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七次科举会试落榜:一文读懂明朝内阁首辅张璁的逆袭之路

七次科举会试落榜:一文读懂明朝内阁首辅张璁的逆袭之路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3/12/15 18:07:05

七次科举会试落榜:一读懂明朝内阁首辅张璁的逆袭之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璁七次会试落榜,丧失了继续科考的信心

张璁,字秉用,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从小就爱读书,很有才华。在明朝那个重视科举考试的年代,文人们的最高理想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张璁先生也不例外。让大家没有失望的是,张璁先生很轻鬆的通过了县试、省试的考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举人。在明朝,举人也是比较厉害的,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为什麽说具备呢?因为考中举人,国家是不包分配的,但他们会被吏部登记备案,在朝廷官员缺员的情况下,才会会派遣他们去补缺,一般都是很小的官,说简单一点就是替补队员。

张璁先生考中举人后,信心倍增,因为它具备了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三年之后,张璁来到了北京参加会试,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张璁名落孙山,没有考中。就这样张璁锲而不捨、坚持了二十一年,连续考了七次,但都没有考中。此时的张璁已四十三岁,完全丧失了继续考试的耐心和信心,于是他放弃了继续考试的打算,準备到吏部去碰碰运气,要是能做个小官,也算是考取了功名。

通过占卜被劝再考,结果考中进士,步入政坛

就在张璁先生垂头丧气的来到吏部碰运气时,他碰到了自己的贵人——一个姓萧的御史,这位萧御史会占卜算卦,并且据说算的非常準。于是前来碰运气的张璁便让这位萧御史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完后萧御史很正式的对张璁说:“三年后再考一次,必定考中进士,再过三年,必定成为大富大贵之人”。在萧御史的劝说下,张璁老先生重新回去複习功课,準备最后再考一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张璁顺利通过会试,在次年的殿试中张璁考中二甲进士,被分配到观礼部工作,此时张璁四十七岁。

在“大礼议之争”前期脱颖而出,受到明世宗的敬重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为他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等重臣的商议下,皇位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历史上称之为明世宗,因为他的年号为嘉靖,所以历史上又称之为嘉靖皇帝。在明世宗登基后,杨廷和等人要求明世宗按照祖製应该将明孝宗(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及其皇后认作父母,而将自己的生父和生母改称呼为叔父和叔母。对于这个不近人情要求,明世宗坚决不同意,由此引发了明朝历史上着名的“大礼议之争”事件。

在明世宗和大臣们因为礼仪的问题争论不休时,张璁瞅準时机,向朝廷写了一篇论述礼仪的文章,文章中要求大臣们让步,给皇帝的亲生父母一个名分。这篇文字最终使杨廷让步,给了明世宗的亲生父母名号。因此,张璁赢得了明世宗的敬重,但也得罪了内阁首辅杨廷和,被调离北京,去南京担任了一个叫南京刑部主事的閑官。

迫使杨廷和退出官场,在朝廷中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到了南京,张璁遇到了他的革命战友桂萼,桂萼当时和张璁一样,也是南京刑部主事的官职。由于桂萼当时对朝廷政治状况也很不满意,所以张璁便和他天天在一起探讨时政,研究对付杨廷和集团的方法和策略。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桂萼向朝廷上奏折,要求重新议定皇帝亲生父母的称谓问题,并且在奏折中严肃地批评了杨廷和等人,再次拉开了大礼议之争的序幕。此时明世宗在朝中的根基已逐步稳固,所以朝中批评杨廷和的人也越来越多,杨廷和自知已无力对抗皇权,便主动辞职退出官场。杨廷和走后不久,明世宗便将将张璁、桂萼召到了北京。

张璁、桂萼到北京后不久,便被明世宗任命为了翰林学士。嘉靖三年(1524)七月,明世宗要求礼部去除其亲生父亲“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号中的“本生”二字,由此引发了以杨慎(杨廷和的儿子)为代表的群臣在左顺门哭谏的事件。左顺门哭谏事件发生后,明世宗大为恼怒,命令锦衣卫抓捕了所有哭谏的大臣,对他们施以廷杖,并罢免了部分带头人的职务,最后才平息了这场哭谏风波,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着名的“左顺门案”。之后,明世宗任命讚成自己改礼意见的席书为礼部尚书,会同张璁、桂萼等人一起召集群臣,在朝堂上确定了去除明世宗亲生父亲称号中“本生”二字的决定,张璁由此在朝廷中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进入内阁成为首辅,被誉为嘉靖朝难得的贤相

