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史书,演义?影视?是谁一次次的抹黑了商纣王

史书,演义?影视?是谁一次次的抹黑了商纣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27 更新时间:2024/1/19 0:35:14

商纣王,本名受辛,也有说是受德,商王朝快要走过五百年历史的时候,他就出现了。

当商纣王登上王位的时候,他的内部并不是很稳定的,微子的小集团时不时地找着他执政上的漏洞。

西北地区的周方国(周王朝的前身)也没少来商王朝的管辖区域折腾,见了好东西就像自己家里似的随便拿,周围的那些诸侯部落,看着商王朝也大不如前,也开始打起了商王朝的主意。

内部的不稳定,还可以用王权的威严加以抑制,外部的大骚扰,还可以用部队的镇压加以控制,可这,自然灾害的不期而来,却是谁也没办法的。

早在商纣王爷爷商王太丁的时代,自然灾害便不请自来,旱情如现在的高温天气一直持续着,粮食的收成比起往年少得可怜,洹水更是创下一天之内断流三次的吉尼斯纪录,就像当年夏王朝的末年般,商王朝的末年也正在经历着自然灾害的无情侵袭。

内忧,外患,自然灾害,所有末代王朝的病症,一个都不少的集结在商纣王的当政时期。

几百年累积下来的王朝弊政,制度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再也不能以和稀泥的方式中和,终于到了爆发阶段。

商纣王适逢其会,也只能怪是运气太差。

商纣王子受辛同志自身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具有一副铁嘴铜牙,大臣们没有几个能够辩论过他,他头脑灵敏,绝顶聪明,办起事来效率也十分高。

子受辛同志还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爱好者,经常地积极锻炼,练就他一副标准猛男似的好体格,他的力气格外大,出外游玩即使碰上了猛兽就像玩猫似的手到擒来,据《帝王世纪》的夸张说法,“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是他常做的事情。

文武双全的子受辛由于各项全能,而不拿底下的大臣们当回事,所有事几乎都自己一手包办。

商纣王只疼爱过一个女人,那位女士,大家想必都知道,妲己。

妲己喜欢听流行音乐,商纣王投其所好,特地命宫廷乐师“师涓”谱写出轻快畅动的歌曲来,以适应需求。

商纣王还染上了昏庸帝王所拥有的“大兴土木”的恶习。

就在都城朝歌的郊外,动员了数万的劳动力,商纣王建筑起一个周长三里多地,高达千尺的名为“鹿台”的高台。与此同时,在沙丘(河北平乡)建造出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王家动植物园。

还有,紧张进行中的知名工程,是两个后世道学家嘴里“道德沦丧”骂个不停心理无限向往之的著名景点“酒池”与“肉林”。

为对付不听话的大臣,以利于本集团内部的安定团结,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不创新、不改造、不进步的前提引导下,子受辛先生将夏王朝最后一任帝王姒履癸先生当年的独立发明创造炮烙重新引入到商王朝的刑罚体系中。这给商纣王的名誉(如果他还有名誉的话)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死于炮烙刑罚大臣的具体事例,这滥用酷刑的罪名是咋也逃不过的。

商纣王享乐的同时,也不忘了对外部诸侯的“整风运动”。

这场整风运动中,首当其冲的是三个在外的对商王朝极具威胁的诸侯部落酋长。他们就是当时商王朝的三公,西伯昌、九侯、鄂侯。

九侯,也有人叫做鬼侯的,他的结局很是不好,商纣王直接将他给醢(把人剁成肉酱)了。鄂侯这时候也在朝中,商纣王将他给脯(把人做成肉干)了。三公之中,就属西伯昌,运气好些,但他还是被囚禁在了羑里。

周方国人可是急了,紧急商议后,派了代表团,前往商都朝歌洽谈有关政治犯西伯昌的释放事宜。

代表团的领军人物是西伯昌的得力大臣散宜生。

散宜生不是空手而来的,他带来了好多的礼品,有鉴于“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原则,英明的商纣王好似一个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小老头,在糖衣炮弹的连番轰击下,一时间晕了头,竟然将长年关押甲级政治犯的西伯昌给释放了。

