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忽必烈雄才大略,一生却有三大败笔 忽必烈为什么没能阻止蒙古分裂?

忽必烈雄才大略,一生却有三大败笔 忽必烈为什么没能阻止蒙古分裂?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26 更新时间:2024/1/4 8:37:08

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结束了当时众多国家并立的局面,实现了王朝大一统。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虽然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忽必烈雄才大略,一统南北,他却为何没能阻止蒙古的分裂呢?

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帝国后,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将只有草原的蒙古扩充成世界第一大帝国。在征讨西夏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因病去世。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位,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二位大汗。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的遗志,继续南下灭金,并派拔都远征欧洲,将疆土扩展至中亚,中原及东欧地区。窝阔台死后,他的长子贵由继位,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三位大汗。

只当了三年蒙古大汗的贵由暴死,由于贵由未指定汗位继承人,在西征中屡立战功,有极高声望的蒙哥宣布继承汗位,蒙哥则跟忽必烈一样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蒙哥的地位遭到了窝阔台子孙的反对,但蒙哥将他们一一镇压,稳定了自己的汗位。蒙哥在征服南宋过程中,在钓鱼台身受重伤,不久就死亡。看到机会的忽必烈放弃了与南宋作战,在他党羽的簇拥下自立为汗。忽必烈击败了亲兄弟阿里不哥,稳定了自己的汗位。

但由于按照成吉思汗的规定,忽必烈自立为汗的行为并未受到蒙古贵族们的普遍认可。因此虽然忽必烈就任蒙古大汗,但并不为其他蒙古势力所承认,庞大的蒙古帝国也正式分裂为大元和四大汗国

从内心深处来说,忽必烈是坚决反对蒙古分裂的,因为他想当大汗。如果蒙古宗王们都分裂出去了,那他这个宗王当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客观上,他却成为促成蒙古分裂的罪魁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忽必烈是制造分裂的那个人。

蒙哥大汗战死在南宋钓鱼城的时候,在蒙古本土监国的阿里不哥,便数次来信召忽必烈回本土,开忽里台大会选新的大汗。但是忽必烈不敢回去,因为他担心两个问题:其一,一旦回去,就离开了他自己的大本营,离开了他自己的军队,这样就很有可能被阿里不哥囚禁。其二,如果真是召开忽里台大会选新的大汗,忽必烈肯定不能获胜。因为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大家会选阿里不哥;按照战功,大家又会选打下西亚一大片,战功更高的旭烈兀。所以忽必烈是绝对不会回去的。

忽必烈不但不回去,而且他还来到他的王都开平,自立为蒙古大汗。很显然,忽必烈这样做,是对蒙古选举制度的严重破坏,从根本上造成了蒙古的分裂。

当忽必烈不回蒙古本土,自立为大汗以后,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土,召集所有的蒙古贵族,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宗王贵族都来了,但还是有代表性的。然而忽必烈不予承认,并举兵和阿里不哥大战。显然,和大多数蒙古宗王贵族选出来的大汗争夺,这又是一种分裂行为。

第二,忽必烈是鼓动分裂的那个人。

忽必烈为了取得胜利,派人和旭烈兀联系,希望旭烈兀能够支持他。而开给旭烈兀的条件,就是允许旭烈兀成立自由王国。本来,旭烈兀是打算回去开忽里台会议,竞选大汗的。当忽必烈给他开出这个条件以后,他忽然发现,其实根本就不用回去了。因为就算回去竞争,未必能争得过阿里不哥。现在白得一个自由王国,何乐而不为。

可以说,在忽必烈鼓动下的旭烈兀的分裂,是蒙古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分裂。旭烈兀分裂以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包括东道诸王们,也纷纷开始分裂。而大家的分裂,忽必烈基本上是无可奈何的。并不是他打不赢他们,是因为他找不到理由打他们。既然你忽必烈同意旭烈兀分裂,为什么就不同意我们分裂呢?

第三,忽必烈是扩大分裂的那个人。

忽必烈在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时候,原本被蒙哥严厉打压过的窝阔台家族的后人,强势崛起。海都的崛起,针对的就是忽必烈。而因为要对付强势的海都,忽必烈不得不拉拢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后人。而拉拢的办法,和他拉拢旭烈兀是一样的,就是允许他们高度自治。实际上就是同意他们分裂出去。就这样,忽必烈除了承认伊尔汗国独立出去以外,又相继承认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独立出去。最后不得不也承认窝阔台汗国独立出去。这样一来,整个蒙古帝国就分裂成元朝和四大汗国了。

忽必烈雄才大略,一生有三大败笔

第一:两次远征日本让蒙古人蒙羞。1274年、1281年,忽必烈先后两次派兵远征日本,其目的就是让日本还象过去对待唐宋王朝一样,向元朝俯首朝贡,怎奈这个日本一根筋,就认宋朝,不认蒙古人,这让骄傲的忽必烈面子上怎么过得去呢,直接开战,一次不行两次,日本的运气真的好到极点,两次都有神相助,蒙古人不但没有征服日本,相反是损兵折将,从此再没有动过征服日本的心思。历史就是这样的让人遗憾,蒙古人征服日本的行动失利,在一定程度上却膨胀了日本人野心。

