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说孙权的名声不好,孙权十万大军在逍遥津为什么败给张辽的八百步卒?

为什么说孙权的名声不好,孙权十万大军在逍遥津为什么败给张辽的八百步卒?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1/15 11:47:32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他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还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免除租税、崇尚节俭,以至富国强兵。为何孙权的名声却不好?

人们说到三国,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蜀吴三国的当家人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其中孙权最小,曹操和刘备都是和他父亲孙坚一辈的人,从中也能看出来,曹操和刘备是打江山的,孙权是坐江山的。三人之中,如果要论后世的名声,喜欢曹操和刘备的都大有人在,唯独对于孙权,似乎对于他的非议不少,加在他身上的不太好听的外号也不少,比如孙十万,渣权等等。

按说孙权虽然没有像他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那样驰骋沙场,但是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孙权是功不可没,就连孙策临终前都这么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大概意思就是说打江山你不如我,坐江山我不如你。而且孙权在东吴任用贤能,为人也还算不错,和大臣的关系也算是其乐融融比较融洽,何以就得了这两个不好听的外号使得他名声在曹操刘备和他三人之中最不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孙权干了这么几件事情。

第一,东吴的战事虽然没有曹魏蜀汉那么频繁,但是也不算少,三国最大的三次大战中就有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两场和东吴有关,但是这两次大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孙权的关系并不是太大,直接指挥战役的一个是周瑜,一个陆逊。东吴不缺人才,四大都督更是能力出众,但是轮到孙权自己亲自指挥,几乎每一场都是大败。

最明显的就是三次合肥之战:第一次合肥之战周瑜忙着打南郡没来,结果孙权大败于张辽乐进李典之手;第二次合肥之战周瑜死了,鲁肃忙荆州的事也没来,结果孙权又败于张辽三人之手,孙权自己差点被张辽活捉;第四次合肥之战,吕蒙已死了,陆逊没来,孙权又败于满宠之手。第二和第四次合肥之战,孙权都是率领10万大军结果都败了,孙十万的外号就是这么来的,这两次大战还成全了一个张辽张八百和满宠满数十的威名,孙权纯粹是送经验来的。所谓“渣权”打仗很渣这是其中之一。

第二,逼死陆逊。陆逊一代名将,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在危急之中挽救了东吴。可是就是因为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陆氏和他是孙策的女婿这个身份,以及陆逊卷入了孙权晚年的太子之争,孙权就对陆逊非常不满,不仅拒绝陆逊回京,还几次派出使者质问陆逊,陆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久就在孙权三番几次的责问中“愤恚而卒”。

第三,冷落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孙策的儿子孙绍。虽然孙策临死前把大权交给孙权而不是当时只有几岁的儿子孙绍在当时的情形下是正确的,但是孙权日后的举动却显得薄情寡义:孙权登基后追封父亲孙坚为帝,却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恒王;自己的儿子全部封王,孙绍只是个侯爵,而且还把孙绍的吴侯爵位给剥夺了改封为上虞侯。

第四,为了利益把自己妹妹孙尚香嫁给大孙尚香有30岁的刘备,完全不顾自己妹妹的幸福;在没有得到预料中的利益时,又趁刘备取西川的时候把妹妹骗回了江东,虽然刘备和孙尚香感情未必好,但是孙权这种利益至上不顾亲情,两次伤害自己妹妹的行为还是让人不齿。

第五,不得不说,孙权袭取荆州是因为荆州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孙权迟早要下手,但是孙权偷袭荆州总是背盟在先,而且还是暗中和曹操媾和,并且还杀了关羽

所以,孙权打仗不行,屡战屡败;逼死陆逊;背盟弃约杀死关羽;薄情寡义对不起自己哥哥孙策和自己妹妹孙尚香,这应该是他名声不如刘备和曹操被人称之为”渣权“的原因。

公元215年,曹操率主力征汉中,张鲁根本没有一战之力。鉴于时局,结合自身的一统志向,孙权起十万大军,渡过长江,准备趁曹操阵营空虚,给与对方致命一击。曹操既然敢进攻张鲁,对孙权未来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也早有预料,临走前给守将合肥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敌军来了之后就打开。孙权包围合肥后,三人打开信,里面写着“孙全如果来了,张辽、李典出城迎战,乐进守城。”张辽决定,趁孙权大军还没稳定时发起进攻,挫伤对方锐气,当时合肥只有7000守军。

