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每年投6万两白银,供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朝末期,大清国在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官员为了挽救国家所面临的为难局势,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基础,在全国範围内开展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斥巨资,每年花费六万两白银,分别四次选派共一百二十名儿童赴美留学。
这批留学生对于清政府来说是当时朝廷未来的希望,是清朝政府未来的新鲜血液。同时这些留学生也将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清政府在重重困难下招够了120名学生后,便急切地从上海把他们送往了美国旧金山的寄宿家庭中。
这些孩子很快的便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是当他们身穿长袍拖着长辫走进美国课堂时,无不例外地遭到美国学生的嘲笑。但是这些孩子依然通过努力的学习让那些嘲笑他们的美国学生闭上了嘴。
这次留学项目本来订的期限是十五年,但是却因为国内政治原因被迫提前召回。在前往美国的120名学生中被召回的留学生只有94名,那其他剩下的学生去哪了呢?
其实这剩下未被召回的学生有三个去向。
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之前便被提前遣送回国。清政府斥巨资让这些学生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了保证质量建立了驻洋委员会用来定期审核这些学生的成绩,一些不务正业,审核不合格的学生就会被终止学业,提前遣送回国。这样以来也减少了清政府的一项巨额开支。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水土不服,不幸客死他乡。毕竟这些学生都年纪尚小,体质不好,又经过海上横跨太平洋的长途跋涉,身在异乡的美国还要面对驻洋委员会的定期考核,心理和生理上都多有不适。所以一部分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患病死于异国他乡。在这些不幸去世的学生中最着名的就是天才少年潘铭忠,他十五岁就考上了着名的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却在入学一年后就得病去世了,实在让人惋惜。
最后还有一部分没有被召回回国的学生则是拒绝回国,选择继续留美学习。他们好不容易通过努力适应了西方的环境得到了西方良好的教育,一旦返回中国那之前的努力就会变成徒劳。而且他们在西方学习期间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剪掉了身后的辫子,使他们对中国封建文化和清政府的腐朽没落产生了抵触的思想。
清政府召回他们,他们深知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可以拯救中国,他们不愿回国拯救愚昧腐败的清政府,选择继续留美学习,等学成以后再回去拯救自己的祖国。
所以最后清政府召回国的学生只有九十四人。最让人心寒的是,这九十四位回国的学生也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重用,还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深受排挤,有的人甚至在其中丢掉了性命。但是这批留学生却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当时奄奄一息的中国带来了一线生机。所以清政府的这一次风险投资还是比较明智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