵力準备上来说,造反最需要的就是兵力。而咱们这位安化王总共兵力也不过5000余人,而且许多都是临造反时,匆匆忙忙抓来的。这些士兵的忠诚度和战斗力都十分堪忧!反观靖难之役时的朱棣,手中兵马至少十万以上。两厢一比较,各位读者不难看出,
安化王朱寘鐇要想通过叛乱成功上位,纯属痴人说梦!
其次
安化王造反的基础不是薄弱,而是太薄弱了!安化王的封地是在甘肃省庆阳县,在明朝时,那里很贫瘠,也没有什么物产,因此注定了安化王手里没有太多的物资钱粮。而对比明成祖朱棣的根据地北京城,那里不仅是前朝的大都,而且还是明朝的北方重镇,这些都是朱寘鐇无法比拟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叛乱领袖的才干。安化王朱寘鐇平时骄横不法(其实明朝大多数藩王都是这一个「尿性」),在地方鱼肉百姓和官员,早已失去了人心。他本身就是一个不学无术,文武不通,好恶斗恨的这么一个主。
让这种人领导军队叛乱,纯属是找死;而当时明成祖朱棣就不同了,早年随明初大将李文忠远征漠北,拥有非常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单从这一点朱棣就可以秒杀朱寘鐇「好几个来回的」了。
即便是朱棣拥有世人公认的文韬武略,还尚且在造反的路上,差点「翻船」!更何况咱们这位「四六不通」的安化王朱寘鐇,
他造反那就是纯属来找死的,「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最后补充一点,大太监刘瑾也因为安化王叛乱,最后被明武宗凌迟处死了!中国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
太监变法」也就此落下了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