逍遥津上,千古传奇

张辽募集了800人的敢死队,杀牛慰劳将士。第二天,张辽亲自冲锋,冲击孙权军营,并靠近了孙权的指挥所。孙权的存在成为吴军掣肘,顿时大乱。孙权登上高地,依靠守卫保护而不敢移动。张辽喊孙权从高地上下来迎战,孙权不敢,东吴士气受挫。而张辽在吴军阵中不断冲杀,甚至能够随心所欲的在东吴大军中营救掉队的士兵。

战后,吴军垂头丧气,孙权本人信心也被击毁。包围合肥十几天后,孙权感觉短时间难以得手,又怕敌军增援,准备撤退。孙权撤退的时候,居然亲自断后。张辽率大军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幸得凌统舍命相救,孙权才得以逃脱。脱身后的孙权痛哭不已,对张辽产生了畏惧。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合肥之战,其中最经典的800人大战10万人的战役,发生在逍遥津上,所以被称为逍遥津之战。曹操死后,孙权想要趁机攻打曹丕,当时的张辽已经老迈,且身染重兵。曹丕仍然派张辽迎战孙权,孙权听说张辽在迎战,告诉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见,逍遥津之败对孙权的内心形成的冲击有多大。”

张辽死后,曹丕追念时说道:“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是的,无论张辽当时指挥的是骑兵还是步卒,以800大胜十万,都堪称千古奇迹。战役中的失败者孙权,是一代英雄孙权在我国历史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父兄遗业规模其实并不大,而孙策遇刺时,孙权才18岁。

坐领江东的岁月,他在赤壁破曹操,夷陵破刘备,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他发展江南经济,开了万世鱼米之乡;他派军抵达夷州,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家对孙权的评价,也非常高:建安十八年,曹操出兵濡须口,孙权亲自率兵对抗,曹操望孙权大军兴叹,说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毫无疑问,孙权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那么,逍遥津上张辽为什么能用800人击败十万人呢?要知道,冷兵器时代,800击败十万,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合肥之战孙权输的有运气因素,可是作为一世枭雄,当张辽晚年,病魔缠身,时日无多,盛年的孙权为什么还会怕他呢?不得不说,孙权的内心变化,是非常坎坷的。曾几何时,孙权真的想与张辽拼命

张辽能够在逍遥津上靠800人的充分就接近孙权的帅营,显然是与孙权逞勇,帅营前置造成的;后来撤退,孙权作为统帅,还要自己断后,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必要。其实,他心中不服气啊。孙权对自己的勇猛,其实很自负。《三国志·吴主传》和《三国志·张昭传》中可知,孙权喜欢打猎,而且面对猛兽没有惧色,更曾经在危急的时刻亲自用戟射虎。苏轼后来称赞“亲射虎,看孙郎”。从孙权父兄的遗传中也可以大体推测,孙权应该也是一个尚武尚勇之人。

孙权幼年时,其父孙坚是袁术的一员猛将,屡屡立下战功,一马当先追击敌军,被人射死;18岁那年,兄长孙策意气风发,打遍江东无敌手,正准备趁官渡之战,亲自偷袭许都,却因为自恃勇猛,出门不带护卫,被许贡门客所杀。基于这一传统,以及自身确实有一些武艺,动机上孙权或许是想立威,或许是想进一步证明自己,所以就在逍遥津之战上顶在了最前面,丢脸后,又想换回面子,要求在撤退时亲自断后。孙坚,孙策以前就是这样做的性格。当张辽真的靠近了,看到气势汹汹的对方,从来没有上阵迎敌的孙权,这个时候却有些怕了。

孙策临死前,告诉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意思就是打仗我比你强,治理国家我不如你。可是孙权服气吗?仅从孙权打猎时,几次与猛虎擦肩而过,就可以知道,他不服气。

而早在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孙权就曾经发起国第一次合肥之战,久攻不下之际,孙权想要亲自带领骑兵进攻,幸好被张纮劝说拦下来了。可见,对孙策遗言,他不服气。孙权对自己的武力极端自负,认为自己的手下将领不如自己,要带兵冲锋。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次合肥之战孙权冒进到什么程度,都可以理解了。可惜这一次遇到了武庙中位列第一位的三国武将张辽,孙权不仅没有发挥自己的勇武,反而因见识到了张辽的厉害,而彻底挫伤了自己的信心。

从自负到自卑,就是这么快。撤兵的时候还想挽回面子,结果又被痛殴,于是彻底绝望。孙权突然胆怯,错了吗?在孙权自己看来,面对张辽的冲击,自己并没有“承父兄之烈”,没有带兵迎战,是胆怯了。其实,正如张昭所说:“夫为人君这,岂谓驰逐于原野,校用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也。”与孙坚、孙策时代不同,白手起家的难关已经度过,孙权此时早已经不需要亲自上阵。

