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宋朝时期刺配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诞生于何时?

宋朝时期刺配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诞生于何时?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24 更新时间:2023/12/22 4:33:38

在古代君主专政的时代,因为君过于的残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酷刑。今天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发配+刺字”合起来被称为“刺配”,这是从朝时期开始兴起的一种刑罚。在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刺配”可以说是一种相当重的刑罚。在建立之初,“刺配”是作为对死刑犯宽宥后的一种刑罚,要知道流刑早已有之,而刺字便是为了将这些重犯与普通流放犯人区别开来,而对于这些重犯来说,能够活命便已经是天幸,刺字便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刺配”之刑的出现

“刺配”其实就是流刑(发配流放)和黥刑(脸上刺字)两种刑罚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刑罚。黥刑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流刑则产生于秦汉时期,不过将这两种刑罚合起来使用,则是从五代时期的后晋开始的,而到了宋朝则开始被“发扬光大”。

黥刑虽然出现较早,但是由于这种刑罚会伴随犯人一生,通会给其带来很大的人格损伤,因此从汉文帝时期便废除了,南北朝、隋唐时期也没有再度出现,而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这种刑罚才再度出现。不过,刺配虽然出自于后晋,但却在宋朝被广泛使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段也越来越残酷。

北宋时,又出现了折杖法,也就是用杖刑来代替原来的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再加上刺配之刑,从而形成了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宋代刑法考》有载,“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仗其背,又配其人,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者。”也就是说,到了北宋,刺配之刑开始成为集刺面、杖刑、流配三种处罚于一身的重刑,仅次于死刑。

刺配在制定之初,原为对死刑的宽宥。这种刑罚最初只作用于死刑犯,也就是说一个人原本触犯了死刑,但由于各种原因,可以降低惩罚,于是便对其实行“刺配”之刑。可见,在制定之初,刺配之刑是作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出现的,毕竟一旦刺字,便再也无法取下,是要伴随犯人一生的。

不过,刺配之刑虽然较为残忍,但对于这些犯了死罪的重犯来说,能够活命便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其他再重的刑罚,还能有被砍头更严重吗?

“刺配”之刑在宋朝开始泛滥

进入宋朝之后,他们不仅沿用了后金的刺配之刑,而且还进行了发展,这导致到后来刺配之刑开始泛滥,早已超出了原有“死刑宽宥”的作用。

对死刑犯来说,刺配之刑已算宽宥

随着时间的推移,刺配之刑不再仅作用于重刑犯,越来越多的罪名涉及到了“刺配”。宋真宗时,刺配之罪为46条,而到了宋孝宗时,刺配之罪竟然增加到了570多条。除了死刑之外,越来越多的罪犯被使用刺配之刑,甚至出现了州郡牢城营中刺配犯人额满甚至超额的现象。正如《水浒传》中描写的那样,梁山之上凡是犯过罪的,基本都被处以了“刺配”之刑。

刺配被滥用,也就失去了“死刑宽宥”的原本作用,反而变成了一种被普遍使用的刑罚。例如到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之际,草莽群雄奋起抗金,结果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之前犯罪之人。南宋建立之后,这些立功之人又接受了朝廷的表彰和封赏,先后入朝为官,然而根据宋朝律法,罪犯是不得入朝的。这导致宋高宗不得不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为此发布诏命,“今后臣僚有面刺大字或灸烧之人,许入见。”

宋高宗的朝堂上便出现了不少罪犯

然而,由于宋朝的大赦比较多,每次大赦,便由主管刺配犯人的官吏将配役者的情况上报,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或服役期间表现较好的,可以释放回家;而罪行严重的,则要终身服役。正如前文所说,一旦被刺字,便要伴随人的一生,这些犯人就算被释放,也难以洗刷掉脸上的印记了。

该项刑罚如果只作用于死刑犯,那么显然是一种减轻刑罚的方式,而一旦滥用,便成为了加重刑罚的刑罚。因此,“刺配”之刑后来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反对,但却并未被朝廷采纳。

刺配被滥用反而等于加重了刑罚

宋朝之后,元朝也沿用了刺配之刑,且将原来的刺双颊发展成刺面、刺左右臂、刺项等多种方式,并将刺配广泛适用于盗贼等多种罪犯。而到了明朝,刺面则开始变少,更多为刺左右臂,也渐渐不再引人注意,直到清末彻底被废除。

