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哪个皇帝最能喝?折合32瓶啤酒下肚不失态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能喝?折合32瓶啤酒下肚不失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22 更新时间:2023/12/18 2:20:54

你见过的最能喝的人能喝多少酒?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下,酒精度3度到5度的啤酒,能喝一箱就算是很好的酒量了。可下面这位皇帝的酒量,则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历代皇帝中不乏能饮者,如三国的孙皓,南朝的陈叔宝,大辽的耶律璟。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照此推断,孙皓本人至少能喝七升,要不然他也不好去要求别人;陈叔宝亡国后,能“与其子弟日饮一石”,但是“常耽醉,罕有醒时”,看其酒量顶多也就是五斗;耶律璟喜欢“饮达旦”,动不动就“宴饮连日”,甚至“自立春饮至月终”不停歇,但往往醉得不省人事“不听政”。或以身作则,或醉生梦死,或连续作战,他们虽然能喝,但如果跟北燕(409—436)的文成皇帝冯跋相比,那可就自惭形秽了。

冯跋(?—430),字文起,小名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据《晋书》记载,冯跋“饮酒一石不乱”。参照《中国历代量制演变表》可知,孙皓的七升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430毫升;陈叔宝的五斗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5000毫升;耶律璟虽然好喝,但酒量一般,不然也不会在醉梦中被人杀死;而冯跋的一石酒量,折合成现在就是20450毫升。32瓶640毫升的啤酒灌下肚竟然不失态,不乱性,何况古代酒的度数不止8度,而是在10—18度之间,冯跋堪称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

冯跋是一位鲜卑化的汉人,他的父亲是西燕将军冯安。因为生于乱世,长于军营,冯跋从小就“懿重少言”,深沉而稳重。西燕(384—394)灭亡后,冯跋东迁至后燕(384—409),被后燕皇帝慕容宝任命为中卫将军。冯跋有个弟弟叫冯素弗,小时候在水边玩耍时捡到了一个“金龙”,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闻而求焉,素弗秘之,熙怒。及即伪位,密欲诛跋兄弟”。后来,冯跋犯了宫廷禁令,因为害怕慕容熙旧账新账一起算,便“与其诸弟逃于山泽”。藏匿期间,冯跋除了借酒消愁,也时刻观察着后燕国君慕容熙的行止,以等待时机。

后来,冯跋听说慕容熙“昏虐”,并把国家搞得“赋役繁数,人不堪命”,便与弟弟商量“及时而起,立公侯之业”,不能“坐受诛灭”。不久,冯跋兄弟悄悄潜入国都龙城(今辽宁朝阳),藏匿在北部司马孙护家中伺机而动。光始七年(407),慕容熙出城为符皇后送葬,冯跋趁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杀掉慕容熙,立慕容宝养子慕容云为主。突遇大变,慕容云非常恐惧,死活不肯当皇帝,冯跋先是“逼”之,后又“强”之,最终把慕容云“扶”上了皇位,改元正始,国号大燕,史称北燕。冯跋把喝酒的霸气,娴熟地运用到了政治上。

北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第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民族政权。北燕建立后,冯跋操纵了全部朝政大权,并像平日把盏喝酒一样把慕容云这个“杯具”玩弄于股掌之间。慕容云因为不满,便暗中纠集了一群大力士,准备干掉冯跋兄弟。然而,负责“秘密部队”的离班、桃仁两人贪得无厌,因傀儡皇帝慕容云不能满足他们的欲壑,便于正始三年(409)十月杀害慕容云。案发时,冯跋“升洪光门以观变”,故意放任了这次弑君事件的发生。平定事变后,觊觎皇位已久的冯跋平在昌黎(今辽宁义县)被众将推为大燕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虽然能喝,但当了“一把手”之初,他没有沉湎酒色,而是把主要心思用在了治国上。所以,《晋书》中对于他即位后喝酒的事情只字未提,相反,倒是用了大量篇幅来记述其干事创业的雄心和魄力。冯跋特别注重政府的清廉,即位后不久便下令全部废除后燕的苛政,“前朝苛政,皆悉除之”;明确规定官吏不得侵害百姓,并让兰台都官随时明察暗访,“守宰当垂仁惠,无得侵害百姓,兰台都官明加澄察”,致使“上下肃然,请赇路绝”。此外,冯跋还“励意农桑,勤心政事,……每遣守宰,必亲见东堂,……于是朝野竞劝焉”。

通常情况下,酒量大的人,为人也比较坦荡率真。冯跋在位时,北方的柔然正在兴起。太平三年(411)七月,柔然可汗斛律派人向冯跋求亲,想娶冯跋的嫡出女儿乐浪公主为妻。当时,北燕的大臣或多或少都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便向冯跋建议“宜许以妃嫔之女,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冯跋听后说:“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意思是说,我现在正想在柔然人中树立威信,怎能把妃嫔的女儿说成是乐浪公主欺骗他们呢!于是,“乃许焉”。为了表示对柔然的友好,冯跋还特意“遣其游击秦都率骑二千”,护送乐浪公主入柔然。