孙权退缩了,其实并没有错。处在重要位置上,他上阵杀多少敌人,并不能给东吴带来多少改变,而他如果被伤,危害却是巨大的。曹操年轻的时候,因为兵不多将不广,也只能亲自带兵杀敌,结果被董卓手下的徐荣所伤,从马上掉落差点死了。当曹操阵营稍微稳定,就再也不会带兵厮杀,始终将自己保护的非常周全。所以,孙权胆怯是没有错误的,错在最初没有胆怯。

标签:

更多文章

  • 兵马俑的真正主人竟不是秦始皇,是真是假?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雄伟的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了考察和证实,基本推断这是属于秦始皇嬴政的陪葬品,但是学术界还有一种不同的观点,兵马俑的主人并非嬴政,而是另有其人。兵马俑真实主人竟不是秦始皇?在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

  • 常惠是谁,常惠和解忧公主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西汉时期和亲的公主有很多,与其说是嫁到边疆去,不如说是给强大的国家做人质,或者给弱小的国家做外交官,总之是一个很苦的差事,那么西汉时期的解忧公主与西汉著名外交家常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二位又为大汉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常惠,西汉时期人士,家乡位于太原郡。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汉朝廷大臣,出了名的外交家,他曾活

  • 亲手除掉魏忠贤的崇祯,为什么却又将他安葬?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之后,除掉魏忠贤及其党羽可谓是大快人心,虽然这并没有止住大明灭亡的脚步,但是却为自己树立了正面的形象。在国家即将灭亡的最后关头,崇祯下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旨意,将魏忠贤的尸骨好生收拢,并安葬在他生前选好的地址,这个操作可谓让人大跌眼镜。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崇

  • 充满神话传说色彩的大禹,出生时候是什么场景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有关伟大人物的诞生方式,神话总是会给与极具浪漫色彩的描写,那么作为华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大禹的出生有着怎样的传奇色彩呢?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大禹因治理滔天洪水,后又划定中国版

  • 明清二代最大的秘密,竟然藏在故宫正门外的牌匾上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大门和牌匾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就像是人的脸面一样,因此每个朝代都十分重视,明清二朝的皇家寝宫和办公场所故宫内,大门上的的牌匾竟然还有很深的渊源,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都知道故宫是我国宫殿建筑史上的珍宝,无论是建筑技术还是建筑规模,都可以说是历史之最,故宫的修建集合了历史上技艺最精湛的工匠

  • 汉成帝真的是与赵飞燕赵合德淫乱致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说起我国古代的美女,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二人当之无愧,这姐妹花二人共同服侍汉成帝,夜夜笙歌几乎要将皇帝的身体掏空,后世也将汉成帝的死归咎于长期纵欲过度。“妾观古时图画,圣帝贤王都有名臣在侧为陪,不闻妇女同游;传至夏、商、周三代末主,才让妻妾时时为伴。今陛下欲与妾同车,这不是很似三代末主吗?妾不敢奉命!”

  • 蒙古大汗蒙哥的死因是什么,竟然与杨过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蒙哥可汗的死,对于蒙古帝国的历史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在欧洲横扫四方的蒙古各皇子,在听到可汗身亡之后,第一时间向后方进军,参与进来了血腥的权力争夺战中,已经被屠杀殆尽了很多国家的欧洲才躲过了这灭种之灾,那么造成蒙哥可汗身死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实与一个人有关,而这个人正是《神雕侠侣》中杨过的原型。看过《神

  • 红灯区并不是现代的说法,古时候就有类似功能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妓女是一个流传已久的行当了,在古时候一直有相当数量的相关场所,对相关从业的女子进行统一管理,尤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一带最负盛名。夫子庙的青楼妓院生意一直红火,直到民国才有所收敛。民国时,南京妓院生意最好的共有四家。其中以四喜堂最大,由于四喜堂的妓女多,年龄又小,所以生意最旺。在明代,南京秦淮河两边的

  • 皇太极为什么要建造皇家寺庙,又为什么选址这里?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佛教是我国的第一大教,从古至今社会各界都有虔诚的佛教信徒,封建社会的皇家更是笃信佛教,有关清皇太极兴建皇寺庙,这其中还颇有渊源。说到创建“皇寺庙”,还要从女真后金时期的蒙古察哈尔部落说起。蒙古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年,满、蒙各部落都有“立长为嗣”的观念和习俗。明代

  • 她是慈禧背后的女人,也是最被小看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相比较于慈禧太后,慈安的名声就要小很多了,历史上的慈安太后好像是一个依附于慈禧的弱者角色,早逝又让她的名字更加鲜为人知,但是她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真正拥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