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越王勾践为什么鼓励早婚早育,增加人口有什么好处吗?

越王勾践为什么鼓励早婚早育,增加人口有什么好处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4/1/14 15:43:58

对于计划生育四个字,90后的朋友们相信都不会陌生,每家一胎孩子让大多数人都成为了独生子女,但其实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一味要求减少人口出生,必要时候也可以增加,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大概就是最早的计划生育的倡导者了。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提出了“少生”、“优生”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唐初的民间通俗诗人王梵志,曾以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用大白话写出了不少计生“标语”。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意思是,儿子不要生的太多,有一个能做事的就行了。

越王勾践首推“生三胞胎”可享受“免费奶妈”政策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古代中国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战国初期中国总人口仅1000余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达2000万人左右。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的结果。

这一时期,“计生”政策实施最坚决的,当是越国。

在吴越之战中,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施强国战略,其中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鼓励生育,增加国内人口。勾践当时实行的奖励政策非常优厚。据《国语·越语》所记,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生很快便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孩,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胎,政府安排免费奶妈,也就是说,由国家来抚养。

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越国也强制早婚。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从越国计生政策来看,如今流行的年龄悬殊的“姐弟恋”、“黄昏恋”均被严格禁止,青壮男子不能娶年龄大的女人,老男人则不准娶年轻女子。不仅如此,对未婚嫁适婚子女的父母,还要治罪。

后来,越国能打败吴国重新崛起,虽然原因很多,但与此“计生”政策的实行不无关系。类似记载还见于《吴越春秋》,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出入,但记载勾践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上是一致的。

到了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唐朝,则把鼓励生育当作一项基本国策。唐太宗李世民刚一当皇帝,便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正月发布了《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鼓励生育,还动员富人赞助娶不起老婆的穷光棍,将计划生育的好坏、鳏寡人口的多少,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指标,进行考核。

齐桓公消减后宫人数解决婚龄男女比例失调

奖励多生孩子的家庭,这只是古代中国“计生”政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解决育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其中重要手段之一是强制早婚。

在古代中国早期,一度提倡“晚婚”,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便是这样。当时法定适婚年龄:男子30岁,女子20岁。但在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时期,适婚年龄往往被大大提前。如春秋时的齐国,便推行男20岁、女15岁的“计生”政策,鼓励国民早婚,有的朝代甚至将女子婚龄提早到13岁。

齐国早婚政策的推出,还有一段故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到民间微服暗访,在一老百姓家里看到,一年已70岁的老头还是自己做饭,他便问是不是没有子女。老头说他有三个儿子,可因为家里贫穷,都没有娶到老婆。齐桓公回宫后,把这件事对主持齐国政府全面工作的上卿管仲说了,管仲便提出了这一鼓励早婚的政策。

同时,管仲还提出了解决育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一个办法,是消减齐桓公的后宫人数,不让“宫中有怨女”。当时王室、诸侯女人数量“超编”严重,以周王后宫来说,是“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在编”女人共计121人;诸侯则是“一娶九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论是王室,还是诸侯都多占多用,民间有钱男人也跟着“蓄私”。墨子当时便向外界爆料,称“当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认为这是造成社会适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之一,呼吁“节制”。

齐桓公不愧是春秋霸主,让管仲这么一说,似乎也不好意思了,带头响应了管仲的计生政策:将后宫没有与他发生过性关系的大批“未尝御”女子,统统遣散回家、嫁人。

齐桓公此举,大概也是古代中国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解决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特例之一。除了降低婚龄,古代中国有的朝代还提倡“二婚”。如唐代便提倡“男子娶寡妇、寡妇再改嫁”这样的政策,否定男子娶二婚女不体面、女子“从一而终”的旧观念。

汉惠帝刘盈下诏“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罚五倍人头税

古代中国对违反计生对象的处罚也很严厉。如在汉初刘盈(惠帝)当皇帝时期(公元前195-公元前188年),便有明确的“罚款”方案,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国策”用今天的话来解读是这样: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的适婚女子如果不出嫁,将被罚款,罚款的金额是“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加上五算就是720钱,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就是违反“计生”政策,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

对于西汉“五算”的罚款标准,或许有人会认为“不高”,实际上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仅仅没有及时结婚,一年的口粮就没了。

唐初诗人王梵志倡导“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与今天一样,为了让“计生”政策容易为老百姓接受,古代中国也有各种各样的计生“标语”和“口号”,当然其主旋律是以鼓励多生为主。

鼓励多生的口号有很多条,最深入人心、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至少有两条。一条是“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这是从个人和家庭幸福指数上进行动员的;再一条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从道德层面鼓吹的,由儒家权威人士孟轲喊了出来。这两条口号影响相当深远,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就是因此形成的。

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担心“人满”之患,于是提出了少生、甚至不生的口号,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的王梵志。