对内勤政爱民,对外结好柔然,虽然西部有强大的北魏相逼,但北燕却艰难地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安定。冯跋执政后期,厌倦政事,以无为相尚,虽然史籍中没有他喝酒的记载,但他这时是断然离不开酒的。在酒精的伤害下,冯跋的身体一天天垮了下来。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八月,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宋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便假传诏令,阻挡别人入宫探视。九月,冯跋的弟弟冯弘带兵闯宫,由于事发仓促,冯跋“惊怖而死”,最终因酒而间接亡身。酒这个东西,不可没有,也不可太过,世人切记!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个皇帝总爱割人鼻子,却因“爬灰”被儿子削去鼻子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削鼻子可谓是一项非常具有侮辱性的刑罚了,俗话说,出来混的迟早要还,下面这位皇帝没事就爱削人的鼻子,结果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削掉了鼻子,真是惨。在开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录中,战死沙场的有之,命丧政变的有之,囚禁饿死的有之,为爱殉情的有之。或壮烈,或悲惨,或苍凉,或凄美,因为头上闪耀着开创王朝基业的绚丽光环,

  • 于谦力挽狂澜 挽救大明半壁江山 明英宗为什么却要处死功臣于谦,为什么说明英宗杀于谦杀错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于谦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土木堡之变后,在于谦的努力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得大明江山转危为安!然而,于谦却在夺门之变后惨遭明英宗清洗。明英宗为何残忍处死功臣于谦?为何说明英宗杀于谦杀错了?于谦,明朝名臣,有经天纬地之才,一人独当一面保卫京师,与岳飞齐名,是明朝有名的民族英雄。说到明朝,难

  • 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 令匈奴人闻名丧胆 却一生未被封侯 命运多舛 累及子孙 李广为什么难被封侯?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一生屡经磨难,战功卓越却未得封爵。李广虽然数战匈奴,但却也只是令匈奴惧怕他个人,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战功,更是常常因为自己的冒进行为,延误战机、缺乏考虑,因此这也是李广一生难以加官进爵、封侯拜相的原因所在。唐代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著名的七绝《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武则天的15个模样,比比哪个最具“女皇范”?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从史书中记载以及知名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武则天是一位端庄大气,气度非凡的女性帝王,那么根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武则天画像,我们能够一窥这位千古一帝的尊容,哪一款是你最喜欢的呢?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天画像武则

  • 刘备最信任的人竟然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刘备败光家底的夷陵之战之前,诸葛亮曾经极力劝阻,但还是没阻止刘备,这让诸葛亮开始无比怀念一个已经故去的谋士,他就是刘备一直敬重信任的法正。222年8月,蜀主刘备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诸葛亮慨叹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

  • 大清最强盛的康乾盛世,采取的是什么民族政策?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民族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么这一时期的清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民族政策呢?北方与西北清初蒙古分四大部。其中准噶尔汗国与沙俄友好,其可汗噶尔丹灭领叶尔羌汗国与青海和硕特,又占领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三部南下投靠清朝。康熙帝时期首先派萨布素于雅克萨战役驱

  • 药膳作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唐宋时期逐渐兴盛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药膳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药补不如食补这一说法在我国由来已久,那么药膳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在什么时期发扬光大的呢?唐宋时期,园圃种植业已相当发达,人们开始大量栽培药材作物,以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人们培植药用植物的同时,发现许多药用植物的嫩芽和嫩叶可以当作蔬菜食用,于是不断采摘,用之于饮馔烹调之中,

  • 第一位使用电报传递圣旨的皇帝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电报是近代的发明,也是人类通讯手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人类的通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我国历史上首个使用电报传递皇帝圣旨的是哪一位皇帝呢?皇帝传圣旨对中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但用电报来传圣旨,还是第一次听过,其实,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在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以后,电报就传入了中国。中国清政

  • 武则天豢养男宠,还全国物色优秀的年轻男子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武则天在历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但是比起她的贡献,人们对她的私生活似乎更感兴趣,有关武则天豢养男宠的花边消息和各种野史总是层出不穷。武则天到底消费过多少“男色”?史书上并无确切记载,这种事情是不能上典章的,但她以国家权力,让男色消费合法化,却是真实的,开创了皇家先例,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也是惟一一

  • 刘邦开国之后分封的第一个侯爵,为什么是他痛恨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西汉开国之后,刘邦对于众大臣论功行赏,但是众口难调,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众将领因此逐渐心生不满,为此张良献了一个计策,平定了人心又解决了问题,足见其智慧。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农历庚子年。汉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接见张良。去年的朝议,作出了定都关中的决定,只是因为项羽的一把火以及后来一系列战事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