处理完西伯昌,商纣王对内部人员下了手。

大臣商容是第一个被革职的,接着,一个势力颇大的大臣的祖伊也被免了职。比干同志被商纣王剖开了肚子,挖出了心的。

内部分裂势力的主导者微子启一见情势不妙,就跑路到了海外。

一系列强硬政策的出台,让内部环境得以和谐,商纣王缓过气来,本想是可以过上一段安定的日子吧,未曾想外面的诸侯部落又开始折腾了。

带头的还是那个潜在的最大危险,周方国。

姬昌同志被放回后,好似励精图治了一番,他到处征伐,先是灭了卧榻之侧的犬戎,又将甘肃地区的几个方国扫荡了一遍,强势兵力下,各诸侯部落不得已臣服周方国的羽翼下。

当西方、北方再也无战事,坐稳了陕西关中地区的霸主位置,姬昌同志想起当年被商纣王清算得够呛,便将矛头转移向了东方。

崇侯虎先生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全力打击目标。

周方国的实力还是有的,崇城城池被攻破,崇侯虎也为周方国的军队所杀死。

周方国的军队一鼓作气,继续东进,离商王朝朝歌都城只有一百多公里。

商纣王组织起军队立马反攻,向来颇有胜绩的周方国,这回彻底竭了菜,在商人的热情奉献下,周方国军队大肆溃败,四处逃窜。

要不是,东夷人乘着商纣王在前面忙着对付周方国,抄起家伙,偷袭了商纣王的大后方。商纣王不得不取消追击计划,回过头来,收拾东夷人,周方国可要玩完了。

吃了亏的商纣王,开始海扁东夷人。

据不完全统计,商纣王对东夷人有规模的攻伐,总共发动了三次,每次都是他自己亲自带队,耗时一年以上,前前后后浪费了十五年的大好时光,国内的财力物力因此大量的消耗。

为让他们保持安定,商纣王在东部地区预留了不少部队,而先前防范西面周方国地区的部队,自然就因此而减少了。

乘着商王朝消耗得差不多了,周方国就开始下刀子了。

这时候,周文王姬昌早已归天,接替他的是,他的儿子姬发,我们常常叫他做周武王。

周武王汇聚起听命于自己的诸侯部落,向着商王朝开伐,由于商王朝的重点在东夷人身上,周方国的军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以势如破竹之势,来到朝歌郊外的牧野。

仓促之下,商纣王组织起了身边所有的军队,据说,监狱里的犯人也都给放了出来投入了战斗中。

双方军队在牧野相会,并发生大激战。战争的结局,没有人会有异议的。

商纣王败了,输掉了军队,输掉了国家,输掉了全部。

他没有走一般君王的道路,投降或是逃跑,而是踏上鹿台,引火自焚了。

死得有些节烈。

这里有必要对商纣王这人进行探讨下,历来他是被作为“帝王们”的反面教材悬挂在飘渺的历史中,史书上记载了他自身身体素质强势及头脑灵活的一面,也记载下了他的“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一面。

经过后代人的加工,商纣王本来面目早已模糊,只留下一个穷凶极恶的大一统概念,似乎他生下来就是为非作歹的,打小就是为颠覆商王朝而生。

很显然的,这人为改造痕迹也过于着重,尽情描黑下,倒是让人看到很多的不真来,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有些当时人所说的观点,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很是蛮有创新改革精神的。

杀鬼侯、鄂侯,囚禁西伯本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周围各方国的强大对中央王国而言,始终是一种威胁,任何一朝任何一代帝王都是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

鬼方本就是不安定分子,鄂国也不见得完全臣服商王,周方国更是不用说了,就是一副与中央对着干的架势,暗地里慢慢扩张势力,成为商王朝最大的威胁。

政治斗争中本来就充满血腥,没有道理可说,商纣王对周边方国采取这以过激手段,完全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而并不是因为他嗜杀。

我仔细翻看史书后发现,真正描述商纣王嗜杀的例子,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处于各种需要的杀戮。

几个大臣的先后被诛杀,商纣王完全是出于维护王权的正当得利出发,除王叔比干外,最大的分裂分子微子启、箕子却仍然“逍遥法外”,这足见商纣王的过于仁慈,未能将所有政治对手给消除殆尽。

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商王朝内部势力的不稳定,正是这两位老兄后然入周后,得到了不错的待遇,他们的分裂也一定程度上,致使商王朝的实力削弱,后世人对那些入清做官的明代臣子骂个不停,对这两位老兄却歌颂不已,真不知秉承着什么逻辑?

商纣王最大的失策,就是将主要威胁力量锁定在东夷,而忘了那个曾经的手下败将周方国。

对东夷人的消耗战争,不仅让他将目光关注在东方,国力也同时被耗尽,也许有人会说,按暴君的标准“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他总够得上了。

东夷人一直就是中原人的心腹大患,中原人对此也采取强力打击手段,从传说里的黄帝时代开始,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商纣王延续了这项光荣传统,只是表现得太卖力,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商纣王的悲剧,还是因为他是末代帝王。

对末代帝王的无比抹黑,对开国帝王的无比歌颂,历来都是史学家们的不光荣传统。

但商纣王的被抹黑,倒不是周王朝的人做的,他们还不需要以此来彰显自己,因为他们取代商王朝根本没有后世“臣子弑君”的负担,就如商汤革命般,本就是十分正常的事。

后代的学者们为了需要,逐渐地才将他合力抹黑,最为著名的例子,有韩非子所首创的商纣王“酒池肉林”事件,在他的笔下,并没有具体的描述,等到司马迁一出手,便多了个“男女裸奔”的少儿不宜情节,班固在《汉书》里一张嘴,酒池的实用面积大到可以划船,三千多人跪在边上低下脑袋就可以免费畅饮。