“刺配”之刑的使用方式

由于宋朝时期关于刺配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刺配之刑的使用方式也就越来越多,根据罪犯所犯之罪的不同,也有了轻重之分。

根据罪犯的罪行轻重,刺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都有所不同,罪越重,字也就越大,位置也就越明显。例如,宋朝规定,凡是犯盗窃罪的,便刺环形于耳后;而被处以徒刑、流刑的则刺方形;被处以杖刑的,则刺圆形。而一旦第三次犯杖刑,便将刺字的地点移到了面部,且“径不过五分”。而对于“凡强盗抵死特货命之人”,则在其额头刺上强盗二字,下的字则分别刺于两夹。

同时,罪行的轻重也影响被发配的距离,通常有刺配本州、邻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及沙门岛等之分。而刺字的内容,除了“选配某州(府)牢城”之外,也有将犯罪的事由刺于脸上的。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在流放的同时还给犯人脸上刺字,最初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刺配犯人与流刑犯人,而由于后来被滥用,凡是被流放的犯人都被刺字,便也失去了这个作用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14×9米带堂屋的二层别墅,大家都喜欢的户型,看完就被圈粉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堂屋

    149米带堂屋的二层别墅,大家都喜欢的户型,看完就被圈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农村建房时建二层还是三层呢?有人觉得二层合适,有人喜欢三层的超大空间,在小编看来还是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对于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来说,有一栋两层的小别墅,室内配备4-5个卧室,是足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的,而且二层别

  • 惠州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惠州

    苏轼与惠州西湖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要说苏轼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最有研究的当属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的梁大和先生。梁先生这样总结了苏轼对惠州西湖五大影响:苏轼喜爱游览西湖。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

  • 「正卫弹」与「私僤」:黄巾起义后,东汉为重构社会秩序做的尝试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秩序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败不堪的东汉王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同样,此次起义对当时社会秩序的冲击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起义。,原本依託豪强建立起来的东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土地私有化佔据了土地制度的主导地位,呈现出一种大多数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豪强手中的态势,例如汉顺帝的舅舅,就拥有三万户封国,为

  • 史上最超清的慈禧照片,一直藏在美国档案馆,原来老佛爷长这样子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上

    大图模式大图模式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大图模式慈禧太后及其随行人员乘坐皇家驳船前往颐和园。大图模式坐在宝座上的慈禧太后画像。大图模式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大图模式网上很多慈禧照片都非常模糊,这是一组

  • 揭秘戴笠之死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死

    揭秘戴笠之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化装成挑夫的戴笠据史料记载,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局局长、大特务戴笠乘222号专机由青岛飞往上海。途中,因上海上空乌云密布,大雨不停,地面要求另降机场,飞机只好转飞南京。当戴笠的座机飞抵大雨茫茫的南京上空时,机场方面勉强同意降落,并派出4架军用飞机导

  • 云南企业宣传片开头怎么写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云南

    云南企业宣传片开头怎么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企业宣传片文案馔写思路文字表现形式:为了更好表现企业形象,在语言选择上,一部分采用工整、对仗的句式,以表达品牌力度与恢弘气势。整体行文则体现一种沉稳,简洁,有力度,唯美的风格,以保证与企业整体形象相一致,力求展现企业蒸蒸日上的面貌、反映企业无限的发

  • 股票强制清盘后散户们该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散户

    股票强制清盘后散户们该怎么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是帐户暴仓、严重亏损等情况下被清盘,股票本钱是拿不回来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可以拿回一部分资金的,就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清盘,是中国股市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先用技术创新的办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后一律依靠《破产保护法》进行清盘。对资不抵债并已失去运

  •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2000字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环境保护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2000字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

  • 沈括之名为何在他人墓碑上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墓碑

    北宋词人李之仪和妻子胡氏结婚40年,十分恩爱。胡氏病故后,李之仪非常悲痛,于是写下一篇墓志铭,表达对亡妻怀念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胡氏是个博学多才的女子。有意思的是,李之仪为了盛称亡妻的博学,还在墓志铭里加写了一句“连沈括都要向她求教”。原来,李之仪与沈括是老朋友,沈括每次遇到数学难题,都会通过李之仪

  • 一度十分强大的宋国,为什么被称为“桀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牌诸侯国,但它在战国时期被称为“桀宋”,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乱世。由于激烈的诸侯兼并,战国时期的很多诸侯国都被对立面起了贬义绰号,比如秦国被称为“暴秦”。不过战国时期最难听的诸侯国外号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