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郭沫若想发掘武则天的乾陵看一件稀世珍宝,周总理送他两句话

郭沫若想发掘武则天的乾陵看一件稀世珍宝,周总理送他两句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3/12/24 22:20:52

皇帝的陵墓自古以来都是风水宝地,也是伴随着大量陪葬品的聚财之所。

一千多年来,无数人都想打开看一看武则天的乾陵。

乾陵在陕西干县的梁山上。

当时还有一个故事,唐朝最有名的术士袁天罡李淳风分别替皇家选墓地,游遍九州之后,都说自己选好了龙穴。再一对,都在梁山。

到了梁山。袁天罡说自己曾在龙穴上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我打下了一根铁钉。

挖开一看,铁钉正好钉在铜钱的方孔上。两人不谋而同。

可是,亲们不要随便上当啊。

史书可是一个谜语大全,里面的门门道道多着呢。脑洞就不信这么巧了。况且这两本人本来就是一对cp,关系好到半夜三更你推我的背我推你的背。《推背图》就是这么来的。

从这个铜钱跟钉子,脑洞都猜到了他们谁是那啥,谁又是哪啥。

言归正传,这个梁山确实风水不错,而且就像一个大姑娘躺在地上,北面的山峰像头,南边的二个峰像咪咪。

武则天一看,觉得朕躺下来,就是这样啊。开造。

于是,就在这里造了乾陵。这个梁山的风水好不好呢?脑洞觉得特别好,为啥?就凭古往今来,所有的唐帝陵都被挖了,就属这个乾陵没被挖。

一开始黄巢起义,把唐朝皇帝赶出了长安,黄老四就想挖武则天的乾陵,动用了四十万大军挖了三十米深的坑,半边山都被挖掉了,都没摸到武则天的裙边。这说明盗墓是门手艺活,不是人多就可以滴。

到了五代十国,出了一个史上最大的盗墓贼:节度使温韬

这位仁兄把唐陵挖了个遍,李世民的墓都被挖了,可是挖到武则天时,一上山,就风雨大作。下山,就风停雨歇,来来回回搞了数次,温韬也害怕,就算数了。

第二个被吓跑的是民国军头孙连仲。

这位老孙看着另一个老孙孙殿英把慈禧和乾隆的墓给挖了,发了一笔横财,也想照方抓药,跑到梁山来挖武则天的。

结果炸药一响,一道黑烟升起,就像黑风寨杀出山大王,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孙连仲虽然也姓孙,但显然没有孙猴子的法力,当下吓得屁滚尿流。据说,当场就死了七个山西兵。为啥山西兵死呢?因为武则天就是山西人嘛,老乡见老乡,竟然来偷香,弄死算俅。

到了解放后,郭沫若先生想发掘一下乾陵。当时,已经把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给发掘了。趁热打铁,把这个千年大墓发掘一下。

这个时候恰好又出来一个事情,几位民工跑到梁山炸石头,结果一炸,把乾陵的墓道口给炸出来了。

黄巢四十万大军挖不到的东西,几位山炮就搞惦了,不知道黄老四知道了会怎么想。

这个墓道一出来,那发掘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啊。

当时郭沫若来考察,觉得里面有很多珍宝,比如武则天的《垂拱集》,甚至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里面有没有呢?当然有,乾陵里面埋了高宗、武则天两位皇帝,在位的时间又这么长,又是唐朝鼎盛时期。珍宝肯定很多,而且后面经过一些探测,知道了乾陵里面的情况,据估计,里面大概有五百吨的珍宝。

想想就心动啊。

郭沫若打了报告,说发掘一下这个乾陵,当时陕西这边都做了很多前期工作,报告打上去,没有批。

周恩来否决了。

周恩来回复道:“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这个话很关键,因为不但否决了乾陵的,还否决了其它帝陵的发掘工作。明定陵开挖之后,地方上很多人都动了心思。周恩来这个批示可以说定了基调:所有的帝陵留给后人来完成。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学术争论。

1964年的时候,郭沫若发表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兰亭序》是隶书作品,不是行书写的。

大家知道《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用行书写的。

郭沫若认为,不对,《兰亭序》是用隶书写的,我们看到的《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本人写的。他的论据是什么呢?是最近出土了一些东晋的墓志,都是由隶书写的。

这个论据充分不充分呢?应该是不充分的,但郭沫若地位很高,可以说是学霸,他提出这个观点,当然很有份量。

于是,有的人就写文跟他争论,表示《兰亭序》怎么可能是隶书,明明是行书嘛。

这一争,就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当时正提倡百花齐放,就给郭沫若写信,说“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表态支持他们学术争鸣。

既然争鸣,那就得有一个裁判,谁是最权威的裁判呢?