第二:制定极不明智的民族岐视政策。忽必烈把元朝境内的老百姓分为四等:第一等为蒙古人,是忽必烈的“自家骨肉”;第二等为色目人,可能是眼睛含有颜色的种族,包括:钦察人、秃八人、阿速人、回回等;第三等为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和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高丽人;第四等为南人,又叫蛮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南宋境内的各族百姓。

第三:划分极为可笑的职业等级。忽必烈不仅把人分等级,还把职业进行了等级划分。当时的元朝把各类职业分为了10个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政治法律上给予十个等级的人不同的待遇。大家看好了,从古至今都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在元朝的时候级别只高于要饭的叫花子,还不是一个青楼女子的社会地位高。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蒙古人这么讨厌中原的读书人,大概是因为蒙古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是劳动的,他们实在是想不通,这个世界上还有专门以读书为职业的行当,所以他们极为瞧不起读书人,把读书人视作社会上的寄生虫而已。

放眼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都会有缺点和局限,忽必烈也不例外,但我们评价忽必烈不能以一时一事来作判断,而应把他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时间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他的功过是非,他用他的智慧、他的勇武,统一了中原,开拓了疆域,建立了一个庞大元朝帝国;他促进生产、发展农业,尤其是用汉文化来治理国家,让汉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只有见证了他的经历,才懂得他的不凡,感知他的伟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那些功能性的粽子,不仅能提升智商 还有一种能治病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而吃粽子又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可是你知道吃粽子的由来吗?古代的一些功能性粽子,不仅能提升智商还有一种能治病,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粽子的记载粽子作为一款非常“古老”的传统食物,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不同款式的粽子。根据历史记载,我们

  • 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经验的韩信为什么能屡建奇功?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古代韩信素有“兵仙”之称,率百万之军,行必果,战必胜,他的军事才能是别人无法匹敌的,然而,韩信之前未带过兵,亦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为何一开始就屡建奇功呢?韩信出生约在公元前的231年,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而且不是一般的贫穷,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他的生活状况。他甚至连吃都吃不饱,还要去别人家讨口饭。

  • 秦二世胡亥,为什么弑兄杀弟,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却在秦二世胡亥的手中败亡,而他生前毫不留情的弑兄杀弟,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兄弟又为何不反抗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首先我们来说说他为何弑兄杀弟?秦二世名叫胡亥。嬴姓,赵氏。胡亥出生于公元前230年,死于公元前207年。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他是秦朝第二位皇帝

  • 段芝贵跟段祺瑞下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棋,在我国自古就有,曾有许慎《说文》曰“弈,围棋也”,《孟子·告子》中记载“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可见棋不仅仅代表着博弈和娱乐而且还包含着很多故事,在民国时期也有一则下棋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那就是段芝贵跟段祺瑞下棋。民国五年,内忧外患中的袁项城,为了重塑自己因“二十一条密约”碎成渣的人

  • 安德海是慈禧身边的红人 为什么安德海被丁宝桢杀掉慈禧没有报复他?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相信大家熟知大太监李莲英和慈禧之间的故事,其实李莲英之所以能够独霸她的宠信,是因为另一位叫做安德海被人给杀了,才有了李莲英上位的机会,而曾经作为慈禧身边红人的安德海,被丁宝桢杀掉之后慈禧为何没有报复他?1844年,安德海出生在直隶青县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民家庭里。由于父母早亡,兄妹3人被迫寄养在叔父家。

  • 关公为什么戴绿帽?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关羽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三国时期的武将这么简单了,他已经成为了我国忠勇刚义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我们接触到的关羽形象,都是绿袍绿帽呢?大家看现在影视剧里关公的形象,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关公是红脸的,第二个就是戴个绿帽。哪关公为什么戴绿帽啊,这多不好听啊。关于这个,网上有一些说法,一些说关公

  • 春秋最霸道的国君,给妹夫戴绿帽,最后却被别人戴绿帽还被砍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齐襄公与妹妹的不伦之情古往今来已经被很多人说了很多遍了,如果不是这件事情,齐襄公估计风评还会好一些,其实他还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君主的,奈何齐桓公名头太大,他只好区居第二了。1.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个棒棒哒的诸侯叫齐桓公,这位仁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春秋第一位真正的霸主。但其实在他之前,齐国也有一位小

  • 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为什么单独留下了他?他最终下场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开国皇帝基业稳定之后,开始铲除功高盖主的大臣,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将这件事做得非常好,但是有一个人却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在历史上非常出名,开国功臣中的很多人都遭到杀害,但是有一个人贵为侯爵,但是却没有被朱元璋杀掉,并且还被留下来成为子孙后代的

  • 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9个晚上,每夜需临幸9嫔妃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唐朝时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顶峰时期,不单是国力强盛,民间人民生活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上,也带来了开放的思想和包容多元的文化。尤其是人们的夜生活上更是开放,这一点在皇帝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在中国古代,唐朝是个很人性化的王朝,这一点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民间婚姻上,女性婚后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

  • 世界军事第三?1979年越南喊出四句口号,最后全部成笑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越南自古就是我国的附属国,现代以来,由于背后欧美势力的撑腰,越南的言论也越来越狂妄,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前,越南的言论简直是可笑。越南是个比较敢说的国家,比如前段时间他们说,自己的军队能够打到北京。其实这种张嘴就来的习惯以前就有了,比如1979年的时候,越南曾经有四句让人感觉啼笑皆非的口号。1、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