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君子不器」,如何理解?为何孔子说君子不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这简短的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很多人也是众说纷纭。我来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器】是什么意思?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到:「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在《说文解字》中器的本意就是容器,后被引申为器量、以及器重等意思。
《易传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在《易传繫辞上》中器的含义被放大。古代的哲学类似于一种形而上学,在《易经》里的这句话就是一句哲学话语,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本源,是形而上。而里面的【器】指的是所有的存在,是道的载体。
君子不器如何理解?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证篇。直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它背后的意义在哪里?
君子是谁?谁能被称为君子呢?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在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引申为人品好的正人。君子在孔子心里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存在,并非所有的凡人都被称为君子。君子应该是人格高尚并且能够承担重任的人。能够具备多项技能,而不只局限在一个方面。如果君子只对一种器物(能力)而束缚,那就不算是君子。
其实应用到现在也是如此,优秀的人不仅仅只拥有一项技能,他们多半不拘泥于人和事,而是有着接纳不同知识,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说【不器】的含义。
如何应用到实践中?
不管是古代的君子还是现在的君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然后为之所用。
①君子不器,就是教导我们不要拘泥于自己擅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成长,进步。
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思想,才能心胸宽广的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反省自身的不足然后加以提升,这就是【君子不器】的延伸。
我在生活中看到很多人抱怨别人的成就,却从来没有真正努力的去尝试去突破。在我们抱怨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内心的狭隘。这样的思想会让我们难以接受天下事事,更不用说见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②孔子教导我们人不能像器具一样,要学会时不时看一看超出自己範围内的远方,看看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去突破现有的局限,并且心胸开阔的迎接别人的优点并加以运用。
孔子这句话虽然只有4个字,但里面蕴含着人生的智慧,也蕴含着人性的弱点。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有着更广阔的心胸。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其实也适用于所有人。
领导者如果没有宽阔的心胸,他是不能通观全局,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领导者的。因为在处理事务的时候,领导者需要很多能力。比如需要有共情能力,会鼓舞人心,在遇到决策问题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大局而不是个人的得失,有明确的目标和决断力,能够通观全局。
这些都是孔子的君子不器的延伸,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不同职业的人。
最后的话
有时候非常感叹孔子的智慧,记得之前在回国的飞机上就选了一套孔子的纪录片看,觉得在古代能够有这样的仁心和德行,有那样全局的眼光和谋略,真的是中国的骄傲。之前上学的时候学论语,总是不知所云,被那些生僻的文言文搞得头很大,但是现在回过头再去看古人的智慧,不禁为之惊叹。
你对君子不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我是每周读三本书的日更践行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