裁判就在乾陵里面,据说,乾陵里就有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到底谁对谁错,打开一看就知道了。

所以,郭沫若先生很高兴,又给周恩来打报告,说我们是不是挖开看看。

周恩来回复: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这一次,比上次更为直接更为明确。周恩来经常带外宾去定陵参观,他的心里对帝王陵的发掘工作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而这一句,彻底让郭沫若断了念想,因为这时已经是1973年了,十年后,就是1983年了。郭沫若是1978年去世的。

刚发现乾陵墓道时,郭沫若雄心壮志,写了一首诗《游乾陵》

里面有一句:待到幽宫重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这个新篇还是希望像周总理说的那样,留给后人吧。

标签:

更多文章

  • 他才是三国中神一样的存在,曹操罗贯中都服他,预言无所不中呀!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古代术士这种职业,我们对其可以说是相当陌生了,他集成了道教的精髓,又涉及到大量中草药知识,还要上观天文下知地理,具有通天的本事,下面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读《三国演义》你会看到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大都是历史上的真人,只是事迹略有不同罢了,但他们能力再高,武功再强也还都是人,不过却有一个人能力几可通神

  • 这个皇帝非要看中年男人跳舞,结果国亡了,自己被马踩成肉泥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北宋末年有三个很大的政权,就像是三国时代一样争夺霸权,三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这一段历史也相当精彩好看。我们知道东汉末有一个属于曹操刘备孙权的三国,但其实那只是小三国。北宋末的宋辽金才是大三国,这三国的博弈相当精彩。完颜阿骨打就是其中的金国大boss。阿骨打出生的时候,三国中经济政治最牛的是宋朝

  • 日本人想上中国一所大学,结果入学考试没一个及格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司徒雷登是在中国出生并长大的美国人,他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虽说是燕京大学的创始人,但是身为美国人的他始终代表的是美国的利益,彼时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阶段,是不可能信任一个代表境外势力的人的。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出生在中国呢?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在中国

  • 满清八旗的战斗力有多强,为什么八旗军战斗力很强?八旗军队和关宁铁骑 哪个的实力更高一筹?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军是八旗制度下的军队。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八旗军战斗力有多强?八旗军队和关宁铁骑哪个的实力更高一筹?1601年,努尔哈赤将自己统治下的臣民按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编成四旗。后来

  • 熊廷弼三次经略辽东 风骨不弃 气节不移 最终身首异处 传首九边 堪称中国式的悲情英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熊廷弼是明末将领,熊廷弼三次经略辽东,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曾力主放弃辽西退守关内,因此举国声讨,最终被杀,传首九边。大明天启五

  • 慈禧是如何斗倒顾命八大臣,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为什么斗不过一个慈禧?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訢与咸丰朝

  • 李自成的大顺军对明军百战百胜 能迅速灭亡明朝 为什么完全抵挡不住清军,为什么李自成在清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能迅速灭亡明朝,为何在清军面前,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基本上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崇祯十七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军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类似这一幕的场景在中国历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南京不作为都城,而要重新大费周折的花精力重新迁都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都城在南京,但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政权之后,开始想要迁都北京。而朱棣为何想要迁都北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南京不作为都城,而要重新大费周折的花精力重新迁都呢?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大年初一。从这一天起,明王朝建

  • 秦献公改革弊政扭转了秦国衰败局势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秦献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

  • 唐朝藩镇节度使割据是如何形成的,唐玄宗为什么要给节度使那么大的权力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从唐朝中期开始,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并在安史之乱爆发,最终形成晚唐藩镇势力扩大,地方割裂的情况。唐朝藩镇节度使是如何形成的?唐玄宗为何要给节度使那么大的权力呢?跟大多数王朝不同,唐朝是一个崇尚开疆拓土的朝代。在唐太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