王梵志是唐初民间通俗诗人,生平坎坷,饱经忧患,50岁后皈依佛门。他反对“多生”,提出重视人口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用大白话写出了不少计生“标语”。最有名的一条是其《大皮装大树》一诗中的一句“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意思是,儿子不要生的太多,有一个能做事的就行了。二三十年前中国最流行的“计生”口号“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最原始出处就在这里。

到了宋代,有学者估算中国人口总数首次过亿。在这种背景下,宋末著名学者、《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正式提出了“少生”、“优生”、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与现代的人口和计生政策相当接近。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做唐太宗的妃子十二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武则天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却与李世民的儿子坠入爱河,那么在她为唐太宗妃子的十二年间,为何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呢?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正五品的才人。当时,武则天是花季少女,青春茂盛,唐太宗一见钟情,非常宠爱,赐名“武媚娘”。当然,武则天此时花样年华,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也渴望大唐天子

  • 西汉初年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是怎么被他一个个除掉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刘邦政权坐稳之后,便开始对开国功臣进行清洗了,但是直接动手杀害肯定是不行的,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在邯郸征讨陈豨的时候,刘邦发下了鸡毛信,向彭越征兵。彭越这时正好生病,或者确实不想去,装病,就派手下代替自己率士卒赶赴邯郸。刘邦心中大喜,借口来了,嘴上却假装怒道:“我操,淮南王好大的架子,连老子都请

  • 皇太极的死,是历史上最香艳的暗杀行动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那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皇太极赴睿亲王府家宴。舞姬歌女的表演和金樽清酒的频进使他觉得晕眩??这晕眩是自从锦州战场上回来就开始了,近日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每日里时常心悸,身上虚汗沁出,夜间也往往惊梦不断。然而召太医来诊脉,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只开些宁神滋补的药来交差。他自己便也当是劳累太过,

  • 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为什么没给李隆基生一个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环肥燕瘦说的是历史上的两位著名美女,杨玉环和赵飞燕,两位都是风华绝代的佳人,但是却都没有生过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生理上有什么缺陷。赵飞燕,太瘦!瘦得无法排卵!赵飞燕原名宜主,色情狂汉成帝刘骜的婕妤、皇后,班婕妤的情敌。西汉最著名的娱乐明星、舞蹈家,从“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并且被称为“飞燕”来推断,似

  • 明朝的倭寇海患,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明朝的海禁政策断送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来源,面对高额的利润,走私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猖獗的海盗,倭寇之祸就逐渐形成了,其实真正的明朝倭寇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明朝的倭寇入侵使得民不了生,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为什么堂堂大明王朝会被倭寇入侵呢?郑和下西洋的魄力都那里去了?下面就让小编给你详细的

  • 这十位历史人物,堪称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有胜利者才能够书写历史,而后人也会对前人的历史进行借鉴,因此历史上的很多人就被越描越黑。一、商纣王一说起纣王,立刻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暴君。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中,商纣王不仅是中国古往今来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经成为邪恶势力和罪恶人性的象征。直到今天,

  • 了解宋朝的基本国策后,就不觉得岳飞情商低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宋朝的历史上,岳飞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著名人物,他不仅是业务能力优秀的将领,同样也是积极抗击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但是他最后的死很多人却觉得是他不懂政治,他真的不懂吗?岳飞被杀,是历史上有名的冤案。这基本没有争议。不过,对于岳飞之死的原因,却众说纷纭。岳飞不懂政治?通常的说法,岳飞是死于情商低、不懂官场

  • 东吴主公孙权相貌奇特,到底怎么个奇特法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基业,创立了东吴政权,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史书记载他外貌有着异人之相,他到底长啥样呢?孙权建立了东吴大业,论其政治谋略深远是毋庸置疑的,虽其帝业是在其父兄的基业下所建立的,但观其经历,孙权绝对是个拥有非凡才华和政治远见的一方霸主。孙权是一个善用能人提拔贤才的雄主

  • 曾国藩本有机会称帝,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曾国藩是中兴四名臣之一,黑暗腐朽的晚清政府,如果说还有人在为国家奔波,那就只有四位大臣了,其中曾国藩是最为受尊敬的一位。《曾国藩的故事》用比较轻松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曾国藩的一生,介绍了曾国藩是如何让从一个农村出生的傻小子,到考中进士,如何十年七迁,仕途坦荡,如何成为军队统帅,最后又怎么会被称作卖国贼,

  • 康熙与孝庄太皇太后,感情十分深厚的祖孙俩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孝庄皇后是我国清朝的著名贤后,她辅佐了清朝三代帝王,是一位在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传奇女性,他与孙辈皇帝康熙的感情十分深厚。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努尔哈赤的儿媳,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她机智过人,善于谋略,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两辅幼主,权位并隆,是清朝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