就在这一点一点的积累之下,我们的商纣王在后代学者们抹黑了,再也没有恢复过本来面目。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标签:

更多文章

  • 千年恶梦——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中国历史界总有一些道学先生,动不动就叫嚷泱泱中华、天朝上国,要胸襟坦荡、大气容人,切不可斤斤计较、睚眦必抱,切不可小家子气,以免遭四夷耻笑。还有一种观点:汉族人口众多,无论如何也是天然的强势,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历来胸怀宽大,让他们一点也无妨。这些人就是典型的鲁迅先生所说的“费厄泼赖”分子。他们才是真

  • 他是洪秀全的“总理”见过美国总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剐杀的宰相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清人沈隽曦在《金陵癸甲摭谈补》里说:太平军攻下南京之后,城中居民家里供奉的祖宗牌,首先被砸毁!太平天国治下的老百姓应该信奉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拜上帝教。南京城中的老百姓倒还好说,可是如何处理其他的教会,就出了一些问题,僧道众人可以勒令还俗,但城中还有2

  • 看一看!大清皇帝的妃子都是貌美如花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由于晚清的时期才有拍照工具,所以只有末代皇帝妃子的照片被留了下来。而光绪有因为在位时间比较短,一生只有一后两妃。慈禧当政时期,钦点自己的侄女与光绪帝成婚,也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可是光绪并不喜欢隆裕,怎奈迫于慈禧的淫威,对于这一政治婚姻,光绪对隆裕也不敢怎样,隆裕也一直不得宠幸!另外一位是光绪在选后大

  • 你知道吗?武士刀在古代竟然是这样保养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一:准备相关用具必备的有:打粉棒,目钉拔,丁子油(御刀油),棉布,奉书纸选配的有:刀枕,竹籤(用免洗筷代替)下图中,由左而右分别是木盒,刀枕,丁子油,奉书纸,打粉棒,目钉拔,竹籤,棉布。二:拔刀必须有端正的坐姿,同时心平气和。提醒您刀剑无眼,毛毛躁躁的话会伤到刀,也会伤到自己。左手稳稳握住刀鞘,右手

  • 清朝十二个皇帝继位的几个规律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清朝十二个帝王的权力争夺和交接班,如同一幕幕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功臣喋血、阴算阳谋、明枪暗箭,矛盾和情节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亚式戏剧。非以“哲学视角、政治维度、历史纵深、小说结构、散文笔法”,不足还原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景,从而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知其心。通过十二个帝王及其竞争者的争斗,可以得出一

  • 古代官妓只陪酒不陪睡,官妓地位到底有多高?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文/爱藏说史说到现在的失足妇女,其实我们会想到古代的妓女,甚至是古时候的官妓,大家对历史有所研究,其实就不会陌生。事实上古代的官妓和我们现在的失足妇女是有所区别的,而且古时候的三陪和现在的三陪也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有可能只陪酒以及其他的娱乐活动,但是不一定会涉及到性关系的,当然官妓和客人之间的关系也不

  • 与三八线齐名的越南一七线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7度线是指南越和北越之间的一条军事停火线,因其位于北纬17度附近,故而得名。以停火线为中心,两侧两公里范围内为非武装中立地区。17度线在1954年7月21日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停火之后生效。越南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多次激战的战场。1954年日内瓦会议决议将当时已脱离法国殖民政权的越南自北纬17度暂时地分

  • 揭秘图坦卡蒙墓发掘现场:精美陪葬品堆积如山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图坦卡蒙,古埃及法老,9岁登基,19岁驾崩,其陪葬品的奢华程度令世界震惊。图为墓门解开封印前的样子图坦卡蒙的墓室结构,墓室内的精美壁画霍德华卡特主持发掘工作墓室内的陪葬品陪葬品都做了编号陪葬品琳琅满目,并且保存完好霍德华卡特研究图坦卡蒙木乃伊霍德华卡特在考古现场图坦卡蒙墓室入口陪葬品被一件件清理出来

  • 一代传奇:七七事变背后的功臣,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民国武松”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在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中,我军将士誓死抵抗外敌入侵,以致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这种英勇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们抵御外寇,保卫祖国的决心,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而在这场战斗中领导我军进行战斗的将领就是赵登禹。他是令日本军队闻风丧胆的“民国武松”,今天小编就带大家

  • 为什么中国的房子大多坐北朝南,好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考古发现我国原始社会,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大门朝南,修建村落都是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度)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是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子便于采取阳光。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