“左顺门案”后,张璁成为明世宗的心腹宠臣,后面更是平步青云,成为朝廷内阁首辅。张璁在成为内阁首辅后,为国家的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积极整顿朝廷吏治、主持清理并退还由权贵侵佔的庄田、革除地方派遣镇守太监的弊政等等。因此,张璁在《中国通史》中被称为“嘉靖朝难得的贤相”和“明代少有的阁臣”。

参考资料:

《明史》

《国史传》

《中国通史》

《明朝那些事》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我是满族人姓崔想知道由来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我是

    满族取崔姓的有很多,比如:齐穆鲁氏、崔佳氏、崔鲁克里氏..,还有在明末清初融入满族的八旗汉军,其中包括朝鲜人的催氏,与汉人的催氏。要想知道你家究竟是出子哪个家族,这还要看你家祖上流传有怎样的口碑历史,或者你们家族有没有保留家谱?这个问题你最好先回老家去询问本家族的老一代人,而不是直接上网问别人。因为

  • 清末农民起义,晚清大型农民起义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农民起义

    清末农民起义,晚清大型农民起义有哪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白莲教起义,张格尔叛乱,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广州,惠州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义和团是帮助清朝打击八国联军的。清末爆发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云南甘肃的回民起义。太平天

  • 忧患中作乐的咸丰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咸丰

    咸丰20岁当皇帝,31岁病死,在位约11年。说他是忧患皇帝,是因为在他当权的12年里,在他看来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他在重大事件面前无所决策,迷于酒色,荒废朝政,宠爱叶赫那拉(日后的慈禧),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咸丰帝奕}生于1831年7月16日(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他是清代入关后第七位皇帝,也

  • 晚清彩色老照片:相貌惊艳的撑伞女子,卖鸡毛掸子的小贩!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晚清

    图为一组由外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在1862年到1887拍摄的晚清百姓生活彩色旧照,彼时的威廉桑德斯正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经营照相馆。当年的他喜欢四处游历,将一路所见所闻拍摄下来。其中不但有相貌惊艳的撑伞女子,亦是可以一窥一百年前卖鸡毛掸子的小贩。,这是晚清年间上海街头卖鸡毛掸子的年轻小贩留影旧照,其实本

  • 古代的女人,在古代称女人叫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女人

    女人的称呼有:女士,巾帼,女流,女郎,女史。“女士”,源于周朝佚名《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女流”,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女郎”,北

  • 荀首是谁?为什么�之战中他的表现这么勇猛?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他的

    荀首,是我国春秋晋国的卿大夫,位列六卿,是荀林父的弟弟。他的氏是荀,名为首。因为受封在知,所以他也跟了一回潮流,以邑为氏,称为知氏。荀首的谥号为庄,往往被人们称作知季、知庄子。荀首的家族在晋国至少是已经有三代的权贵之人了,他的父亲是荀逝敖、爷爷是荀息、哥哥是荀林父,在晋国的地位杠杠的。荀息是晋献公时

  • 林黛玉为何会病逝?全因这两人,却一直被忽略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林黛玉

    林黛玉为何会病逝?全因这两人,却一直被忽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死可能是各位看官在此书中意难平的一件事,在宝玉与宝钗大婚之时独自焚诗而亡,与当时贾府欢声笑语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林黛玉病逝的原因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中写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历史上的清朝为什么会那么腐败以致使中国落后那么多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那么多

    清朝腐败无能的原因就在于:皇帝困于内廷官僚、上下官僚沆瀣一气。民族歧视下的满清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无德无能、缺德少才的满蒙王公、贵族官僚长期窃居高位;朝廷执掌大权的达官贵人和各省巡抚总督,大多数为满蒙世袭,昏庸腐朽不堪。中国的国力都消耗在这帮心黑的纨绔子弟手中,各种生产没有多大发展。英国特使马戛尼在

  • 大乐透中两个红色球一个蓝球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多少钱

    大乐透中两个红色球一个蓝球是六等奖,投注号码与当期开奖号码中的3个前区号码相同,或者任意1个前区号码及2个后区号码相同,或者任意2个前区号码及任意1个后区号码相同,或者2个后区号码相同,即中奖。单注奖金为5元。超级大乐透共设六个奖级,一、二、三等奖为浮动奖,四、五、六等奖为固定奖。各奖级和奖金规定如

  • 砚台古代又称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砚台

    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因此,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在“笔墨纸砚”中,砚排名最后,但是它却被称为“四宝之首”。因为它质地坚固,能传百代,又是集书法、诗词、绘画、雕刻多种艺术为一体,因此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砚台作为研磨的器具,与笔、墨、纸一起为传播、记载中华文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