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导,最近,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王锦思等三位民间人士到达日本东京,计划23日前往日本皇室,递交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这天恰好是日皇明仁的生日。
中国民间首次对日本皇室追讨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此次中国民间向日本追讨的文物系「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对日索赔联合会7日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迅速归这件被掠夺的文物。至此,中国民间向日本追讨文物历程做到了两个首次。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方面提出追讨,与此同时这也是中方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今年是又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民间向日本追讨文物,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民间向追讨文物做到了两个首次
流失文物回归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回购、捐赠和追讨。目前,国际上海外文物的回流,超过90%主要依靠回购,也就是拍卖。
此次中国民间向日本追讨文物,则做到了一个小小突破,首次在对日文物回归过程中使用追讨手段。
文物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霍政欣认为:「这个事件可以起到民间促政府、包括整个社会高度关注日本返还历次侵华战争时期,系统掠夺的数以百万件的文化瑰宝;同时,对日本形成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因为返还战争期间、尤其是二战期间的文物,在国际上已经积累了非常成功的先例。」
这次民间向日本追讨文物事件的另一个亮点则在于,这也是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提出归还被劫掠文物的申请。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表示:「曾经也有中国人到日本皇室去过,也发现了这块碑。从我们和日本打交道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日本皇室和日本政府还不大一样。当他知道了在自己家里面有中国战利品,他肯定会反思这个文物到底会怎么样,我们感受到文物归还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什么?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现藏日本皇宫。它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过程,目睹了日本遣唐使西去东归学习盛唐的往事,记载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史载,唐鸿胪井刻石本是一块重逾九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玄宗使鸿胪卿崔忻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旅顺都里镇,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永为证验。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1895年,清军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方亭,护卫刻石。1908年,日本军队将刻石、护卫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掠走,藏于日本皇宫至今。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