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后宫每天要啥四头猪,还要在皇后寝宫杀?这是为什么

清朝后宫每天要啥四头猪,还要在皇后寝宫杀?这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22 更新时间:2024/1/17 16:00:38

杀猪在我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行当了,猪是我国民间最为常见的家畜,也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杀猪的时候场面必定不会很雅观,似乎跟皇后完全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皇后所住的坤宁宫要定期举行杀猪仪式呢?

杀猪这活计和一国皇后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违和,不过,这不但是真事儿,而且还是清朝自1655年(顺治十二年)改建坤宁宫之后,直到1912年(宣统四年,逊帝溥仪小朝廷沿用年号,未过春节已退位)清朝灭亡,从未间断的“祖制”。坤宁宫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面阔九间,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名字与乾清宫均取自《道德经》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为乾,以配皇帝,乾清宫是为皇帝寝宫,地为坤,以象皇后,坤宁宫是为皇后寝宫,两宫中间为交泰殿,取乾坤交泰之义。所以,在明朝,坤宁宫一直是皇后的寝宫,因处于紫禁城中轴线上,也称中宫,清朝初年也没啥变化,顺治、康熙两代的四位皇后在这里常住,雍正后改了规矩,皇后就是大婚的时候在这里住三天。

有过生活经历的朋友都知道,杀猪可不是什么干净活儿,血腥味、粪臭味弥漫,一般人真忍不了,一对新人在那环境下生活,皇嗣的事儿恐怕也甭想了。那么,好好的坤宁宫为什么要改屠宰场呢?为了祭神。这里的神不是皇天、后土,这些中原朝传承的宗教礼仪,清朝皇帝打着“满汉一家”的旗号自然照做,回到家里,也就是皇宫内,供奉的是“他的神”——萨满。

萨满,东北民间俗称“跳大神”,敬奉的是天神、祖先神、各种动物、植物神,还有通灵、巫术之类的手艺,清朝皇家份“尊贵”,请出来的神仙就更不同凡响了。坤宁宫里有过年大祭、春秋祭、四季祭、月祭和日祭(朝祭、夕祭),每天都有祭祀。

朝祭神(寅时卯时,神位在西面炕上):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好吧,你没看错,坤宁宫里也供关二爷的牌位。夕祭神(未时申时,神位在北面炕上):阿珲年锡、安前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挥、纳尔珲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威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颜等。这些都是满语音译的神仙,只知道纳丹岱辉为七星之神,喀屯诺颜为蒙古神,所谓“以先世有德而祀”,其余的到乾隆时干脆已经不知道干嘛的了,就留个名字,后人就更不知道了。

早晚祭祀各杀两口活猪,就在坤宁宫里宰杀,宫内三面环炕供神,只有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灶台,有三口大锅,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具体流程是,先把活猪抬到坤宁宫内炕沿旁,用热酒灌猪的两耳,猪被烫得嗷嗷叫,这叫“领牲”,就是神灵接受了。同时,由女性萨满诵神歌,致祝词,奏三弦,弹琵琶,击手鼓,振腰铃。

然后将活猪放在包着锡的大条案上,宰杀,接血,去皮,肢解,煮在大锅里;猪的头、蹄、尾去后,也煮在大锅里。将煮熟的猪肉,切成方块,叫作“胙肉”,摆上供桌,祭祀神仙。同时上供桌的还有净水、香碟和黄米糕,也就是黏米和黄米做成的打糕,也在坤宁宫内制作完成。每天祭祀用完的猪肉,主要是交给散秩大臣和侍卫们消化,当时的侍卫事后回忆这个过程:“每逢值宿的日子到五更天的时候,就听见乾清门有太监喊“请大人们吃肉”,当时的习惯语是“叫肉”。所有乾清门的侍卫进来到坤宁宫门口领肉。那时候我是伊立答(满语即站班的头目),还有几个御前的和卓钦(即侍卫中管理蒙翻译事),太医院值班的,共六人。

进门来,从南窗下每人拿一块毯垫,地当中有一灯架子,在灯前放下垫子,西一叩首,坐下。有太监给拿出一盘整方的肉,另有一人给盘内撒一把细盐,用手来撕吃,吃完把盘子一举,就有太监接过去,倘愿意再要也可以。”至于大祭,则只有王、贝勒等及一品大臣,才有资格参与,二品官及值南书房翰林有时也可能参加,这也属于清朝的特殊资格和待遇了。

到清末,逐项制度废弛,甚至有太监把胙肉偷出,卖给宫外饭馆的事,传统老字号“砂锅居”的名菜“砂锅白肉”早年就是用偷出来的猪肉做的,一直相沿至今。

标签:

更多文章

  • 拼死护主,帮助窃取妻妾的唐朝传奇昆仑奴磨勒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我国唐朝,昆仑泛指南洋地区,而当时的昆仑奴大致是现如今东南亚一带的黑人,他们性情温顺,体格健壮,作为奴隶受到了当时达官显贵们的欢迎。唐朝时期有关昆仑奴,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流传了下来。相思崔生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相思红绡姬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碧云

  • 宋朝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妓女男娼一应俱全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一般来说人类建立的文明,越是开放包容的文明,越容易产生富庶的国家,而雄厚的经济基础则又能带来开放包容的思想,这种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外力打破的话,应该会诞生相当强大的国家,宋朝就是这样,但可惜的是宋朝被蒙古所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

  • 自古英雄出少年,细数那些40岁以下就完成统一的开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我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们,无不拥有超人的意志和强硬的手腕,要么就是以仁德的形象受到官民的爱戴,而他们之中,又有许多人年纪轻轻就完成了统一天下这个功绩,实在是让人敬佩。我们总以为,古代那些打天下、夺江山者,艰苦卓绝,筚路蓝缕,长途漫漫,九死一生,所以成功时必然年纪很老了。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们,必然都是垂

  • 蜀地多安逸,唐朝诗人的创作灵感多在此地被美好的生活激发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句话大概是对巴蜀地区安逸生活的最好诠释了。从唐朝时期开始,这里的安逸生活就给了大量优秀诗人以创作灵感,催生了无数优秀诗篇的诞生。成都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诗为一代之盛的唐朝,更是写留下了无数与成都有关的优美诗篇。初唐四杰、李杜、王孟、高岑、李商隐、贾岛……都在成都留下了自己的诗

  • 这个宰相帮助武则天架空唐中宗,最后却死于武则天之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武则天时期的唐朝,虽说国家蒸蒸日上,但朝内的斗争却一刻没有停止,下面要说的这位大臣,帮助武则天排除异己,但最后却还是死在了武则天手里。裴炎:聪明反被聪明误武周代唐时代,哪些人是李唐的死忠分子,哪些人是女皇的御用打手,往往一句话也说不清。大多数臣子还是跟着风向去的,咱们用上帝的视角去看,自然会觉得他们

  •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群葬陵,但是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明朝的皇帝大都埋葬在十三陵,但是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位葬在这里?剩下的三位是谁?他们又葬在何处了呢?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的大名想必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吧?明十三陵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国家的AAAAA级景区,这里面共埋葬了共

  • 张飞是如何死的?探究张飞死亡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三国小说中的张飞脾气暴躁,由于喝酒之后怒打手下将士,导致人心生不满,于是趁着夜色将他杀害,这是小说的艺术描写,那么历史上的张飞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历史上的张飞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

  • 这个皇帝因为肥胖而短命,总共也只做了十个月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历史上有很多倒霉的皇帝,指望先皇归西之后继位,结果先皇身子骨硬朗高寿,自己做了一辈子太子,好不容易熬到老父亲去世,结果自己没当几天皇帝就步老爹的后尘,朱高炽就是这样一位倒霉的皇帝,不过他的去世,很可能是与他硕大肥胖的身体有关系。提到文景、贞观之治,开元、康乾盛世,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它们分别是中国历

  •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社会状况是如何的,百姓生活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康乾盛世营造了一个表面繁荣的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虽然大清开疆拓土打下了广阔的疆域,但是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善。思想钳制尽管在康熙晚年发生过《南山集》案,但对反清思想,康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少著作例如僧函可的《千山诗集》、顾炎武“违碍之处触目皆是”的《顾炎武诗文集》和王夫

  • 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力量比明朝的要弱的多 为什么反而宋朝的寿命要比明朝长?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众所周知,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明朝、清朝国祚都是二百七十六年,元朝只有九十八年,唯有宋朝超过了三百年,达到了三百一十九年,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宋朝,给人的印象就是国富但是军事力量很薄弱,宋朝在领土面积、军事力量不及唐、元、明、清的情况下,创造了寿命超过三百年的奇迹,其原因是什么?第一,宋朝的官员制度为